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國際雙年展如今辦到了第三屆,這次雙年展的主題叫“人智時代” 。
顧名思義就是讓你看看人工智慧對社會生活和藝術實踐的影響;
再思考一下,咱們人的價值又該如何體現。
這是很常見的展覽啊。
為此,濟南美術館在一樓展廳裡放一個AI虛擬人,叫濟南小妮兒。

她的作用是化身導遊向大家介紹濟南的一些地標景點、小吃美食和風土人情。
但沒想到正是她的出現讓濟南美術館飽受爭議。
輕一點的批評她擦邊;

重一點的指責她在輸出兒童色情,滿足了一些人的戀童癖。

這些言論往往沒有給出具體理由,但還是讓很多人情緒上頭,瘋狂點贊。
另一邊,有的人拿放大鏡窺探細節,然後怒斥:
女童沒有胯啊;
女童不該穿蕾絲內褲;
動作賣弄扭捏,小孩子就應該跳可愛的舞蹈……


你想反駁一下他們就回復,懂的都懂,反正這女孩形象觸犯道德底線了。

又或者舉例說,等你妹妹或女兒在七八歲時穿超短褲、漁網細吊帶、露臍裝,你就懂了。

那究竟懂在哪裡,觸犯了哪裡,他們也從不明說。
只讓你細品,細品著還讓你往大議題上轉。
一會兒覺得是男設計師在搞男女對立。

接著又認為我齊魯大地那麼多文化元素,你們不能挑的傳統形象來設計嗎?
最後,毫無例外地控訴這是境外畸形思想在瘋狂滲透,我們要嚴查美術館工作人員。

怎麼涉及大是大非怎麼來。
就這樣,一個AI虛擬人成了罪大惡極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狠狠抵制。
那真是如此嗎?

我們先看看這個女孩長什麼樣。
我製作了一個動圖來展現她的動作,很明顯這是一個機甲女孩形象。

既然認清了形象概念,那我們就要找找典型特徵。
cos人物一般是這樣的。

知名動畫《天鷹戰士》裡14歲的明日香和綾波麗,則是這樣的。

可見機甲女孩基本有胯。
不過有時候靜態取景,你是甚至看不到胯,這可能跟玻璃反光有關。

無論如何這都說明機甲少女形象在全球都千篇一律了。
而這次濟南美術館的設計更是走了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老路,然後你說它擦邊色情?
我們再仔細看所謂的蕾絲。
很明顯這就不像蕾絲內褲,是切開皮膚後,機器人內部的管線,而裸露管線的位置恰恰又是軀體的各種關節處。

看過科幻電影的網友應該對這樣的設計有印象。當然這裡也還是跟玻璃反光有關。
至於她的整體動作,我甚至不願意稱之為跳舞,因為幾乎只有雙手擺動了四五秒。
沒了,你很難再找到更長影片來證明她是在跳舞。

這種動作幅度即使在幼童舞蹈裡都不算大,不算扭捏做作。
而在介紹濟南文化和美食時,她又只是動動頭。

整個過程裡,沒有一字馬,沒有壓腰,沒有撩發,沒有擠眉弄眼的微表情。
動作幅度都沒“科目三”大,遠比吳柳芳、管晨辰的保守,然後你說它擦邊色情?
很多人可能會抱怨,既然是AI虛擬人,那為啥非得設定女性的性別呢。
這個答案更簡單了。
因為絕大多數虛擬人數字人都是女性角色,這樣在展示內容或者帶貨商品時更有親和力。
你看設計師再次傳統了。
而且,在山東方言環境中,想要稱呼一個年輕女孩,可以使用“小妮兒”。但“小妮兒”不一定是說年紀很小的女孩。
實際上在報道的文章裡,也沒有指出年齡。

在採訪執行策展人的文章裡,也沒有說。

至於製作者按照自己小侄女的臉捏了虛擬人的說法,我暫未查到訊息出處。
即使如此,也不妨礙虛擬人是一名女生,而不一定非得是年紀很小的女童。
既然沒什麼擦邊色情的證據,也沒法證明這是年幼女童,那整個性化幼童的說法就說不通。
而且從去年12月底舉辦至今年3月初,兩個多月時間裡,去現場看的家長兒童無一人進行舉報投訴。

所以可能這個虛擬人的現場觀感不算差。
事實上,整個國際雙年展裡,其他藝術作品要不就是很抽象的,要不是動物角色,現在好歹有這麼一個親和力的人,還是女人,結果被罵傳播畸形思想。
那到底是誰想多了,往歪處想呢。
當然,你也可以不喜歡,覺得她手舞足蹈有些奇怪,藝術審美本就私人化。
你甚至可以怪罪一下AI,罵罵人工智慧喂圖喂多了,喂傻了。

但指責這是戀童癖,畸形思想在作祟,就有點扣帽子了。
我不知道鑑定擦邊要魔怔到這個地步,在幾乎毫無依據的情況下,人云亦云地要把一個藝術作品打倒。
哪怕以前的上綱上線,起碼也有一些依據啊。
可能大家現在都是結果主義者,高潮就是了,誰在乎過程呢?
不都是先找到軟柿子,再發洩一下自己情緒,時不時罵罵對方辱女擦邊。
這樣能保障自己從頭贏到腳啊。

不得不說,現在的鑑定擦邊黨已經魔怔了。
吃個食物都要被監擦。

你想反駁,他們會表示各抒己見罷了,你不覺得是擦邊就不是唄。

發張日常穿搭都被視為擦邊。

結果網友發現,監擦者自己都展示過不少沙灘泳裝。

而且很明顯監擦者自己穿的更少,動作更嫵媚。

所以監擦在她們嘴裡只是攻擊他人的工具,怎麼不正常怎麼來。
你看,深圳某場所裡一張牛肉廣告,沒問題吧。

結果被舉報下架了。

為啥?
因為他們找到了斜視的角度。

這角度雖然不明顯,但夠用。
說者有意,聽者有心就行,於是一場針對女性的獵巫活動,進化成為對所有人的無差別獵巫。
這也讓監擦與擦邊明顯不同。
畢竟擦邊最多是物化了一部人,而“鑑定擦邊”在全方位物化所有人。
本來鑑定擦邊是為了減少物化人類的行為,是為了平權,而現在監擦黨做的往往反其道而行。
也很巧妙,有兩招。
一個是瘋狂輸出“沒有擦邊感”的言論。
但是,一句“黴黴雖然穿的少,但邊擦不了”,並不代表他們真心擁抱平等友好的世界,而是流露出自己渴望擁有審判他人的特權。

所以哪怕你是全球巨星,做得妥當體貼,也逃不過我的指指點點。
另一招是去汙染“這不是擦邊,是大方的性感”這類標籤。
因為現在這句話,直接被一些營銷廣告利用來賺錢了。
最後整個過程裡,是很難把優質女性篩選出來。
倒是讓普通人陷入怪圈裡。
因為害怕被凝視,試圖光速和“壞女人”割席,證明打造冰清玉潔好嫁風的人設,但這重新把自己放進了待價而沽的環境。
那這時候你和“女人打扮地漂亮性感就是為了討好男人”沒什麼區別,你和被你鑑定的物件也沒啥區別。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只要和監擦扯上關係,你就不乾淨了。

其實,創作這種東西本身很主觀,特別是藝術,它往往在古法與異端兩邊橫跳。
而現在監定擦邊、鑑定辱女、民粹、聖母情結等等思潮下,創作必須躡手躡腳進行。
戴這麼多枷鎖,咱們的工作者還能推出如此有生命力的作品,實屬不易。
所以,很多人抱怨我們沒有原創,只有抄襲,但原創了,又被沖掉,那能怎麼辦。

(圖源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
有時候不得不說飯圈有用。
當別人指責你擦邊的時候,你最好擦邊,這樣才有粉絲幫你維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嗎,這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一定要有為自己遮風擋雨的粉絲。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