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氫彈——拆臺利器

最近外媒炒得火熱的中國"非核氫彈"測試,讓軍事論壇炸開了鍋。這個聽起來像是從科幻片裡走出來的武器,說白了可能就是顆能燒兩秒鐘的超級燃燒彈。咱們今天不整那些雲山霧罩的專業術語,就用嘮嗑的方式聊聊這玩意兒到底有多玄乎。
事情得從俄羅斯軍事愛好者論壇的幾張糊圖說起。有人放大圖片角落裡的實驗裝置,發現中國船舶集團下屬的研究所可能在搗鼓新式炸彈。按外媒的說法,這武器不沾核材料,關鍵是一種叫"氫化鎂"的白色粉末。這粉末平時裝在鐵罐裡跟麵粉似的安分,可要是被炸藥點著了,立馬能噴出大量氫氣,在空氣裡燒出直徑三十多米的火球,溫度比鍊鋼爐還高,足足能燒兩秒多鍾。您就想像一下,把二十個煤氣罐同時點著,再把火焰壓縮成個大火球懸在半空——差不多就是這效果。

聽著像吹牛?可人家真有科學依據。氫化鎂這材料咱們國家在新能源領域早就玩熟了,它就像個固體氫氣罐頭,每公斤能存7.6%的氫氣。平時用鐵罐裝著穩穩當當,非得遇上劇烈爆炸才會"開罐放氣"。軍工專家八成是看上它這個特點——既安全又能憋大招。聽說陝西榆林去年建成了年產150噸的氫化鎂工廠,用的還是"一鍋燉"的新工藝,成本直接砍了六成,跟做餅乾似的成批次生產。
這種武器的殺傷原理挺有意思。普通炸藥講究的是"快狠準",像TNT爆炸就是"轟隆"一聲,衝擊波掃過的地方牆倒屋塌,但高溫只能維持零點幾秒。氫化鎂炸彈走的是"慢火燉肉"的路子,雖然爆炸動靜只有TNT的四成,但火球能死纏爛打燒兩秒多。這就好比拿噴火槍燒防盜門,雖然比不上炸藥直接把門炸飛,但多燒會兒能把門鎖熔成鐵水。實驗室資料說,在密閉環境裡,兩公斤裝藥就能熔穿5釐米厚的鋁合金板,收拾個裝甲車或者無人機啥的綽綽有餘。

說到臺灣島上的防禦工事,這玩意兒可算碰上硬茬了。臺軍這七十年沒閒著,把中央山脈挖得跟螞蟻窩似的,光衡山指揮所的地道就深埋地下百米,鋼筋混凝土厚得能扛核彈。以前咱們用鑽地彈打這種地堡,就像用鐵錘砸核桃——得使巧勁找薄弱點。現在有了氫化鎂燃燒彈,直接往鑽地彈炸開的窟窿裡灌火球,上千度的火舌順著通風管道能躥遍整個地堡。您想啊,地堡裡本來就憋得慌,這火再燒上兩秒鐘,裡頭的人怕是連逃生通道都找不著。實驗室資料說,八成目標直接報廢,剩下兩成也得歇菜,這可比傳統炸藥實在多了。

對付臺灣海峽的動靜更有看頭。臺軍不是愛把裝甲車藏進超市酒店嗎?氫化鎂燃燒彈專治這種"躲貓貓"。兩公斤的小身板,無人機都能掛上十幾枚,撒出去就是一片火網。臺北松山機場要是被百架無人機覆蓋,跑道能直接熔成鐵板燒。更絕的是這火球專燒電子裝置,啥"彈簧刀"無人機碰上了,導航晶片直接燒成渣,比電磁脈衝還利索。
海峽對面的美國航母也別想安生。傳統反艦導彈靠爆炸衝擊波,現在咱們給鷹擊-18換上氫化鎂彈頭,炸開來就是直徑八十米的火球,三層甲板都能燒穿。航母螺旋槳用的鎳基合金扛得住衝擊波,可架不住2200度高溫持續灼燒。美軍損管隊再厲害,甲板燒軟了戰機也飛不起來,衛星導航再失靈,這航母就跟鐵棺材沒兩樣了。
國際上看熱鬧的也不消停。美國防部嘴上說著"改變規則",背地裡催著國會打錢搞同類研究。日本論壇陰陽怪氣,說巡邏船碰上這玩意兒得集體回爐。最逗的是俄羅斯專家,一邊酸"我們早有構想",一邊把論文撤得乾乾淨淨。《南華早報》倒是說了大實話:這武器既繞開核條約,又能精準拆臺,簡直是給臺海場景量身定製的清醒劑。
不過咱也得冷靜冷靜。眼下所有訊息都是外媒在傳,國內官媒連個標點符號都沒提。那些測試影片懂行的一看就是往年素材,所謂"白熱火球"其實是2018年溫壓彈試驗的老畫面。所以說,這波熱度到底是軍工部門放風,還是外媒又來炒"中國威脅論",還真得畫個問號。
但話又說回來,臺海這盤棋確實需要新棋子。臺軍不是把指揮所藏山裡嗎?咱們現在有鑽地彈開路、燃燒彈收尾的組合拳。不是愛買美國無人機嗎?咱用火網直接熔成廢鐵。這種"你打你的,我燒我的"打法,既不用碰核紅線,又能打疼臺獨七寸。更妙的是燃燒完只剩氧化鎂粉末,環保又幹淨,國際輿論都挑不出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