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的一次直播活動中,有觀眾問製片人王磊,"沒資源、沒經驗的行業小白,怎樣才能做成電影製片人?"
這是想入行、轉行的人最常有的困惑。他們都很想找到一個錨點,一條被驗證過的能走通、可複製的路,早點確定未來的職業規劃,又或者跨過職業迷惘期,儘可能降低試錯的時間成本。
王磊的回答是,先做好第一部作品,為未來留介面,在初期專案中訓練財、稅、法、團隊管理等基本技術。直到形成系統的行業認知、穩定持久的合作關係網路。《塔洛》《氣球》《回南天》《雪豹》《最後的告別》等被電影市場檢驗過的製片作品,佐證了王磊已經這些。


王磊部分製片作品海報
從兼職協助
到職業製片人
YIQIYINGCHUANG
王磊成為電影製片人的起點不算高。二十年前,王磊透過做電影放映工作開始入行,最初的動機簡單直白——"核心目的是交友"。
這段看似邊緣的經歷,讓他發現一個關鍵問題——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電影,"發行"始終是橫亙在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高牆。而做電影放映工作期間積累的大量觀眾基礎資料,成為他日後職業轉型的重要伏筆。
與萬瑪才旦導演的合作是王磊職業製片人生涯的關鍵轉折。《塔洛》是他與萬瑪導演合作的第一部作品。起初只以兼職身份參與專案。工作過程中他發現,即便是已經斬獲行業獎項的導演,在面對電影宣傳與發行時,依然捉襟見肘。於是,王磊開始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讓更多觀眾看到行業認可的價值影片?"這個問題推動他開始系統研究電影產業鏈的運作邏輯。審查規則、融資模式、媒體傳播、資源整合等等,他開始在實踐中慢慢打磨出一套自己的製片工作流程方法。
2017年,王磊正式以職業製片人身份搬到北京。與高鳴導演合作的《回南天》,是他第一個獨立專案,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真正意義上從學徒到製片工作的開始"。
電影製片人的支點
YIQIYINGCHUANG
開始作為製片人獨立運作專案,王磊的落地思路很明確——投資小、人員少的藝術電影,要學會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要儘快做出來,包括去參加電影節,先在行業內打出一定口碑。

王磊第一部獨立製片作品《回南天》首款概念海報。影片入圍第4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光明未來"單元;獲第21屆全州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最高獎(Grand Prize )。
關於具體落地方法,王磊慣用一個在他看來,製片人要有的一項個人能力,運籌。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多少人、多少物資、多少時間,然後透過運籌的設計,將人和物資有機地按照時間進度去推進,儘可能排程每個人的個人專業能力,把"個人專業能力"轉化為"撬動資源的槓桿",最終達成目標。
比如,讓編劇、攝影、演員等等每個環節的參與者,以技術入股、智力創作或其他方式進到專案裡去,用明確的流程分工搭建一個系統的、有信任感、互助的強凝聚力團隊,儘可能讓每個人的工作價值、創作價值、勞動價值、審美價值,能在專案過程中被呈現出來。
王磊總結提煉的,是經過他實踐驗證的,真正有關於成為電影製片人的支點。再比如另一個核心能力,"模組化工作"——將龐雜的專案拆解成原子單位的模組性工作。這一工作理念也貫穿了他所有專案。
拿與萬瑪才旦導演合作的又一部作品《雪豹》來說,作為一部需要製作動物特效的藝術片,《雪豹》幾乎是站在前所未有的風險面前:數字資產從零構建、特效團隊流動率高等等。"一旦特效工作中斷被解散,重組團隊不容易銜接之前的工作。"王磊曾在採訪中坦言:"《雪豹》在製作動物特效上確實是個挑戰,不僅我,整個行業其實也沒涉足過。對於《雪豹》,一開始我連工作量多少都沒有概念。"

《雪豹》劇照
一個高風險專案怎麼完成的融資?怎麼用"模組化工作"思維,把風險拆分成一個一個具體問題再逐個去解決?比如確保資金不斷流,把預算拆解到月度計劃,甚至到每十天;確保專案不中斷,為可能預估到的風險因素,如人員變動等做風險預案;在融資、製作、後期等全流程中保持精密計算、精準排程等等。把看似巨大的艱難拆解成可執行的單元,逐個問題攻破不斷積累團隊信心,把專案做成。
直播互動時,也有觀眾提出另外一些角度的問題,比如"出品人、製片人、總製片人的區別"、"製片人如何精準尋找投資方"、"電影的新媒體發行"、"製片人如何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提問的直接目的是得到問題的答案,根本訴求是希望得到更專業、系統的製片人工作學習訓練。認準一個行業,想在一個行業做下去,直接瞭解到別人遇過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意味著遇到相似問題時,你可能比同起點的人,用更少時間、更多辦法,更高效、不出錯把問題解決掉。前提是跟對的人學,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訓練自己的基本技術。
《製片人全流程工作坊》是王磊老師經過多次覆盤、打磨內容、篩選案例,最終完成的兩天學習內容的線下小班面授課。課程濃縮了王磊從零開始做製片人十六年,整理出的系統的、完整的製片人全流程工作方法。
兩天課程中,第一天王磊老師會完整拆解制片人完成一個專案的整個過程。比如,製片人的工作內容有哪些?全流程製片人如何開展工作?製片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合同有哪些?上文中提到的《雪豹》,低成本藝術電影如何挑戰高工業CG製作,也會作為重點案例講解。
他會告訴你,製片人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有哪些,並從內容和市場兩個維度,針對"專案開發"、"市場預判"兩項關鍵能力進行詳細拆解。
比如製片人如何找到選題;選題開發路徑有哪些;一些初期看起來可能不完整的專案如何評估它的價值潛力;以及可能在其他製片人課程中較少涉獵的一些創作相關問題:什麼是型別,型別劃分標準,型別在創作和製作中的作用,如何避免公式化思維等。
也會告訴你電影進入市場如何做前瞻性分析;電影投資的追高和追低;快消邏輯在電影市場預判中的作用等。
第二天重點講解"風險把控"、"製作"、"宣發"相關,比如如何預判風險、拆解風險;製片人如何碼盤、做預算、決算、審計、籌備、拍攝、後期、審查;如何透過多種渠道把專案賣出去等。隨著課程的深入,也會解讀一些從業者日常面對的問題困惑,解決辦法,比如小成本藝術電影如何走向電影節?
無論你是對製片工作有熱情但對行業路徑不太清晰的初學者,還是已經在製片行業摸爬滾打、積累了一定經驗想查漏補缺獲得進階,都能在課程中有所收穫。
課程原價 3800元/人
老學員 3100元/人
三人拼團價 2999元/人
↓掃碼加好友,諮詢購買↓

在王磊看來,入門不是難事,但要先做好第一部作品,為未來留介面。新人先從短片入手,在初期專案中訓練財、稅、法、團隊管理等基本技術,再持續透過實操過程精進技術,逐步形成系統成熟的行業認知、穩定可持續的合作關係網路。
他也希望行業新人不要有對困難的過度想象,要思考如何用靈活的策略與困難周旋,難題沒有拆解前總是顯得龐大難以攻克,但當拆分它的信念和行動足夠具體以後,解決的路徑也就隨即顯現。路也就走成了。相信來聽這門課的人,也會收穫這份信念,去用更具體的行動一步一步抵達好作品,抵達讓自己滿意的職業未來。
下週末(3月22日-23日),製片人王磊在北京等你。


作者 | 輕舟
排版丨pelyliu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 起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