設星標收藏我, 第1時間看好文
來源:新聞哥、人大重陽官微、網友評論
近日,哈薩克高官葉爾蘭·卡林到訪中國人民大學,分享了哈國人口政策改革經驗。

演講結束後,人大教授王憲舉提出了一個問題,內容過於震撼,哥直接放原文:
“聽說(你們國家的)女大學生畢業以後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她們怎麼能夠這麼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帖帖的就這麼生孩子,早生、多生。”

怎麼說呢,像是剛“收留”了女大學生、來諮詢怎麼生孩子的話術。
上圖的公眾號推送已經悄無聲息地刪除了,但從現場提問,到審稿、釋出,沒有一個參與者站出來表示這些話有問題,原文標題甚至是“全場會心一笑”。
被聲討後,除了一些校友下場陰陽母校,人大和王憲舉教授到現在都毫無回應。

網友們不樂意了,又扒出這位教授在莫斯科任職期間,疑似將自己沒有任何新聞學背景的老婆,也以大報記者的身份調來莫斯科,為的是“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
還把老婆名字一起掛上著作。
當然,這番操作也不一定違規,到現在也不乏給外派人才配偶解決工作的措施。

回到人大演講上那個問題。
王憲舉說,自己才到訪哈薩克,發現當地有很多小孩。他稱讚哈國政府採取了有效措施鼓勵生育,反觀中國,“現在女同志是不願意結婚,不要小孩,家長也好,領導也好,你動員她,勸她,她不聽”。
王憲舉對此感到不解,於是他在這個公開且有外交性質的場合,發出了一個靈魂提問:哈薩克是如何做到女大學生畢業以後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她們怎麼能夠這麼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帖帖的就這麼生孩子,早生、多生?”
葉爾蘭·卡林顯然立即感受到了“老老實實”和“服服帖帖”的不合宜,他回答說,自己有六個孩子,但“都不是強迫的”,並強調:“不要強迫婦女去生孩子,或者改變她,讓她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葉爾蘭顧問表示,哈薩克並不會強迫婦女去生孩子,婦女積極參與社會各方面。
年輕人沒錢沒信心,當然不願意生孩子。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一週後於官網釋出了現場實錄,並取用《當這位高官說有6個孩子時,在場都會心大笑》的標題,由此可見,王憲舉的問題當時並沒有引起在場人士任何異議。
但上述實錄釋出後,卻在網際網路引發眾怒,直斥“這樣直白提問讓人感到生理不適”,難以相信“這是人民大學的教授!”
一石激起千層浪,“催生”已是年輕人反感的話題,在這個節骨眼,王憲舉還要求“老實”和“服帖”地生,引發網民潮水般的惡評。
有網民留言質問:“女大學生是生育機器嗎?”還有網民回嗆:“就是這種‘爹味’的男人太多了,中國女性才不願意結婚生育”。
卡林的回答其實非常明確,要緩解生育率問題,更重要的是投入真金白銀提供支援。
中國多地為響應中央號召,近年也相繼推出二孩、三孩家庭優惠政策,例如向相關家庭發現金補貼、提供住房支援政策、延長育兒假等。
但這些政策的落地和執行卻要打上一個巨大問號。據中國媒體上月報道,河南省鄭州市推出最佳化生育政策兩個月後,遲遲未兌現向生育三孩家庭提供現金補貼的承諾,連規定的育兒假和延長產假政策也未得到落實。
與生育政策落實不到位相比,網民對王憲舉的憤怒更多來自於“老實”和“服帖”。
不少網民聯想起前不久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山西精神病女碩士被“收留”事件,諷刺“服帖”、“老實”和“收留”可以收錄進2024年關鍵詞彙。
有分析進一步認為,“老實”和“服帖”不僅是男性針對育齡女性的規訓,還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順從要求,他們本能地認為下位者“就應該老老實實、服服帖帖、本分聽話”。
而他們眼中的下位者,還包括職場中的下屬、僱傭關係中的打工者、城市中的外來勞務者、婚姻中的妻子,以及家庭中的孩子。
正如一些專家建議“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結婚生子”,“農民在縣城買房開車回村種地”,“大學生應貸款買房”等被罵上熱搜,這些建議也帶著上位者的傲慢。
有網民認為,王憲舉之所以能這樣提問,是他打心眼裡就把女性工具化,而現場很多聽眾竟然沒有異議,是因為他們習慣了。
人,真的不是工具,而且人人平等。
請長按下圖訂閱群團團接龍


請長按識別小程式訂閱群團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