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自洽指南

新年伊始,在一眾年終vlog裡面,只有沈月的總結讓我印象深刻。
很久之前,就聽說沈月的vlog是圈粉利器。看完發現是她的覺察、敏感和獨特的文字表達讓她熠熠生輝。
她不是高能量地輸出,是平靜的情緒流淌,是不麻木的自我探索。比起當下流行的生命力或鬆弛感,「自洽」也許才是她的標籤。
她說:
◍ 我只是覺得自己普通,但普通又不是貶義詞
◍ 我一遇到困難就哭,反正哭不哭,都解決不了問題
……
她順應著自己的習性生長,任由敏感、“不自信”這些外界不被看好的特質在體內流動。這不是單純的精神勝利法,她真切地用接納的眼光看待自己,並挖掘和欣賞其中的閃光點。

圖片來源:沈月的vlog
但這真的好不容易啊…😫
這讓我想起曾接聽的一個熱線電話,對方是個大一的女生。她帶著哭腔斷斷續續和我訴說著她的人際煩惱:總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習慣性琢磨別人說過的話、常有強烈情緒波動….
她問我:怎麼才能活潑一點、不想那麼多呢?如果我沒那麼敏感就好了……
其實,還有不少人和她一樣,將敏感特質當作社交劣勢、缺點甚至性格缺陷。很難像沈月一樣與敏感自洽相處,說出那句:我很喜歡我的敏感和內耗。
你同樣為自己「想太多」而苦惱嗎
「測一測你是不是高敏感人群」
👆🏻掃碼免費領取測試
01
如何適應敏感帶來的「弊端」
其實這些“想太多”、“易波動”的表現,很可能和「高敏感」有關。
這世界上有20%左右的高敏感人群(HSP),無論是先天特質還是後天環境所致,這個基數都比你想象中的多。
這不是怪類,你不是一個人。
站在自己這邊,

不要輕易給敏感貼上負面標籤

無論是從小父母的規訓:“你要大大方方的”、“別總那麼膽小”
還是長大後社交中的受阻:“太矯情”、“想真多”、“不合群,快改改”…
圖片來源:《凪的新生活
這些不合理的期待和負面評價,馴化了人有同樣的認知方式,被迫認同了自己的“性格缺陷”,進而有不自覺的自我攻擊。

“執著滿足於他人的期待,是一種微妙的自我暴力”

覺察只是扭轉和改變的第一步,我們日常生活中依舊有很多觸發自我譴責的時刻。如果你“不小心”再次罵了自己:怎麼又想多了、能不能正常點….
不妨想象,如果此刻,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遇到同樣的狀況,你會和ta說什麼呢?你還會說出一些刻薄的話嗎?
擠出情緒海綿的多餘水分
高敏感人擁有更加敏銳的感受,對事情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覺察,也更容易受到外在資訊或情緒影響。經過「內在」強化加工,會承受更多的情緒壓力和痛苦,經常會因此精疲力盡,也就是常說的內耗和反芻。

或許,

你需要一個休止符——輸出。

將情緒海綿裡過多的水分排出,維護自己平衡的內心秩序,自我書寫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需要考慮用詞的精細和行文的邏輯,只需要把你想到的、想說的記錄下來即可,可以是:“我的感受是什麼”、“今天發生了些啥”、“情緒是什麼樣的”…
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覺察自己,更快處理情緒困擾。也許寫下來,痛苦就真的會過去。
02
敏感人的幸福清單 
愛上高敏感的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些時間和正反饋,不如先利用「高敏感」感受更多幸福時刻開始吧。
遠離結果主義,
體會「無用」小事的樂趣
高敏感人群在積極體驗上感受更強烈,更能體會微小事物帶來的幸福。
別人溫暖的一聲微笑問候、咖啡香甜的味道、大自然的聲音、和好友的一次深度對話….
但在結果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這些“無用小事”一旦拿來比較,就會顯得微不足道或沒有意義。

圖片來源:《凪的新生活
但是主觀幸福感是不具備可比性的,以“社會和他人如何評判自己”的他人視角為中心,會陷入無止盡的自我霸凌。

不如,順應自己的紋路,利用起敏銳的感受力和創造力,融入到生活習慣裡。

每天睡前記錄下今天發生的“三件好事”,寫下並感恩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時刻,形成自己專屬的幸福清單吧☺️

這讓我們的目光更多關注在積極的事上,激發其他積極情緒和積極歸因。
最後,給時間一些時間,愛上自己的每一面沒那麼容易,別太過為難自己。順應自己的習性,慢慢像植物一樣生長吧,都變成蒼天大樹該有多無趣啊。
想更瞭解自己的「高敏感」特質,可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
參考文獻
————————
伊爾斯·桑德. (2023). 高敏感是種天賦. 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武田友紀. (2021). 《高敏感人士的幸福清單》.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
Rashid, T., & Seligman, M. E. P. (2020). 積極心理學治療手冊. 鄧之君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
作者:moon
▽點選閱讀原文
領取「高敏感」成長指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