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第1738篇原創🔻
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中國的大多數家庭,70%的底層資產是房子,雖然A股也很多人炒,但是和以房子為底層資產的人數和資金規模比起來,中國居民絕大部分財富是房子。
而美國人的底層資產是股票,是他們的標普500指數,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其實,在2020年之前的過去20年時間裡,這兩個底層資產,都沒有問題,中國人的房子,基本屬於普漲行情,而一二線核心城市漲的更多。
所以當年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除了其中一小部分是因為產業和外貿帶來的財富,而一大部分是因為房產的增值效應。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北京或上海的中老年人,自己上班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年收一二十萬,但房子卻價值千萬,造就了大城市裡千萬身價的普通市民。
他們沒有什麼特別,只是恰好在年輕時候,在大城市工作,當年花了幾十萬或上百萬買了套房子,房子漲了十倍,階層就躍遷了。於是他們可以賣了房子或者抵押出來很多錢,敢於消費,於是經濟就起來了。
美國也是一樣,美股市場裡散戶比例很少,基本都放在機構基金裡,而美股標普過去30年裡複合增長10%,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複利增長。所以美國的中產老年人都挺有錢的,經常全球旅行、買跑車、敢於消費。因為股票資產一直在賺錢。
而過去三年,我們這邊都說大家不願意消費了,經濟通縮了。
本質原因在我看來就是——中國人的底層資產,房產價格下跌了。
而房產因為本來就有三倍槓桿屬性,如果房價下跌30%,對於財富的消滅殺傷力是很大的。
所以,我在影片裡經常說,刺激經濟,提振消費的核心,不是透過增加居民收入,因為很難,且太慢了,而應該透過拉昇資產價格,尤其是房產價格來實現。具體看我這條影片👇
但問題是,拉昇資產價格,拉昇房價也很難,因為房子屬於長週期資產。2025年的房子,只有像一線城市還有保值增值能力,其他地方房價,也很難漲起來了。
這幾年房價的下跌,其實給我們有房產持有者丟擲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財富,是否還應該鎖定在房產上,把房產作為底層資產。因為現在的房子,已經從原來的底層資產,變成了風險資產。
什麼是底層資產,就是收益可能一般,但是風險非常小,甚至是無風險資產。
比如你在銀行的定存,可能只有1%的年化收益,但是絕對安全,這就是底層資產,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把存款當成底層資產,因為存款的無風險收益率實在太低了。
所以現在出現了一個現象,因為S叔在香港,天天和客戶打交道比較有體感。就是好多中產以上人群,都來香港開銀行賬戶,幹嘛呢,買年化4%收益的美債。
因為美債屬於無風險資產,加上美聯儲現在利率還是維持在高位,所以美債收益率4%,這就是妥妥的高收益無風險資產。
第二就是配置香港儲蓄分紅險
,因為港險的底層資產也是美債和美股指數,本質上就是鎖住短期收益的長線美債產品,只是比美債會更具有進攻性和波動性,所以長期預期年化收益達到5%以上。
第三就是最近很多人透過國內人民幣購買海外標普500或者納斯達克的ETF。
就是用人民幣買美股,導致這些國內發的美股ETF,成本比國外美股溢價了30%以上,那還買個屁呀。
而且S叔我認為美股指數2025年會有很大風險。因為過去兩年漲太多了,今年肯定有回撥和波動,所以2025年的美股不適合做底層資產。
結論就是,2025年,該換你的底層資產了。
但是,如何選底層資產,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就像你從哪個銀行或證券賬戶買美債,你配置哪家港險產品,都是不一樣,都是需要專業能力的。
所以,我做了一個“資產最佳化學習社群”,從底層資產的認知,到配置策略,到用什麼工具,都給你說清楚。
399價格,每週1場內部直播分享,直到4月初,值得你來學習。
名額有限,點選連結報名👇
報名後記得新增助理“小表妹”,安排進群

另外預約我公開直播,我現在工作太忙了,珍惜我直播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