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說:美本申請中,推薦信是必不可少但不確定因素最大的一項材料。老師走心的讚美比我們無數句的“自誇”更加有效,可以幫助我們去到想去的大學。
但大家也要警惕,因推薦信而痛失Offer的事件時有發生。
案例一:《福克斯新聞》爆料,美國前總統拜登曾為其次子的中國商業夥伴的兒子寫過推薦信,還直接將推薦信寄給了布朗大學校長。但這封信多是空洞的彩虹屁和客套話……最終,名人光環沒有給到buff加成,這個孩子被布朗毫不留情的拒了。
案例二:來自美高的藤校種子選手Lola DeAscentiis ,GPA完美、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科研經歷也不少,還連續多年被評選為當地的青年氣候大使……但她與推薦信老師關係決裂後,被老師一氣之下給賓大寫信撤回推薦信,最後她被賓大撤回錄取Offer了。
Lola的故事還有後續,她提交了新的申請,其他老師也遞交了新的推薦信,最終順利錄取哈佛。雖然是Happy Ending,但她的經歷告訴我們:推薦信真的真的很重要!
11年級的春季學期是確認推薦信的時候,很多高中會要求準12年級同學在暑假前就確認好推薦信老師。
今天,棕櫚君就透過一篇文章,全方位科普如何準備推薦信,以及遞交推薦信的7大常見誤區。(歡迎大家領取推薦信資料包哦~)
想申請Top 30名校
推薦信的這7大誤區千萬別碰!
和開頭介紹的一樣,很多同學和家長誤認為找一個重量級人物寫推薦信才有份量,比如公司老闆、做義工的上司或者知名教授、校長、甚至是總統等。
但申請大學的推薦信最關鍵的不是找一個有權威、有聲望的人,而是需要找一個與你接觸較多,足夠了解你的人。像是耶魯大學就明確提醒需要找非常瞭解且是任教核心課程的老師寫推薦信。
當然,除了學校老師、顧問之外,推薦人還可以是實習公司非常熟悉申請人的上司(如果可以提交)。但前提是,推薦人必須能描述你的學習和經歷,並對你的學習表現及發展潛能作出評價。
真正瞭解你的人寫的推薦信,遠比權威人士的推薦信更有說服力,更具效果。
一個老師看上去很nice,真的不代表他會給所有人都寫很好的推薦信。
幫你推薦的老師必須是真心實意喜歡你,千萬不要僅僅因為老師平易近人就認為他會給你寫出很好的內容!因為好老師可能會被很多學生喜歡,但不見得會喜歡所有的學生,更不會給所有學生寫推薦信。
此外,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只能找給過你“A”的老師寫推薦信。
這個是完全沒必要的,如果成績沒達到“A”,但你在課上挑戰了自己,在課後孜孜不倦地找老師問問題,讓老師看到你的努力,留下深刻印象,也能輸出一篇不錯的推薦信。
PS:一定要記住Waive rights to review(放棄檢視推薦信)
首先,最好不要找很久之前教過你,或許已經忘記你的老師寫推薦信,儘量找11年級教過你的老師。
關於這一點,有些美國大學甚至還有明確要求。比如賓夕法尼亞大學要求學術推薦信最好都出自11或12年級教過你的老師,因為這些老師最能寫出你最真實的學術表現。
其次,推薦信老師最好都是或者至少有一個必須是主課(數學、英文、社會科學或者科學)的老師。哪怕你和你的藝術老師或者體育老師關係再好也不要全找他們去寫。
對名校來說,推薦信是學術的證明,主課老師對你的學術評價才是它們想看到的。尤其是申請藤校,儘量兩封推薦信都來自主課老師。
最後,尋找推薦老師時,千萬不要只選理科或只選文科老師,這樣並不利於招生官充分了解你的學術背景。最常見的做法是一文一理,一封來自數學或科學老師,另一封來自人文、社科或語言老師,MIT就是如此要求的。
其實願意給你寫推薦信的老師,都會在信中多誇誇你。但有的時候誇讚也是一把“雙刃劍”。
比如:GPA不夠高,但推薦信中卻說你學習成績“數一數二”;社團、志願者活動匱乏,但老師卻說你十分活潑,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與申請材料不匹配的推薦信,不僅沒有幫助作用,還會傷害申請者的信譽。
如果你不想被過度誇讚的推薦信“拉下水”,除了平時與老師們搞好關係之外,還要在請求老師寫推薦信之時提前溝通好你的特長、想法和目標,列出“小清單”:
-
你看重自己的哪些個人品質?
-
哪些經歷塑造了你對世界的認知?
-
你認為你最大的優勢和弱點是什麼?
-
五年後的自己(你的未來)會做什麼?
-
你面對過哪些重大挑戰,學到了什麼?
不要覺得和你很熟又很喜歡你的老師,他/她就一定會主動記起所有和你相處的細節和課堂表現。想要推薦信寫得好,一定要好好打磨Brag Sheet(自薦表)!
透過列出你做的專案作業以及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幫助老師回憶你優秀努力的樣子,這會讓老師更好地在推薦信中增加各種細節,最終讓這封信變得更豐富和有價值。
我們棕櫚的老師經常會花好幾個小時和學生一起打磨Brag Sheet的內容,保證好質量,優質的推薦信準沒跑!
大家千萬不要忽視Counselor推薦信的作用,它比學科老師推薦信更能全面總結你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在校綜合成績,大部分Top 30都強制提交該推薦信,可見它的重要性。
如果學校有多名Counselor,可以挑選和自己接觸更頻繁,對自己瞭解相對全面的Counselor。如果學校未設定Counselor職務,一般由班主任、年級主任、副校長、校長來充當這個角色。選擇的前提也是對自己的情況比較瞭解,而非官方職位的高低。
此外,Counselor推薦信能比較“加分”的點是,可以透過講1-2件事,突出學生某種性格或能力上的優勢(最好還能和其他申請材料有所呼應)。比如,在有很好的校內成績的基礎上,還非常熱心,非常有領導力等。
一些同學擔心學校的Conselor寫推薦信較為敷衍、學術導師的推薦信不夠“中肯”,或者學校並沒有傳送推薦信的官方條件,因此萌生了代寫/代交的想法。
但棕櫚君必須要警告大家,這樣的行為在招生官眼中是絕對的“紅線”。如果你提交的推薦信是以@gmail或@hotmail結尾的私人郵件,那麼很有可能會被招生官“盯上”。
美國大學對推薦信真偽的稽核非常嚴苛,一旦你的推薦信被質疑,一個電話打給學校和推薦人核實情況的事情屢有發生。
在Quora網站中,James教授便分享了他的“稽核流程”——“我會向顧問LOR確定情況。在某些情況下我會直接打電話。如果推薦人沒有留下聯絡方式,我會去該機構查詢企業電子郵件。如果這些途徑都沒能讓我找到推薦人,那麼不好意思,下一位 。”
美本招生官會全面考慮申請人高中的情況,包括評分系統、課程和師生比。如果你的顧問推薦信不夠好,完全可以尋找更瞭解你的人寫一封補充推薦信,完全沒必要鋌而走險。
總結來看,滿足以下要求6點要求的推薦信是最受美本招生官認可的!
如何在避免誤區的基礎上提高推薦信的含金量呢?同學們不妨在聯絡老師、籌備內容時做好這幾件事——
在尋找老師寫推薦信前,你首先要對自己的申請有明確的“定位”。比如:
當你對自己的長處和特點充分掌握時,便可以著手邀請與你有長期共同經歷的老師撰寫推薦信。比如在高中教過你半年以上課程的單科老師、與你有過充分學術探討的教授等等。
一些學校會給學生提供推薦信的調研表格,也可以很好地幫同學們篩選和規劃推薦人。
在討論推薦信內容之前,建議學生提前準備好自己的簡歷、活動列表、文書以及選校清單。如果同學有過夏校申請經歷,也可以將申請夏校的材料一同交給老師做參考。
選校清單裡可以列出基本的感興趣的學校,大概8-10所,都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瞭解你。
向老師索取推薦信時,建議當面跟老師溝通。這樣至少能透過“混個臉熟”的方式喚起老師對你的記憶。
如果實在無法當面溝通,可以通過發郵件的方式進行聯絡,這裡就要注意郵件寫作技巧,同時附上各方面資料電子版。
老師寫完推薦信後,學生還可以及時地向老師更新近況和成果。
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科研或者競賽取得了更好的成績,都可以及時發郵件告訴老師作為補充。棕櫚君也在網上找到了一封推薦信範文:
來源:https://blog.prepscholar.com/4-amazing-recommendation-letter-samples
此外還要注意,並不是所有老師都知道如何提交推薦信。所以學生要主動發郵件給老師,提醒ta推薦信的填寫和提交流程。
完成推薦信寫作之後,學生要及時發郵件感謝老師,讓老師瞭解這封推薦信是否為你的申請帶來幫助。即使是在大學錄取之後,也要發郵件給老師,更新你的最新訊息。
最後,為了幫大家更好地準備推薦信,棕櫚君還為大家特別準備了——
2025 Fall放榜至今(5.14),棕櫚大道本科申請的學員們錄取戰績喜人,拿下104枚 藤校&Top 10 Offer,406枚 Top 30 Offer,實現“哈耶普斯麻”大滿貫!
棕櫚的很多學員都是從9、10年級就開始規劃的,不少人來的時候“白紙一張”,甚至託福成績沒過90。能取得如此優秀的錄取成果,導師們的申請規劃功力可見一斑。
-
100+枚頂尖名校錄取的秘訣是什麼?
-
400+枚Top 30錄取背後有哪些方法論?
-
文理工商藝不同專業,有哪些規劃重點?
-
如何精準匹配最適合的學校?
-
文書如何成為申請中的最大加分項?
值棕櫚大道成立11週年之際,北京時間5月17日、5月18日、5月25日,我們聚集了中美兩地重磅導師,精心準備了三天的線上+線下研討會,詳解美本名校的錄取標準和招生風向!
建議8-11年級家庭都參加下!這是棕櫚一年一度最盛大最乾貨的活動,直播當天還會掉落代金券、資料包、週年禮物。
歡迎新增棕櫚小櫚學長
傳送“11週年”預約線上講座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