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圖的外賣,我是一個都不敢點…

這幾天不是外賣大戰嗎。。
每天為了薅羊毛,飯也不做了,三餐全靠“今日紅包滿減專場”。

但是,最近翻各種外賣的時候我就發現有點問題。
有些店的月銷高得離譜,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銷量居然比「外婆家」和「爺爺不泡茶」還高?

起初我以為是我孤陋寡聞。點進去看圖,裝修有燈、顧客爆滿、配色一看就是品牌店的味兒。但是這圖好像有點奇怪?這畫風,是不是有點 AI 感?
我都以為我瘋了看啥都像 AI。
再接著看,這家店。

第一眼看圖:哇,大品牌,這麼多人排隊,廚房也收拾的很乾淨,還有點像《人生一串》那種紀錄片裡拍的“匠人小吃鋪”。
可以,這家穩,直接加入購物車。
第二眼,不對勁,圖上的字這麼怪異,這圖肯定是 AI。

我再點進店鋪詳情一看。環境圖直接原形畢露。

啊這……
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個例,結果越劃越離譜。一家甚至還標註了是品牌的。

真實環境圖是這樣。。

你以為你點的是堂食爆滿的網紅燒烤店,結果實際送來的是樓下巷子口的臨時快餐店。
在小紅書上一搜,看完網友們的帖子真是心死了。這麼多。。
好好好,每年暴雷的外賣還不夠多,這回還上 AI 高科技了。
這回我就臥底成不良商家,親自試試看:用 AI 開一家店,到底有多輕鬆。
首先,搞圖。
我開啟 AI 圖生成工具(這裡我用的是即夢),輸入 prompt:
奶茶店門頭,店名為「茶野派」,城市街景風格,招牌清晰可見,暖色調裝修風格,透明落地玻璃窗,店內燈光明亮,有很多年輕顧客在排隊和點單,店員在認真調飲,整體環境乾淨整潔,氛圍熱鬧、有生活氣息,寫實風格,適合展示在外賣平臺的店鋪封面。

光有門頭圖肯定不夠,還要有一張內部的環境圖。
奶茶店「茶野派」的店內實景照片,現代暖色調裝修風格,整體乾淨整潔,透明落地玻璃窗帶來自然光,室內燈光明亮柔和。店內設有茶飲操作檯、木質吧檯、飲品燈箱選單、貨架、飲品杯具和綠植點綴等細節。牆上清晰展示品牌名稱「茶野派」。有 1-2 名穿著圍裙的店員正在認真調飲,2-3 位年輕顧客坐在靠窗位喝奶茶、聊天或使用手機。座椅佈局合理不擁擠,氛圍自然熱鬧,有生活氣息,整體風格真實寫實,適合用於美團或餓了麼等平臺的“店鋪環境圖”。

再開啟外賣軟體商家版的 app 上傳我的圖片。

全部稽核透過。。
注意是“AI 檢測透過”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有營業執照和許可證,哪怕我沒有真正的店、沒有一杯奶茶、甚至沒有員工,我照樣可以上線,照樣能讓人信以為真。
這一刻我不是興奮,我是沉默。
我明明知道自己在造假,但平臺不知道,系統不知道,甚至有些不刻意關注的使用者也不會覺得不對勁。
只要圖夠漂亮、文案夠順滑、地址寫得像個商業街,你就會點進來,甚至點贊、評論、發小紅書說“這家好看”。
然後反手一個滿 30 減 20,順利進了你今天的晚餐清單。
而這家「茶野派」店,根本就不存在。
我沒有真的去辦這個店的其他資質,我只是想驗證一個事:一個完全虛構的奶茶品牌,只靠 AI 圖和一點文案包裝,能不能騙過平臺,也騙過人?
哎。。。
我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多疑的。
我記得最早用外賣那幾年,是真信。
什麼評分、評論、環境圖,我根本不看。點開就下單,飯來了就吃,吃完就忘。
那時候外賣是個好東西,是真的方便,也是真的乾淨。
你不會想著防誰,更不會琢磨這張圖真的假的。
我們信平臺、信評分、信圖,也信人。
後來開始出問題了。
飯來了,胃不舒服。湯灑了、菜變味、飯發酸、包裝破爛。

於是後來就學會看評分,看銷量,看評論。
結果你才發現——評論也能買,差評能壓,甚至能用“返五元紅包”換個五星好評。

你不給五星,有些商家能一晚上給你打五個電話。更誇張的,差評寫得太認真,第二天你點單直接被拒收。
於是又學會看店鋪有沒有堂食,看是不是連鎖,看有沒有真實門頭照。
但這些不過是資訊對沖,壓不住底層問題。
接著各種爆雷開始刷屏:什麼“地下室做奶茶”、“十分鐘速成火鍋”、“三家店共用一個廚房”……

那時候,我們開始變得警覺了:現在點外賣,不是“選飯”,是“識雷”。
有人學會扒註冊資訊,有人翻小紅書找店照,有人實地打卡幫大家避坑。
就這樣,我們的信任,被一層層剝下來。
但我沒想到,最後壓垮我的那根稻草,竟然是一張 AI 畫的圖。
因為它不算詐騙
它圖確實也不是 P 的,也不是盜的,它是 AI 畫的。
平臺不攔,商家敢放,你點錯了,也只能怪你自己沒看清。
我不知道這個趨勢最後還能走到哪。
我只知道,現在我每次點外賣,都得盯著那張圖。
以前我怕吃壞肚子,現在我怕吃錯現實。
我怕有一天,我再也分不清,是飯本身難吃,還是我被騙得太好看。
反正,用 AI 圖的商家,我是一個都不敢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