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星海劍長
來源:盧克文工作室
文章已獲授權
前一陣,網上一些殖人編排了一個段子。
特朗普和加拿大墨西哥吵了一架,然後反手給中國一耳光。然後特朗普又和歐盟吵了一架,反手又給了中國一耳光。
他們說的,無非就是2月初特朗普原本宣佈對加、墨、中三國加徵關稅,但因為加墨的妥協,兩天後宣佈對加墨暫緩,唯獨對中國的加稅政策照常執行。歐洲的情況也差不多,特朗普剛派萬斯把歐盟罵了一通,然後又轉手給中國加了10%的關稅。
正在殖人幸災樂禍的時候,萬萬沒想到,這一記耳光,打到了自己身上。
2月27日,特朗普宣佈,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的關稅,不再暫緩,將於3月4日如期生效。而在前一天,特朗普剛剛宣佈,計劃將歐盟關稅稅率設定在25%,適用於汽車和其他各種商品。
顯然,特朗普瘋起來,不論是自家的狗還是盟友,都會給一耳光。
至此,特朗普上任後席捲全球的關稅戰,正式開打了。
壹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發生了什麼。
2025年2月1日,特朗普上臺10天后,就迫不及待地宣佈了對中國加徵10%關稅,同時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藉口是防止毒品特別是芬太尼進入美國。
然後,三個國家都宣佈採取報復措施。可是最終,只有中國正兒八經地報復了,一套加關稅+關鍵金屬出口管制+谷歌反壟斷調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小連招在短短兩天內出臺,顯然是早就做好方案了。
可沒想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只堅持了兩天,就跪了。
2月3日,墨西哥辛鮑姆總統主動給特朗普打了個電話,承諾立即部署1萬名國民警衛隊士兵,以防止毒品,特別是芬太尼從墨西哥流入美國。同一天,加拿大也承諾在邊境安全上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加拿大–美國聯合打擊部隊,以打擊有組織犯罪、芬太尼和洗錢”,然後特朗普就大筆一揮,宣佈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暫緩期1個月。
說實話,當時網上是有不少議論的,不少人提出,加拿大和墨西哥妥協了,就能暫緩關稅,咱們那麼硬氣地回懟,是不是欠考慮了?沒準找美國人談一談芬太尼的事情,關稅就暫緩了?
結果,僅僅20多天過去,特朗普就宣佈,以芬太尼為主的毒品“仍在從加拿大和墨西哥流入美國”,並聲稱這些毒品“由中國製造並提供”。“我們不能允許這種禍害繼續危害美國,因此,在它停止或受到嚴重限制之前,定於3月4日生效的擬議關稅將如期生效。”同時,對中國還要再加10%的關稅。
從2月3日到3月3日,剛好一個月。
顯然,不論是中國式的回懟,還是加拿大、墨西哥式的跪,都免不了加關稅的命運。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回懟呢?
3月4日,中國在此前已經出臺一輪反制措施的基礎上,決定對美國的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關稅,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製品加徵10%關稅。
看看連反擊都磨磨蹭蹭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顯然他們是不懂“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的道理的。
歐盟的情況呢?也差不多。
早在美國大選前8天,特朗普在接受保守派播客主持人休伊特採訪時,就抱怨說“歐盟不買我們的汽車,不買我們的農產品,幾乎什麼都不買,而我們卻從他們那裡購買一切。數百萬輛汽車、大量的食品和農產品。”
特朗普甚至說,“歐盟是一個迷你的——但又不那麼迷你的——迷你中國。”
對歐盟的這種態度,顯然被視為要對歐盟加關稅的訊號。
果然,2月2日晚,特朗普表示,他將“很快”對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
歐洲不是沒掙扎過,2月份,無論是波蘭總統杜達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都不辭辛苦飛到了美國會見特朗普。
可是馬克龍剛走,靴子就落下來了。2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上宣佈,因為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為3120億美元,所以將對歐盟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涉及汽車、農產品等關鍵領域,並表示“很快”公佈具體細節。
特朗普還恨恨地說:“歐洲人之所以成立歐盟這個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搞垮美國。他們在這個方面確實做得很好!很好!”
歐洲人呢?一方面反駁特朗普的逆差論,說美國在歐投資收益頗豐,歐盟“一直是美國的福音”!另一方面也宣佈,歐盟已準備好對美國動用“最強貿易武器”。
什麼“最強貿易武器”呢?
《反脅迫工具法案》。
這個法案是2023年新出臺的法案,是歐盟為了應對第三國對其成員國進行經濟脅迫而制定的一項新的法律武器,旨在保護歐盟的經濟利益和自主性。
根據這個法案,如果歐盟成員國遭遇了“威脅、恐嚇、歧視、報復”,一旦被歐盟裁定“脅迫成立”,那麼就會啟動包括關稅措施、貨物進出口限制、公共採購投標限制、外國直接投資限制、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使用限制、金融服務限制等反制措施。
搞笑的是,這個《反脅迫工具法案》出臺的時候,是為了對付誰呢?
中國。
咱們還記得立陶宛設立了“偽臺代表處”之後,中國對立陶宛實施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吧?沒錯,這個《反脅迫工具法案》,就是在美國授意下,為了給立陶宛撐腰,拿來反制中國的。
結果萬萬沒想到,才1年多過去,中國還沒被用上這個法案,反而要被美國用上了。
貳
如何評價這一輪關稅戰呢?簡單談幾點看法吧。
第一,特朗普加關稅的理由,就是扯淡,千萬不要去辯經。
比如,特朗普對中國加關稅的藉口,是芬太尼問題,說流入美國的芬太尼是中國製造的。
說實話,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芬太尼是個啥玩意,它其實是個正常的阿片類藥品,類似於嗎啡、杜冷丁一類的鎮痛藥物,完全合法。
只不過因為芬太尼合成成本低,效果好,具有極佳的價效比,所以被很多美國癮君子所喜愛,要麼找醫生狂開這種處方藥,要麼在黑市上買墨西哥人用小作坊合成的芬太尼,結果就發生芬太尼濫用問題。
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僅佔世界人口總數5%的美國人,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導致的死亡人數,其中的70%涉及芬太尼。
然後呢?美國不思考自己的處方藥管理模式,卻把中國抓出來當靶子打,理由是,美國那些合成的芬太尼,大都是用中國產原料合成的!
這沒道理啊!中國生產的都是4-ANPP、NPP之類的普通、合法的化學原料,你美國人買走了拿它去合成芬太尼,關中國什麼事?
照這個邏輯,美國的槍擊案打死了人,而造子彈的銅來自秘魯,美國要不要制裁秘魯?美國的汽油燒死了人,而汽油是用沙特原油提煉的,要不要制裁沙特?
但是特朗普不管,從上個任期開始,就以芬太尼毒害美國人為藉口,要求中國停止生產芬太尼前體,不然就加關稅。
雖然這完全沒道理,但中國為了中美貿易大局,還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國對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實施整類列管,建立了涵蓋生產、流通和進出口各個環節的監管體系,而且還在寄遞行業施行“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制度,堵住了芬太尼出口渠道。
說實話,中國真的做得仁至義盡了。而且美國自己也承認,“自從中國2019年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以來,幾乎沒有發現從中國進入美國的芬太尼或芬太尼類似物。”
可是美國又不願意放棄芬太尼這個虛假籌碼,2023年的時候,愣是把7個中國實體和6名個人給制裁了,理由是他們向墨西哥出售了藥片壓片機和模具,導致能夠用這些裝置製造含有芬太尼的藥丸!
中國連藥片壓片機和模具都不能出口了?這不是扯淡麼?
所以,特朗普這次繼續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完全就是扯淡的行為,根本站不住腳。
說白了,特朗普只是需要一個藉口而已,至於這個藉口真不真實,能不能站住腳,並不重要。
哪怕明天特朗普說你進門左腳先進來,危害了美國國家安全,照樣能給你加關稅。你去爭論你左腳進門是合理的,那你就輸了。
所以對付特朗普這樣的人,永遠不要陷入自證陷阱,直接狠狠地懟就行了,軟弱只會讓特朗普變本加厲。
第二,特朗普的關稅,也沒那麼多的下大棋因素,就是倆字,搞錢。
關於特朗普加關稅的原因,有人說是為了地緣政治施壓,有人說是促進製造業迴流,但從白宮裡吵的那一架來看,特朗普團隊也是個草臺班子,特朗普的謀略水平也沒那麼深邃,他加關稅其實沒想那麼多,就是簡單粗暴地想搞錢而已。
不搞錢不行啊!
特朗普上臺時面臨的,是36.4萬億美元的國債。
債務規模越大,利息成本就越高,2024財年,美國財政部淨利息支出達到了8820億美元,佔聯邦收入的約18%,比軍費都要高了!
而且,拜登在卸任前,把能對外援助的都援助了,把能花的錢都花了,特朗普接手一看,天都塌了。
更要命的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未來十年,美國的債務還會再增加25萬億,這意味著大概每4個多月,美債就能暴增1萬億。
面對暴雷風險越來越大的美債,前三大美債的海外債主全部都在減持,美債發行越來越困難,特朗普要補窟窿越來越難了。
就這樣,特朗普還要實施他的大規模企業減稅計劃,本來就不富裕的財政頓時雪上加霜。
你看,馬斯克的DOGE裁員大棒都掄得快冒火星子了,但面對巨大的財政窟窿,還是杯水車薪。
這個時候,特朗普的政策工具箱裡其實已經沒什麼搞錢的法寶了,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加稅了。
但是如果你說加25%的消費稅,美國人肯定要造反。
不過要是換個名字,說對外國商品加25%的關稅,聽起來就不一樣了,以MAGA的認知水平,大部分人是不理解這筆錢要自己出的,所以只會鼓掌擁護,川皇好偉大!
而且,特朗普也堅信關稅是彌補財政虧空的靈丹妙藥,他是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利的忠實信徒。
1890年,美國總統麥金利出臺《麥金利關稅法案》,將關稅稅率平均提高50%,尤其對上等毛織品、棉花、麻布、呢絨、鋼鐵、玻璃等,規定了特別高的關稅。
因為那個時期美國的製造業正在向英國製造業發起挑戰,關稅不僅促進了美國製造業發展,而且還為聯邦政府帶來了滾滾財源。
特朗普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經放風說:“在一戰前,也即125年前,那時我們沒有所得稅(收入稅),就靠關稅來維持政府運營。但是,政府來自關稅的錢,多到無法計算,不得不召集最偉大的商人商議怎麼花掉這些錢。”
顯然,特朗普就是要學麥金利。在這次就職演說中,特朗普立下flag,要把“偉大總統威廉·麥金利的名字重新掛在麥金利山上”“它應該在那裡,也屬於那裡。麥金利總統透過關稅和才幹使我們的國家變得非常富有。”
所以,特朗普一會給這個加關稅,一會給那個加關稅,就算對手都跪了還不放過繼續加關稅,這顯然已經超出了地緣博弈的範疇了,就是明火執仗要搶錢補虧空而已。
對這樣死要錢的特朗普,無論是交涉還是下跪都是沒有用的,只有懟到底一條路。
第三,光靠“關稅互毆”,是打不贏貿易戰的。
目前,無論加墨還是歐洲,都宣佈要對美國進行反制,特別是中國,已經出臺了兩輪反制措施。
但問題在於,特朗普其實並不害怕,或者說,我們都高估了關稅反制對美國的影響。
你看,加拿大宣佈要對一批美國商品加徵25%的首批關稅,是什麼商品類目呢?
橙汁、花生醬、葡萄酒和咖啡。這才幾個錢?
歐盟也沒說反制什麼美國產品,但從2018年美歐貿易戰時歐洲針對“波旁威士忌、摩托車、橙汁、大豆”等產品加徵關稅來看,大機率還是這些“紅州特產”。
而墨西哥,只說啟動“B計劃”反制,但沒說到底反制什麼。
對於這些反制措施,說實話,對特朗普的威脅很小。特朗普很清楚,加拿大、墨西哥沒那麼多籌碼和自己打。
加拿大、墨西哥的第一貿易伙伴是美國,加拿大77%以上的出口都流向了美國,墨西哥的情況也差不多,62%的貿易額都是和美國產生的。
這樣雖然帶來巨大順差,但在打貿易戰的時候就吃虧了。
美國對加墨的商品加1000億美元的關稅,加墨可以跟著對1000億美國商品加關稅。美國加3000億美元,加墨也可以勉強跟上。但當特朗普把加關稅的範圍增加到4000億美元的時候,加墨就加無可加了,因為加墨進口的美國商品,也就3000億美元。
這樣一來,打貿易戰必輸無疑。
有這個底氣在,特朗普才能有恃無恐地打貿易戰。
這種情況,其實中國也存在,202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5246.56億美元,自美國進口1636.24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反制上限就是1636.24億美元,美國要是再加碼,中國就沒法跟了。所以我們看到這次中國第二輪反制,也只是對一些無關緊要的農產品加了關稅而已。
那這樣一來,貿易戰是必輸無疑嗎?未必。
中國的反制措施除了關稅,還有關鍵金屬出口管制+谷歌反壟斷調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一整套連招。
為啥要這麼玩?因為中國看穿了特朗普的“逆差偽命題”。
你看特朗普一直嚷嚷著中美逆差有3000多億美元,是中國佔了大便宜,美國吃了大虧云云。
事實是如此麼?並不是。
如果單純從商品來看,中國的確順差不少。但如果從服務貿易來看,美國是妥妥的順差國。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蘋果稅”,蘋果對App Store內發生的數字商品和服務交易所收取的15%~30%佣金,你在蘋果一些APP裡支付,其中30%是要被蘋果拿走的。
那這筆錢,嚴格來說也算是中美貿易。2023年,光蘋果稅一項,美國就收入了223.4億美元,但這筆錢是不計入商品貿易之中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中國人用安卓手機,手機生產商要向谷歌交授權費。中國人去電影院看美國電影,電影院要給美國出品方分賬。還有中國人去迪士尼樂園、去環球影城,轉播NBA比賽,請美國律師和會計師,用美國專利,買美國的GPT會員等等,都是要向美國交錢。
這就是服務貿易,看不見卻不容忽視的一筆錢。
2024年,美國服務貿易總額已增長至1.9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服務貿易順差國,而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的重要來源國。
所以,當商品貿易反制措施到上限的時候,不妨在服務貿易領域這個美國能輕鬆賺大錢的領域出招,讓美國真正感覺到疼。
2月4日,中國宣佈,因谷歌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谷歌公司開展立案調查。最近,外媒也報道中國正在考慮對蘋果公司的蘋果稅進行調查。
同時,中國商務部將PVH集團、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顯然,打了7年的貿易戰,中國在對付特朗普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對起來更加遊刃有餘了。
無論加墨還是歐盟,中國已經給你們打了樣了,學著點吧!
叄
那麼,特朗普這次的萬稅計劃,能成功嗎?
也許單純從搞錢的角度來看,能成功。
畢竟美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且還是消費驅動型經濟體,在旺盛的消費力驅動下,哪怕這些加關稅的成本都要美國人承擔,起碼在短時間內,搞錢彌補財政虧空的問題是解決了。
但問題在於,這樣做結果是什麼?
是自絕於世界。
多線作戰是兵家大忌,而特朗普這麼頭鐵地對全世界開戰,這不是與中國脫鉤斷鏈,而是與世界脫鉤斷鏈。
更有意思的是,這還只是個開始。
從目前來看,隨著特朗普對加墨加關稅,北美自貿協定基本上算是廢了。對歐盟和中國加關稅,WTO基本上算是廢了,那明天特朗普要是再發瘋,把聯合國和北約都退了呢?
美國固然優先了,固然“偉大”了,可特朗普想過沒有,美國正在親手拆解自己的霸權基石?
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與政治的影響力嚴重不匹配,中國想在一個既定且運行了幾十年的國際秩序中撕開一個口子,何其艱難?
而特朗普自絕於國際社會,自己削弱領導優勢,不就是給了中國一個巨大的機會麼?
當前,中國正以“一帶一路”,重構國際貿易新版圖。RCEP框架下東盟躍升為紡織業第一大出口市場,中歐班列將義烏小商品與歐洲牛奶編織成橫貫歐亞的財富鏈條,跨境電商平臺SHEIN更用去中心化的模式,逐漸取代以往的國際貿易秩序。
在這場大變革中,如果歐盟還想作為桌上的一員,如果還想避免被美國收割,就只能是與中國加強合作。
3月2日,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呼籲修復中歐關係,說歐洲與中國“有許多共同利益”。就連著名的反華派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在結束不久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態可以擴大與中國的互利貿易和投資關係。
說實話,我們還是喜歡看歐洲人那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
當中國利用這個機會建立新的貿易秩序之時,不知道特朗普會不會後悔他在2025年初做出的決定。
關稅戰的硝煙終會散去,但歷史的天平已在悄然傾斜。
當美國用“關稅鐵幕”將自己鎖進孤立主義的囚籠時,中國正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鑰,開啟著多極世界的新大門。
這場21世紀最恢宏的秩序重構中,最大的諷刺或許是:拼命想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最終成了埋葬美國偉大的掘墓人。
作為最大受益者,我們要說什麼呢?感謝特朗普吧,特朗普萬稅萬稅萬萬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