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基建+品牌共生」:珠海萬達商管集團如何重構實體商業DNA?

珠海萬達商管數字化轉型,
一場實體商業的“數字化諾曼底”。
十年前,購物中心是城市心跳的具象——霓虹流轉的櫥窗、摩肩接踵的人潮、收銀臺前蜿蜒的長隊……而如今,漫步其中,卻像走進一座精心佈置的“體驗博物館”:人們腳步輕盈,悠然穿梭於櫥窗之間,舉起手機拍攝藝術裝飾,在咖啡香裡開啟筆記型電腦,唯獨購物袋漸漸消失在視野中。一組資料揭示了實體商業的隱痛:2024年預披露年報顯示,20家上市購物中心中僅4家淨利潤正增長,客流量雖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單位坪效仍同比下滑,租金議價空間持續收窄。當“逛而不買”成為常態,實體商業的護城河究竟在哪裡?
購物中心作為連線品牌與消費者的關鍵載體,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品牌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讓原本內卷的賽道變得更加擁擠;另一方面,消費者決策路徑日益複雜,資訊過載導致的資源錯配,這讓實體商業遭受“流量焦慮”與“效率困境”的雙重擠壓。
破局者,常孕育於至暗時刻。在這場實體商業的風暴中,珠海萬達商管集團(以下簡稱珠海萬達商管)以全國200餘城的運營積澱為底盤,敏銳捕捉到行業變革的先機。以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透過“資料驅動+生態協同”的模式,全方位重構招商、經營、擴張以及品牌服務四大核心能力,從傳統“空間租賃”向“智慧商業生態”躍遷,為深陷迷局的實體商業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
冰火交織:實體商業的“效率困局”與“資料破壁”
當流量紅利退潮,實體商業的短板正暴露在數字化顯微鏡下。全國購物中心平均空置率突破5%的警戒線,揭開了行業集體焦慮的冰山一角。從招商選址到運營服務,從規模擴張到產業協同,每一環節都在亮出“問題紅燈”。經驗主義的指揮棒正在失效,一場圍繞資料基建的效率革命已迫在眉睫。
1.招商之困。傳統招商模式過度依賴經驗與關係鏈,招商團隊缺乏對市場動態、消費者偏好以及品牌發展潛力的全面資料洞察。區域資料割裂如同破碎的藏寶圖,品牌趨勢盲選好比矇眼下注,每年因此產生的錯配成本超百億,足夠再造幾個大型購物中心。
2.運營之殤。當Z世代帶著千人千面的消費需求攻佔商場,傳統"撒錢換流量"的玩法徹底失效。一家華東購物中心負責人坦言:"我們80%的促銷資源都砸在非目標客群身上。"坪效增長失速背後,是客群畫像模糊、業態組合僵化引發的系統性運營效率塌方。
3.擴張瓶頸。實體商業的擴張早已突破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及下沉市場延伸。然而,三線城市新場開業首月遇冷的魔咒正在蔓延。30%新專案因"水土不服"折戟沉沙,暴露出標準化複製模式的致命bug。當縣城青年與一線白領的消費時差超過12個月,沒有資料導航的擴張就像盲人摸象,讓許多品牌在擴張中舉步維艱。
4.服務斷層。品牌與商場的資料壁壘正在製造雙重浪費,資訊差與資源差橫亙其間,商場不能依據品牌實際運營資料提供針對性服務,品牌也無法基於商場大資料最佳化自身策略,雙方合作效率低下。這種生態級的資料隔絕,讓實體商業每年損失上千億的協同價值。
這些問題的背後,本質是資料孤島與資源錯配的疊加效應。在實體商業的龐大生態中,資料被分割在不同主體和環節中,無法形成有效的串聯和共享。當線上平臺已實現使用者行為的奈米級拆解時,實體商業還停留在粗獷的資訊化階段。珠海萬達商管敏銳地洞察到這一痛點,以“全鏈路數字化”為武器,穿透資訊迷霧,重構商業效率。這場實體商業的“數字化諾曼底”,或許正醞釀著行業價值重塑的核爆點。

招商革命:從“人海戰術”到“智慧撮合”,招商效率一路狂飆
在實體商業的生存法則中,招商是現金流的命脈。珠海萬達商管的數字化轉型,始於招商,而不止於招商。
當多數玩家仍在用通訊錄維繫品牌資源、靠“掃街”拓客時,珠海萬達商管已經用數字化重寫了招商的底層“程式碼”。這場顛覆的起點,竟始於一張A4紙的"叛逆"。
三年前,張晶單槍匹馬踏上內部創業之路,手中僅有一份寫滿商業構想的A4紙。沒有團隊,沒有資源,只有對商業路線的清晰構想。彼時行業數字化浪潮湧向C端會員運營,這位"果敢者"卻選擇從最難攻克的B端切入,將招商這個傳統的人力密集型戰場,改造成智慧演算法的試驗場。"實體商業的核心是商戶存活率,數字化必須從源頭解決問題。"張晶這樣解釋。

(圖示:珠海萬達商管集團副總裁&萬達智慧商業平臺負責人張晶)

憑藉二十餘年積累的商戶資源、選址模型和租金演算法,珠海萬達商管將線下經驗轉譯為資料資產。2023年6月,萬達智慧商業平臺上線,成為率先實現全流程線上租賃服務的B2B平臺。依託AI智慧演算法和大資料分析技術,500+萬達廣場被複刻為數字孿生體。這個帶著實體基因的平臺,在數月內快速完成2.0迭代,並衍生出"品牌大會員"服務體系——用資料穿透品牌選址、經營、加盟全鏈路,將技術能力轉化為實際價值,徹底實現合作機會均等化、雙向選擇透明化和服務線上化。
但要將數字工具轉化為實戰效能,仍需直面傳統招商的沉痾頑疾。在過去的招商江湖裡,三組矛盾始終無解:招商人員的經驗值決定資源半徑,區域資訊差形成資源護城河,而品牌方則在漫長等待中錯失商機。
珠海萬達商管以數字化破局,對行業痛點精準下刀,推動招商服務能力體系化升級。
1.線上化招商平臺
建立“品牌庫-鋪位庫-招商人員”三端聯動的數字化系統,將全國萬達廣場的鋪位資源、品牌需求即時透明化,打造跨區域的動態更新資料庫。品牌方可以像逛淘寶一樣,即時追蹤鋪位動態,招商人員則化身商業資料管家,精準對接資源。為確保資訊真實全面,平臺採用系統化標籤管理,依據銷量、客單量等經營資料自動預警潛在招商需求,減少人為干預。同時,將招商計劃與平臺展示內容完全統一,杜絕“內外兩層皮”。
2.資料化決策模型
透過“品牌基因-鋪位特質-招商人員”三維耦合建模,實現三者精準匹配。系統為每個品牌篩選最適配的鋪位,為每個鋪位推薦最合適的品牌,同時為招商人員分配最能發揮其優勢的專案。傳統招商中“關係優先”的侷限被打破,資料驅動的良性競爭格局逐漸成型。
3.全流程視覺化
從意向接洽到簽約入駐全流程線上留痕,品牌方可即時追蹤進度,消除傳統招商的灰色操作空間。從初次接觸到簽約入駐的所有節點全程透明,品牌方可在手機端檢視進度條,實現陽光招商。

(圖示:萬達智慧商業App 智慧選鋪)

在鋪位、品牌、人員這三大要素中,最棘手的當屬"人"的數字化改造。城市間招商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參差不齊,且平均每人僅能熟知50個品牌,人類大腦的認知邊界在海量品牌數量面前相形見絀,因而形成地域差、資訊差、服務差三大鴻溝。為此,珠海萬達商管自主研發人員能力模型,將招商行為、案例經驗、業績資料等量化為六大能力標籤,透過計算方差縮小能力差異,並用AI工具輔助招商,提升招商團隊整體水平。張晶表示:“人在招商中不可替代,但 AI 能加持賦能,實現人機結合。100 名招商人員在 AI 加持下,可完成同比 300% 鋪位招調,有效提升低效鋪的週轉率。”
這場招商革命的深層價值,在於重構商業空間的連線效率。當行業仍在爭論"經驗與資料孰輕孰重"時,珠海萬達商管已用實證給出答案:招商周期從28天縮短至18天,效率提升35.7%。這意味著,實體商業正邁入"用資料說話"的新紀元——每個鋪位與品牌的匹配,不再是經驗主義的直覺博弈,而是經過數百萬次驗證運算與推演的智慧決策。

品牌賦能:從“博弈”到“共生”,全面啟用品牌商業生命力
“做好招商租賃是首要目標,賦能商戶經營,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張晶在珠海萬達商管西區品牌發展大會上這樣說到。
在傳統的實體商業中,購物中心與品牌的關係往往被租金和業績捆綁,形成零和博弈。珠海萬達商管則選擇了一條更長遠的路,撕掉傳統商管的標籤:不做“房東”,而是成為品牌的“成長夥伴”。透過“孵化型培育”理念,主動尋找有潛力的品牌,從選址、運營到擴張全程深度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獲得加速成長,購物中心則構建起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生態,實現同步進化。
1.經營賦能:“AI+大資料”賦能經營,破解增長密碼
經驗判斷曾是商業運營的金科玉律,但珠海萬達商管用技術重新定義了規則。透過“AI經營大腦”和“AI品牌經營模型”,購物中心內每一筆消費、每一處客流熱點都被轉化為資料資產,能做到即時分析客流、消費行為、品類趨勢、店鋪比較等關鍵資料,為品牌提供科學決策支撐。從選址建議到庫存管理,從營銷策略到使用者畫像,資料成為品牌避開彎路、精準發力的核心工具。
2.擴張加速:輔助品牌拓店,讓好品牌“跑”得更快
拓店是品牌成長的必經之路,但盲目擴張往往伴隨高風險。珠海萬達商管的解法是“科學複製”:基於全國500+購物中心的佈局,結合區域消費力、競爭密度、客群匹配度等資料,無論是新市場佈局,還是老市場加密,為品牌量身定製拓店地圖。以國潮餐飲品牌“姜胖胖”為例,珠海萬達商管透過消費熱力分析,為其鎖定二線城市社群型商場及三四線潛力區域,一年內實現69家新店落地,單店平均回本週期縮短至8個月。這種規模化精準投放資源的能力,讓品牌擴張不再是賭博,而是可計算的增長路徑。
3.品牌共贏:助力品牌加盟,實現全鏈協同
加盟市場長期存在資訊不對稱、支援缺位等問題。珠海萬達商管的突破,在於依託智慧商業平臺的全國資源網路和資料能力,打通“品牌-代理商-加盟商”全鏈條,構建從意向對接到選址開店、運營支援的一站式賦能生態。以烤肉品牌“阿親家”為例,在與萬達合作啟動加盟後,首店落地貴陽六盤水萬達廣場,依託精準選址和開業活動策劃,當月銷售額突破百萬。此後3個月內,品牌在西部區域快速複製15家門店,其中11家進駐萬達廣場,驗證了“資料驅動+資源協同”的高效模式。作為串聯三方的樞紐,萬達能夠精準匹配需求與資源,讓品牌專注產品創新、加盟商聚焦門店經營時,規模化增長自然水到渠成。

(圖示:萬達智慧商業平臺展示)

珠海萬達商管的獨特競爭力,還體現在其敢於押注“未來之星”,不盲目追逐市場風口,而是致力於創造風口。其招商團隊摒棄了簡單篩選成熟品牌的傳統做法,不願做亦步亦趨的市場跟隨者。相反,他們依託資料模型和深厚的行業洞察,精準鎖定那些有望成為下一個“喜茶”和“星巴克”的潛力型品牌。這些品牌不僅擁有未來快速擴張的潛力,還具備強大的承租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珠海萬達商管建立了全面的品牌分析模型,對品牌進行細分標籤管理,包含消費力、經營力、趨勢力、口碑力、影響力,並深入研究品牌的發展軌跡、融資情況、店面形象、裝修變化以及消費者喜好等多個維度。透過這一系列的分析和評估,他們能夠準確預測品牌的高潛性,並在品牌生命週期的創立期和成長期階段就與其攜手合作,實現共贏發展。這種“共同投資未來”的長期主義,讓萬達成了新品牌破局的首選跳板。
如今的珠海萬達商管已跑通完整賦能鏈路:招商階段用資料預判品牌潛力,入駐後透過診斷系統最佳化經營,擴張時依託全國網路快速複製。9000+會員接入的會員體系,成為珠海萬達商管的“聚寶盆”。當一個品牌在萬達體系內跑通模型,就能像“細胞分裂”一樣快速鋪向全國,這才是商業運營真正的“複利效應”。

未來藍圖:從“自我迭代”到“正規化再造”的生態野心
珠海萬達商管的數字化轉型,本質是對商業基礎設施的深度重構。這一程序並非僅侷限於技術層面的升級,而是以“共生共贏”為核心,推動實體商業從“效率競爭”到“生態協同”的正規化躍遷。
珠海萬達商管的未來戰略構想分為三個階段,透過三步走,定位行業新座標。
•短期攻堅(1-3年):完成線上線下融合,將業務和線上平臺能力融為一體;擴大付費會員規模,完成開店後商戶增值服務的整套線上化,實現會員收益的二次轉化;鎖定優質品牌和商戶的開店需求,提升招商前置管理水平。
•中期突破(3-5年):未來三年左右,萬達智慧商業平臺將實現市場化運營,平臺資源可向下游溢位,用輕程式碼和半開源系統賦能萬達以外的購物中心,吸引中小商業體接入生態。
•長期願景(5-10年):打造行業領先的智慧商業平臺,發揮龍頭作用,透過標準輸出、技術開源和生態賦能,引領行業數字化變革。
當實體商業從“空間租賃”進化為“資料中樞”,其價值便不再侷限於物理場域的坪效,而是成為連結品牌、消費者、供應鏈的超級節點。這種變革的深層意義,在於打破行業零和競爭的僵局——中小玩家透過接入萬達的數字化基建設施,能以極低成本完成轉型,而頭部企業則透過生態擴張鞏固護城河,最終實現全行業的共生進化。
珠海萬達商管正在證明:購物中心的未來不是被線上替代,而是透過數字化實現“體驗效率化”與“效率體驗化”的螺旋上升。前者體現為AI選址、智慧運營等技術對服務成本的極致壓縮,讓個性化體驗成為普惠標準;後者則是供應鏈響應、庫存週轉等隱效能力的提升,直接轉化為消費者可感知的“零等待配送”“獨家首發”等競爭優勢。當線上線下真正融為一體,商業的終局將是“無界生態”——消費者在任何觸點獲得一致體驗,品牌在全域市場實現精準滲透。

總結

珠海萬達商管用實踐表明,數字化轉型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一項重構商業邏輯、組織能力與生態關係的系統工程。在流量紅利見頂的當下,實體商業的競爭力正從“規模優勢”邁向“效率優勢”,從“空間運營”進階為“資料運營”。這場變革,既需要頭部企業搭建基礎設施、界定行業標準,也需要中小玩家的主動融入與協同進化。當行業80%的參與者共擁同一套數字基因,商業文明便完成了從“叢林法則”到“共生法則”的跨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