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前夫騙3000萬仍執迷不悔28年的女明星:帶著“戀愛腦”步入婚姻的女人,有多危險?

作者:朵媽陪娃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朵媽陪娃(ID:duomapeiwa

一手“好牌”開局的女明星,能因為“戀愛腦”被拖累成什麼樣?
曾經的亞視“一姐”,出演過無數大熱作品、塑造多個經典熒幕形象的老牌港星陳秀雯大概能給你答案。

紅透半邊天,卻因為錯愛一個男人到痴迷,最終賠上人生、揹負鉅額債務,甚至連至親血脈都眾叛親離,讓人無限唏噓!
1962年,陳秀雯出生在香港一個殷實的知識分子家庭。
她從小就對音樂很興趣,後來還學習了舞蹈,開啟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剛剛中學畢業的陳秀雯偶然看到了亞視招考藝員訓練班的廣告,毅然放棄了名牌大學的通知書,走進了亞視的招考大門。

出道第二年,她便得到機會出演《浮生六劫》中的一個重要配角。
憑藉這個角色她一舉成名,不僅榮登亞視當家花旦“一姐”,片約也源源不斷地到來。
後來她又被TVB相中,開啟了在TVB歌藝兩開花的職業生涯在大熱劇《壹號皇庭》裡,她出演了英姿颯爽的高階檢察官丁柔。
重回亞視與馬景濤合作出演的《再見豔陽天》讓她獲獎無數,事業走到了新高點。

可惜如此優秀的女演員,卻是個標準的“戀愛腦”,她原本向上的人生也被不靠譜的渣男毀去大半。
拍戲時認識了大她4歲的男演員林國雄,在對方熱烈的追求下她墜入愛河,22歲便與其結婚。
新婚時,林國雄對陳秀雯溫柔與熱情,但這種狀態並未持續多久,不久後,他就開始不願工作也不出門,在家一門心思“學佛法”。

即便如此陳秀雯也沒有任何怨言,還不停為他兜底,理解包容他的一切行為。
為了養家,即使懷孕期間她也仍在工作:唱歌、演戲、通告,能接的工作來者不拒。
沒想到對方回報她的是——
借她的名氣投資房地產、開設影視公司、到內地修建佛教大學等等,最後賠了個血本無歸,還欠下鉅額外債。
林國雄一沒錢,就問妻子要錢,不僅讓她將所有積蓄都掏出,還替他借了不少錢,一度欠債高達1000多萬。

可惜執迷不悔的陳秀雯哪怕面對臨終的母親與憤怒的妹妹,也還是不願放棄這個男人,最終落得與親人“老死不相往來”。
直到2011年,或許是她終於徹底醒悟,鼓起勇氣和林國雄離了婚。
那一年的陳秀雯已經49歲,結束了令她沉溺又痛苦28年的婚姻生活。
離婚後,她便獨自撫養孩子,再也沒有過新的戀情與婚姻:“其實最後,你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你的完美男人,根本找不到。”
多少女性從小被灌輸“找個好歸宿”的終極命題,卻鮮少有人告訴我們:當婚姻成為吞噬自我的黑洞時,該如何按下暫停鍵。
陳秀雯的悲劇早在她21歲那年初見林國雄時就埋下伏筆——
她不是不懂止損,而是從小浸潤在“從一而終”的傳統敘事裡,把婚姻破裂等同於人生失敗。

這種集體潛意識如同隱形的鎖鏈,讓多少女性在關係潰爛時仍在自我說服:“再忍忍,總會變好的。”
心理學中有個“拯救者情結”,在陳秀雯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丈夫屢次投資失敗、沉迷佛學甚至兩度試圖出家,她不是選擇離開,而是不斷抵押房產、四處借錢填補窟窿。
像西西弗斯推石頭般重複著“救贖—崩塌”的迴圈。
這種近乎殉道者的付出,表面看是深情,實則是把自我價值捆綁在“完美妻子”的人設上。

就像那些堅持給酗酒丈夫煮醒酒湯的妻子,她們在疼痛中獲得的不是愛,而是“我很偉大”的幻覺。
這種扭曲的自我感動,往往比背叛本身更具毀滅性。
傳統婚戀觀與當代女性覺醒的碰撞,正在製造著無數隱秘的傷口。
我們歌頌“嫁雞隨雞”的堅貞,卻忘記提醒女孩:婚姻從來不是救生艇,而是需要共同掌舵的船。
“如果我已付出最大誠意,就不必遺憾”乍聽是豁達,細品卻是對沉沒成本的悲壯美化。

多少女性在關係裡扮演著永不停歇的永動機,用“為孩子忍”“為父母忍”的藉口,把自己活成婚姻的祭品。
殊不知,這種犧牲非但換不來尊重,反而會成為對方肆意越界的籌碼。
“戀愛腦”最深的毒性,在於讓人把愛情當作信仰供奉。
許多女孩為愛情放棄事業、遠走他鄉的執念。
這種飛蛾撲火般的壯烈,本質上是對孤獨的恐懼——她們害怕失去關係就像失去氧氣,卻從未想過自己本可以成為發光體。

當社會依然用“剩女”標籤施壓,用“完整人生必須結婚”的規訓洗腦,女性很容易把婚姻當成通關證書,卻忽略了自己才是人生的終極考官。
那些在婚姻中弄丟自己的女性,往往都有個共同點:把伴侶的需求當作聖旨,卻把自己的感受調成靜音。
很多已婚女性的生活便是:白天工作晚上照顧孩子,像被抽打的陀螺般旋轉。
這種“喪偶式育兒”的困境背後,是傳統性別分工對女性無聲的絞殺。

更可怕的是,當她們想掙脫牢籠時,總有人搬出“母親的天職”“妻子的本分”進行道德綁架,卻無人問一句:“你自己呢?”
但覺醒的種子往往在絕境中萌芽:過度付出的盡頭不是救贖,而是自我湮滅。
被“培養”的戀愛腦模式是她們人生最底層的邏輯,當被外力強力擊碎時,陣痛有可能瞬間吞沒她們構建了幾十年的自我。

這種遲來的清醒正印證了那句:“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寫在最後·
婚姻從來不該是女性唯一的史詩。
當我們為陳秀雯們嘆息時,更該看清那些藏在浪漫敘事裡的陷阱:好的關係從不是單方面的委曲求全,而是兩個獨立靈魂的彼此照亮。
那些被“戀愛腦”困住的女性,需要的不是更多婚戀指南,而是學會在愛別人之前,先找回自己的生命座標。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或許真正的女性成長,是能對著破碎的婚姻說:“我盡力愛過,但更該好好愛自己了。”
畢竟,我們來到這世間不是為了成全誰的妻子夢,而是要把自己活成完整而舒展的人。
當越來越多的女孩懂得在愛情裡保留三分清醒,當社會不再用婚姻成敗丈量女性價值,陳秀雯式的悲劇才會真正成為時代的遺骸。
記住,你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誰的妻、誰的母親——這不是自私,而是對生命最深的慈悲。

|本文為朵媽陪娃(ID:duomapeiwa原創|
三胎寶媽、網際網路創業者、國家家庭教育師(高階)、500萬父母信賴的陪娃夥伴,分享優質育兒乾貨、教子心得、精選好物,以及家庭生活感悟,在愛孩子的旅程中,也別忘了關愛自己~

致親愛的家人們,有讀者反映最近看不到封面頭圖。
因為平臺規則調整了,在這裡提醒大家

設為星標

”。

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文章推送和精美封面哦!看圖指示,莫錯過!

喜歡本文戳在看】推薦,贊同的人都點了【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