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吳柳芳,讓一部分男網友學會了共情女性

文 | 十三姐
這兩天我被一部分網友炮轟,他們話術相近,用詞相似,用一種近乎殺敵八百自損兩萬的方式在我公眾號和影片號裡叫個不停。

因為我發了一個影片題為《誰在支援擦邊影片》,主要聊了聊為什麼擦邊影片的存在對孩子不好。

結果可真是刮到一些人的逆鱗了。他們輪番上陣,傳遞的主旨是:“你自己沒那個本事擦邊,還不允許別人擦……對女性最惡毒的就是女性……你不讓人家擦邊你養人家啊……blablabla……”儘管他們詞彙量不多,但優勢是人多。

某些男性“大V”說像我這樣反對擦邊的都是“蠢女人”。
還有的說我們要麼是清朝來的裹腳布,要麼是自己丑胖挫,看不得漂亮女人過得好。
還有的則上升到“心繫蒼生憂國憂民”高度,談論體制和就業,好像不支援她擦邊就等於剝奪人家生存權,強刮民脂民膏。
感覺再發展下去他們大概是要建一所“男德學院”進行統一培訓了。以後這個學院專為擦邊主播們發揚男德精神——對抗全國蠢女,守護擦女周全。
所以其實我們被罵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由此可以看到一些男網友的實力,看到他們以往深藏不露的潛力——原來他們是如此會共情女性啊
這些網友一夜之間養好了腦垂體,杏仁核裡厚積薄發的同理心噴發而出,要為吳柳芳“討個公道”——

“這姑娘拿過大獎…受過傷…生活陷入尷尬境地…只能做自媒體…還被管晨辰站在道德高地訓斥…”

“吳柳芳的命運背後有很多不便深入分析的宏大敘事和時代背景…剛捧起了個飯碗就被一些人以骯髒虛假陰險下作的手段砸掉了…不符合正派社會的樣子…”
“經歷大喜大悲的吳柳芳承受了多麼巨大的心理壓力…但吳柳芳的努力和人性超出所有人預期…”
總而言之——因為艱苦,所以擦邊,這是歷史車輪的驅動,是時代主流的催化,是正義的積極的向上的追求……
他們當起了中國女性的指路明燈:只要日子過得苦,就能去跳擦邊舞。
哦,對了,僅限漂亮、性感、跳得好的女性哦。

男人共情起來真的比女人有深度,拋開邏輯不談,全是邏輯。
共情起來可追溯過往可展望未來,真摯感人充滿人性光輝,理論與實踐共存,苟且和遠方並舉。

這強大的共情能力前所未見,激發著這個群體無限的可能。

他們爭先恐後為吳柳芳寫詩,寫散文,就差給她寫自傳了。

以前也沒見他們這麼大篇幅為哪個艱苦、困難、努力的女性張過這個嘴,動過這個筆。

你想,張桂梅校長,艱苦吧?困難吧?她的學生連學費都湊不齊,有的要被家裡人嫁人換錢了,可憐吧?難熬吧?這些今時今日為吳柳芳振臂高呼、稱其為“努力向上、自強不息”的各位男性大V們,可曾用超過300字的小作文共情和歌頌過張桂梅?
當年初代網紅鳳姐日子過得入不敷出,一個人灰溜溜跑國外給人做美甲,也沒有哪個義士為她著傳,歌頌她的自強不息,呼籲大家給她創造生存空間,因為做美甲不能給男性創造任何利益,就算鳳姐跳擦邊舞,他們也不會為她說話,因為他們還有很多漂亮性感小網紅可選。
選擇多了,閾值就高了,容易感覺自己是上帝。
不說遠的了,就說你媽吧。小學三年級寫完最後一篇《我的媽媽》之後你們可曾共情過、歌頌過那個女人,那個把你帶大的過程中可能也艱苦過,困難過,卻並沒有選擇靠擦邊賺錢來養你的偉大的老母親?

而現在,他們為擦邊女而迸發出的共情力,遠超三年級水準。

與此同時,他們對女性的共情還是有選擇的,非普世的,充滿個人偏好的,賤人下菜碟的……對不起,寫錯了,是“見人”。
舉個例子,儘管他們嘴上說“管晨辰也跳擦邊舞”,但是行動上他們唾棄管晨辰,而且還義正嚴辭的,恨不得把自己說成正義的衛士——“我們不是喜歡擦邊,是討厭有人自己擦邊不成功就嫉妒別人擦邊……
假設管晨辰更性感更擦邊,現在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其實支援還是唾棄主要是根據臉蛋和身材,漂亮性感願意擦邊的女性他們就共情就心疼就拯救,其他女性他們一天不標籤化和物化都難受。

就連同是擦邊,他們的“共情能力”也是有傾向性的。

只共情漂亮性感的擦邊,不共情不漂亮不性感的擦邊。
更不要說讓他們去共情不擦邊的了,那是違反男德學院校訓的。

然而即便如此直白明顯,他們依然在強調自己立場的偉大性和正義性——在吳柳芳事件上,他們甚至說出“

支援女性做自己

”……

活久見,我一口板藍根噴在電烙鐵上。

“支援女性做自己”這種口號被一小撮男性用在了共情擦邊女性上,你說有趣不。

很多人說,非常奇怪的是,這次為什麼網上出現以男性博主和大v為代表的一邊倒的“力挺吳柳芳”?
原因不復雜,主要還是因為這次是和他們自身直接能產生關聯的、隨便張嘴就可以製造立場拔高價值的、方便他們從不同角度強詞奪理的、以及免費的東西。
注意,“免費”是重要的因素。
大機率,那些對我們這些“醜胖挫的反對擦邊的女性”充滿敵意的人們,想必也根本沒有在擦邊影片裡打過賞。
總有些免費且實惠的東西,在色情業不合法的我國存在,守護一些人最後想守護的樂土。
關鍵是你力挺擦邊就力挺擦邊吧,還必須要把反對擦邊的女人無限貶低一邊。
在“選擇性共情”的基礎之上,他們積極捍衛擦邊的權利,擁護擦邊的地位,因此他們必須要模糊化擦邊的邊界,好讓反對者自己滾出去。

慣用的問法是:“

你怎麼定義擦邊,你說擦邊就擦邊?

說得好像你多純真似的,怎麼定義擦邊?其實喜歡這麼問的人,心裡比誰都瞭解什麼是擦邊。

否則,他憑什麼在眾多短影片裡駐足於某一個袒胸露乳扭胯的“靠肢體吸引觀眾”的影片流連忘返呢,吸引他的難道是背景牆上的乳膠漆?

還有人非要偷換概念,說“體操運動員在賽場上穿的都比影片裡穿得少,你怎麼不說女運動員都擦邊?”
一個冷知識:“穿得少”和“擦邊”之間沒有必然關聯。

體操運動員是穿得少,你愛聯想只能證明你猥瑣,不能證明人家在擦邊。

記住這句攻略:

只要想擦邊 ,穿棉襖也能擦。

所以重要的是那種特定的肢體動作和刻意營造出來的氛圍,當然,穿得少更容易呈現。
“性暗示”這個詞可能某些人根本不懂其含義,因為他們這輩子在現實中遇不到願意給他們做這些動作的女人,也沒那個資本配得上享受這種“暗示”。
但擦邊主播讓他們嚐到了“互動型性暗示”的快樂,你說誰能不珍惜這稀缺資源。

還有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不但偷換概念,還自作聰明地舉了個例子,他說:“著名影星舒淇當年還拍黃片呢,你們怎麼不說她擦邊,怎麼不反對她?”

這大哥看黃片的年月怕是短影片還沒誕生,所以他沒搞明白一件事:這就是香港電影分級的原因,舒淇當年那些片子被叫做“三級”,粗體16號字標著“18禁”

大哥如果在短影片平臺上給我找出任何一個標有“18禁”的擦邊影片,我就閉嘴。如果找不出來,你就阻止不了你家孩子看到並模仿。

最有趣的是,他們的共情力,寧願給到吳柳芳,也給不到自己身邊近在咫尺的女性。
我覺得大家也不需要問他們“你願意讓你女兒去拍擦邊影片嗎?”
他們只會說:“我是不希望我女兒去,但也無權阻止別人去吧。”
說得還是委婉了,實際是想說:“我是不希望我女兒去,但我希望別人的女兒去。
主打一個己所不欲,必施於人。慷他人之慨,只要我不想幹的事,有人幹我就支援。

誰要是反對——你有本事你也幹啊,可惜你沒本事。

又形成了閉環:“反對擦邊的女人都是又醜又肥又蠢”。

中國網際網路首屆男德學院校訓——

只為我們認為漂亮、性感、且願意為我擦邊的女性奉獻畢生男德。

在那個桃花源中,他們將會表現出人類最美好的一切品質:善良,通達,寬容,大度,懂得換位思考。
時不時要結合歷史、人文、天文、地理、財經等因素綜合分析擦邊所處的環境,併為之清掃障礙,剷除異己。

我覺得這並不是件壞事。

最好的一種情況就是讓那些愛看擦邊的男性,去和愛擦邊的女性自動配對,在她們的

《快撈手冊》

和他們的

《男德準則》

裡尋找靈魂的碰撞,實現生命的大和諧。

好處是當他們之間互相鎖死,也就沒太多時間出來秀下限噁心人了。

最後想對那些實在沒什麼好狡辯只好給我扣個“搞男女對立”帽子的人說一聲,你省省吧,我這個人不搞對立,既不厭男也不厭女,但我厭蠢。

我之所以標題用了“一部分男網友”,是因為確實不是所有男人都支援擦邊,當然,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有腦子。
我想,這一部分男性,才是真正知道什麼叫共情女性。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