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案的刀落下時,你以為你就能獨善其身?

致某些“置身事外”的同胞:當法案的刀落下時,你以為你就能獨善其身?
各位同胞,尤其是那些剛剛換了一本護照,就彷彿脫胎換骨、急於與“故土”和“故人”劃清界限,甚至對正在遭受不公的同胞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的“新美國人”們:

今天,俄亥俄州的SB88和HB1法案,像兩把冰冷的尖刀,懸在所有尚未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華人頭上。它們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和地域歧視之實,意圖剝奪一個特定族群(中國人)在一個特定地域(俄亥俄)的基本財產權。這絕非危言聳聽,這是對平等原則的粗暴踐踏,是美國曆史上排華陰影的當代迴響!
面對這顯而易見的歧視,華人社群群情激憤,奔走呼號,為的是維護我們作為一個群體應得的公平正義。然而,令人心寒齒冷的是,在這同仇敵愾的時刻,竟有一群已經入籍的華人跳出來,不僅隔岸觀火,還要冷言冷語:
“我已經是美國人了,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他們又不是公民,活該被限制。”
“中國人炒房推高房價,管管也好…”

“別那麼敏感,這是正常的立法程式。”
多麼“清醒”!多麼“理性”!多麼“融入”!彷彿那本藍色護照,真成了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隔絕了所有歷史的塵埃和現實的寒意。
這種“置身事外”的優越感,不僅天真,更是愚蠢和忘本!
1.  種族歧視的刀,從不細看你的護照顏色!
你們以為法案只針對“非公民”?大錯特錯!種族主義者的邏輯簡單而粗暴:他們針對的是你的面孔,是你的姓氏,是你血脈裡流淌的文化基因!今天他們可以用“非公民”的身份限制購房,明天他們就能用“國家安全”的名義限制你的工作機會、你的社交網路、甚至你的自由!排華法案的歷史教訓還不夠深刻嗎?當整個群體被系統性歧視時,你以為憑一本護照就能獨善其身?當“黃禍論”的陰魂再次借屍還魂,你以為他們會仔細分辨你是第幾代移民、入籍幾年?在種族主義者的眼中,“華人”是一個整體標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今天你嘲笑非公民同胞是“活該”,明天當歧視的浪潮拍到你腳下時,誰會為你發聲?你指望那些此刻在推動歧視法案的人來保護你嗎?
2.  忘本負義,你腳下的根在哪裡?
你們急於切割,急於證明自己的“美國性”,這可以理解。但以踩踏同胞、迎合偏見的方式去“融入”,這是最卑劣、最無恥的“捷徑”!你們的父母、祖輩,難道不是從這片土地走出去?你們身上流的血、骨子裡的文化烙印,難道是換一本護照就能洗刷乾淨的?飲水尚且思源,做人豈能忘本!你們在華人社群裡尋找美食、尋求幫助、維繫情感、甚至做生意賺錢時,怎麼不記得“劃清界限”?當同胞遭遇不公,你們非但沒有絲毫同理心,反而急於撇清關係、甚至助紂為虐,這不是“融入”,這是背叛和勢利!這種行為,用一句大白話說,就是典型的“舔狗”—為了向某些人表忠心,不惜反咬自己的同胞一口,以為這樣就能被真正接納?何其可悲!何其可笑!你們在主流社會眼中,永遠首先是“Asian American”,其次才可能是個體。損害整個群體的利益和形象,最終受損的,必然是你自己!
3.  短視自私,你在掘斷自己子孫的根基!
你們以為限制的是“別人”?限制的是“新移民”?大錯特錯!你們在親手參與構建一個更加分裂、更加充滿敵意的環境!
破壞社群團結:你們的言論和行為,正在華人社群內部製造裂痕,削弱我們共同抗爭的力量。分裂的群體,永遠是被欺凌的物件。
樹立危險先例:縱容這種基於國籍/種族的財產限制法案透過,就等於為未來更廣泛、更嚴苛的歧視性立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今天針對非公民購房,明天就可能針對公民的特定職業、特定投資行為!
毒化生存環境:當整個社會對華人的偏見因為這類法案和你們“內應”式的附和而加深時,你們和你們的下一代,就能享受到一個更“友好”、更“平等”的美國嗎?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同胞們,現在不是冷眼旁觀、冷嘲熱諷的時候!現在是認清現實、同舟共濟的時候!
拋棄那虛幻的安全感:那本護照不是護身符。真正的安全,來自於整個族群的強大、團結和尊嚴得到捍衛。
喚醒你的同理心:將心比心!今天遭遇不公的是非公民同胞,焉知明日不會是你或你的親人?華人移民之路本就艱辛,何必再互相傾軋?
承擔你的歷史責任:作為在美國社會相對更有話語權的群體(公民),你們有責任站出來,為更弱勢的同胞發聲,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這不僅是在幫助他們,更是在保護你自己和你後代的未來!

做真正的橋樑,而非“高華”的牆:融入主流社會,不代表要背叛自己的根。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夠連線不同文化、為族群爭取權益、促進社會公平的人,而不是靠切割同胞來乞求認同的人。

俄亥俄州的法案,是對所有華人的一次嚴峻考驗。選擇沉默或附和歧視,就是選擇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選擇掘斷自己族群未來的根基。
不要等到歧視的火焰燒到自家門口才後悔莫及!放下那點可憐的優越感,停止那令人不齒的冷嘲熱諷!

站起來!和我們一起,為公平,為正義,為我們共同的尊嚴和未來,發出最響亮的反對之聲!
團結,才有力量!守望相助,方得始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