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比女孩數學好”,是後天塑造的?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主筆 | 袁越

女孩的數學能力普遍不如男孩,這是中小學數學考試成績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可問題在於,這個差距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2025年6月1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結論是後者。論文作者分析了2018~2022年間幾乎所有的法國小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發現孩子們在剛入學時的數學水平是一樣的,但開學四個月後男生的成績就開始好於女生,這個差距僅和上學時間有關,和學生的實際年齡無關,說明男孩數學成績變好不是因為他們長大了,而是因為學校和家長等後天因素給予他們的正向鼓勵。
這個結論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人類大腦的可塑性極強,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換句話說,絕大部分人的智商差距都是後天因素造成的,極少數特殊情況除外。這就是為什麼基於智商的種族歧視是毫無根據的,很多跨種族領養小孩的案例就是證明。
《天才少女》劇照
話雖如此,男女在很多其他方面的差距確實存在,我們不能因為反對性別歧視就不承認這一點。像身高、體重、肌肉含量這些外在指標就不用說了,男女雙方在一些更加重要的領域同樣存在明顯的差異,比如免疫系統就男女有別。通常情況下,女性的免疫系統要比男性更有活力,這可以讓女性少得傳染病,疫苗的有效性也比男性高,但卻更容易讓女性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的副作用往往也更大。
這一差別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體現得特別明顯。大量資料顯示,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得新冠,但女性的長新冠患者卻要比男性多,原因就是免疫系統的差異。那麼,這個差異到底是由基因造成的還是激素在起作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幾位科學家利用變性人的研究資料證明後者起到的作用更大。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招募了23名出生時性別為女,但後來透過注射睪酮成為男性的變性人,分析了他們在注射前和注射後的血液樣本,發現睪酮雖然會降低免疫細胞對干擾素的反應強度,但卻能增強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的效力。已知干擾素是對付病毒的有力武器,而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則會增加炎症反應的強度。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女性不那麼容易得新冠,而男性更容易因為新冠病毒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而死亡。
《小巷人家》劇照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說的性別差異指的都是平均值,具體到每個人的話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比如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比普通男性高或者比大部分男性跑得快的女運動員,這就是為什麼基於體力或者生理特徵的性別歧視同樣是不成立的。
歸根結底,性別差異不是零或一的差別,而是一個譜系,因為性別的決定因素太多了,只要有一個因素髮生變化,就有可能出現一個間性人(intersex)。舉例來說,大部分人的性染色體要麼是XY,要麼是XX,但有的人只有一條X染色體,沒有Y染色體,這樣的人看上去是女性,但她們的卵巢和子宮發育不全,無法生育,醫學術語稱之為特納綜合徵(Turner syndrome),其發生率為每2000~2500人中出現一個。還有的人會有一條Y染色體和兩條X染色體,這樣的人看上去是男性,但不會產生精子,醫學術語稱之為克氏綜合徵(Klinefelter syndrome),其發病率大約為每650人中出現一個。
《海吉拉》劇照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種,比如對睪酮不敏感者,或者對睪酮過於敏感者,等等。這樣的間性人佔到總人口的1.7%,我們不能忽視這些人的存在,性別歧視政策對於這些人來說絕對是不公平的。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稽核:然寧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