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薪資回暖背後,一個時代的默默轉向

2025年7月,日本最大工會組織“連合”公佈春季勞資談判成果:全國平均薪資漲幅達到5.25%,創下199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連續第二年超過5%的漲薪,讓這場原本平常的勞資談判變成一場關乎“時代轉折”的訊號。
漲薪不再只是大型企業的專利。今年,中小企業(員工少於300人)的工資也提升了4.65%,雖然未達成“連合”設定的6%目標,但已經是過去30多年未曾達到的高點。從大型製造企業到街邊小店、旅館前臺甚至修車鋪,日本的每一角落都在被加薪的熱潮溫暖著。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在積極推進最低工資制度的改革。7月11日,厚生勞動省中央最低工資審議會啟動了新一輪審議,將探討把全國平均最低時薪逐步從現行的1000日元邁向1500日元的新目標。這不只是工資水平的簡單提升,而是對“社會底線”的重新定義。

根據厚生勞動省資料,目前日本全國最低工資的加權平均為1055日元,其中東京都最高(1163日元),秋田縣最低(951日元)。從1055到1500日元,這意味著底層勞動者的收入空間將顯著提升。這個幅度雖然看似挑戰企業支付能力,但政府和市場正在攜手,積極尋找新的平衡點。
中小企業作為就業市場的主力軍,自然會受到最直接的影響。財務省資料顯示,資本金在1000萬至1億日元之間的中小企業,其勞動分配率已經高達70.2%,意味著大部分利潤已轉化為員工收入,進一步漲薪無疑存在壓力。
但危機之下亦有轉機。日本商工會議所在今年6月釋出的企業調查中顯示,在接受調查的3042家企業中,約76.5%的企業已明確或正在考慮加薪,比例明顯高於前一年。尤其是服務業,曾經被認為難以提升薪資,如今政府正計劃投入總計達60萬億日元的官民聯合投資,精準扶持餐飲、住宿、護理等勞動力短缺行業,幫助企業平衡漲薪壓力與經營穩定。
此外,《改正下請法》的出臺也保護了中小企業在與大企業的交易中免受成本壓榨,為企業留出更多利潤空間,以真正實現員工收入的提升。
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的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最低工資適合的調整幅度是5.4%左右。這一數字的背後是物價趨勢、企業承受能力以及勞動者生計需求之間微妙而積極的平衡。經濟學者前田和孝也表示:“1500日元的目標,雖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明確地釋放出積極訊號——薪資調整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社會活力和個人幸福的基礎。”
這場薪資提升運動,所釋放的積極意義,遠遠超過工資本身。在過去的低增長時代,“躺平”似乎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選擇。但如今,日本正試圖打破這種無奈,重新點燃社會的積極性。畢竟,只有薪資的提升才能讓年輕一代看見更多的希望,願意留下,願意奮鬥,願意構築更美好的生活。
對日本之外的國家來說,這也無疑是一次充滿啟示的嘗試。當低增長成為全球常態時,日本的經驗或許會告訴我們:提高工資,不僅能刺激消費,也能修復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因為從根本上講,工資提升的真正意義,不僅在於數字的增加,更在於讓普通人重新相信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一個社會是否充滿活力,不在於富裕的人是否更富,而在於普通人是否依然擁有上升的希望。
薪資上漲了,真正能夠留下的,究竟是錢,還是希望?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評論區見!
作者:房町君
編輯:派大星
稽核:大   蛇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ribenbudongchan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