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三、被雪藏、演配角,59歲的她憑什麼3次翻紅?

之前跟大家分享過這屆的浪姐裡,我很喜歡的侯佩岑、管樂和鄧萃雯這隊活力組合。
當然,在這隊裡,最讓我欽佩的還是鄧萃雯,她是真正意義上符合我們這個時代最信奉的“大女主”的女性。
從被父母拋棄、被爺爺苛待、揹負“小三”罵名、事業中斷、債務纏身……跌宕起伏、打擊不斷,但她依舊能夠憑藉個人出色的演技、堅韌的內心信念三次翻紅,她戲裡戲外都擔得起這“大女主”這三個字。
談起過去的經歷,她風輕雲淡地說:“什麼生活都過得了,才是真正的強大。”
這種懂得處高處、也懂得處低處的人生智慧,正是鄧萃雯的魅力所在。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看港劇長大的,不由得想起她飾演的那些經典角色,各個都是能屈能伸的大女主。
為情所困的姚小蝶最終覺醒,"命運像戲臺,有人謝幕,有人登場,但我永遠是自己的主角"。
霸氣側漏的如妃至死不屈,“只要留條命,我就能從頭再來
俠骨柔情的九姑娘敢打敢拼,"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

所以也越來越懂得鄧萃雯那句“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含金量了,她演的角色、她的人生、她的行事為人都有故事,值得女生們好好品味。
01
人終其一生都在彌補缺失的童年
1966年,鄧萃雯出生在香港一個不富裕也不圓滿的家庭。
她爸媽剛17歲就結婚生子了,在什麼都不懂的年紀也不知道怎麼為一個新生命負責,於是將她交給爺爺奶奶照看。

在她剛剛記事的時候,父母離婚又各自組建家庭,媽媽甚至為了討好新歡,不讓她叫媽媽,改叫阿姨。
爺爺奶奶管教很嚴厲,辦錯一點小事都會受到批評,鄧萃雯得不到太多關愛,反而是小小年紀的她需要照顧爺爺奶奶。

當別的娃娃還在過家家學做飯,她是真的要拿起沉重的廚具在高高的灶臺上給家人做飯。
她更不會像其他小朋友想要什麼就撒嬌哭鬧央求大人,因為父母不會理睬她,爺爺甚至會教訓她:“撒嬌沒用,哭也沒用,你想要什麼就自己賺錢自己買。

鄧萃雯形容自己像一個無處可逃的小孩,夢想有朝一日逃離這個家。
一切只能靠自己了,讀完書她開始自謀出路,面試過空姐,因為年齡不符被刷下來了。
聽到TVB的無限進修班招學員,不要學費還給培訓,未來還有工作,她果斷報名了。

培訓班一畢業,《薛仁貴徵東》開拍,原定的女主翁美玲突然去世,形象酷似她的鄧萃雯被幸運選中接替出演女主角,並藉此一舉成名。
初次拍戲,沒有經驗,劇組的很多工作人員都不耐煩,但和她搭戲的男主萬梓良溫柔耐心,還熱心分享演戲經驗,辦事成熟穩定,對她體貼周到,給到鄧萃雯久違又渴望的溫暖。
密集拍戲幾個月後,18歲的鄧萃雯與年長9歲的萬梓良因戲生情。

但這樣集齊“老師、父親、愛人”的“完美”三合一男友卻是個控制慾極強的人,兩人戀愛2年就分手了。
鄧萃雯繼續連軸轉地拍戲,相繼出演了《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等經典劇目,加上TVB力捧,鄧萃雯古裝花旦“小翁美玲”的形象深入人心。
就算這樣鄧萃雯內心依然充滿危機感,“萬一TVB去捧別人怎麼辦”,於是事業上升期的鄧萃雯做出來一個驚人的決定,自費出國留學,學習室內設計。
四年之後,她回香港還是發現演戲更能賺錢,於是轉戰亞視繼續演戲,此時她只是一個“過氣”的演員。
冥冥之中,她又悄然進入了另一個迴圈。
幸運地是1996年她出演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姚小蝶,再次憑藉這部豆瓣9.0的神劇爆紅。
她和男主演江華假戲真做,戀情曝光,但江華早已是有婦之夫,鄧萃雯淪為第三者。

但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飛蛾撲火的是一個“渣男”。
此前還信誓旦旦說愛她的江華為了自保,轉頭與妻子麥潔文聯合指責鄧萃雯“勾引”,鄧萃雯的形象崩塌,負面輿論鋪天蓋地,她慘遭公司雪藏,事業跌入谷底。

雪上加霜的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她剛剛購入的大房子變成了負資產,每月掙的錢根本不經她手就被銀行划走,鉅額房貸壓的她喘不過氣來。
童年缺失安穩與愛的鄧萃雯想拼命抓取事業、愛情、房子求得安全感,但它們卻像泡沫一樣紛紛破碎,鄧萃雯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02
拆毀之後人生才能重建
鄧萃雯總是說:“只要留條命,我就能從頭再來。”
這句話不是響亮的口號,是她人生的寫照,被拆毀的鄧萃雯又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為了還錢,鄧萃雯拼命工作,為了節約成本,她不請經紀人和助理,單槍匹馬奔走各地做司儀、DJ、走穴(到處私人演出)以及出演一些小配角。
“我覺得最強的不是你有錢,最強的是不怕沒錢,因為我怎麼都能過,我都能從頭來。”
鄧萃雯回憶起金融危機對她的影響,她早已裝備了強大的勇氣。

事業最低谷,她做了很多年被邊緣化的小透明,終於她等到《金枝欲孽》中如妃這樣一個豐富立體的角色。
其實最開始如妃也只是一個小角色,因為其中一個主演生病,戲份才越來越多。
就算成了主演,她仍然不被重視,劇組拍照時對她敷衍了事,還讓她走開,讓她很不爽。

鄧萃雯儘量不去理會這些,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牟足了勁、做足了功課,她請教飾演過武則天的劉曉慶,研究她的演出片段,揣摩她如何拿捏人物的權謀與真善。
最終她靠著精湛的演技,演活了一個內心愛而不得又心狠手辣、舞弄權術的後宮反派,豐滿的人物“光芒”甚至蓋過了三大女主演,令觀眾念念不忘。

38歲的鄧萃雯藉此再次翻紅,熬過了人生低谷。
此時的TVB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鄧萃雯的人生才剛剛漸入佳境。
之後她出演的《巾幗梟雄》口碑和收視率都非常不錯,緊接《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超越前作,更受歡迎,創下了豆瓣港劇最高分9.4分,至今無劇能超。

一向無緣視後的她成為TVB最後一位蟬聯兩屆的當家花旦。

這兩部戲也讓鄧萃雯收穫了不一樣的愛情觀和感情觀。
男女之間可以有精神共鳴、有共同理想但也有物理界限、自由空間。
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尊重、欣賞、責任與相互成就,而不只是索取、激情和自我。

她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愛情觀是非常不健康的。
最令她追悔莫及,也公開道歉過的就是她與江華的婚外戀。
作為第三者的她曾天真地以為自己是拯救對方不幸婚姻於水火之中的人,只有自己才是合適對方能讓對方快樂的人。

以為那是愛,但那只是迷戀,以為那是對的人,但那些恰好是不安全的人。
那時的她極度渴望愛卻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尤其不懂得愛自己。
“你不懂的愛自己,你肯定會找錯,因為你以為什麼人都是愛你的,其實你的要求會很低。”
事過境遷,鄧萃雯才清楚地認識到,學會愛自己才是一份穩定親密關係的根基。

人渴望愛,四處尋找愛,拼命賺取愛,坎坎坷坷最終發現只有自己最懂得如何珍惜自己、愛自己。
03
“我心裡真的藏著一個大女主”
現在的鄧萃雯已經不是年輕時候那個空虛不安的女生了,如今的她內在生命充盈美滿
雖然不擅長唱跳,但她每一段輸出和每一個舞臺都滋潤人心,在浪姐第三次翻紅。
她的內在價值感穩定而從容。
參加浪姐,最開始她很有壓力,每天要跟二十多個皮膚緊緻、身懷才藝的姐姐相處,她顯的有些老,體力不支,還有點笨拙,但她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
鄧萃雯說:“我來到這裡就是要告訴所有女性,不同年紀有不同的人生。別拿五十幾歲和三十歲比,也不要聽太多外界的聲音,做自己才最重要。”

訓練中鄧萃雯不找藉口划水、也沒有掉隊,踏踏實實跟著老師認真地學、反覆的跳,在一公跟小組一起拿下第一名。
跟姐姐們相處,她不倚老賣老,和年輕人打交道毫無代溝,她幽默風趣坦然大方,為觀眾貢獻了很多搞笑表情包。
被記者問起來她60歲有什麼獨特的美,她可以自信而明媚地笑著說:“我有笑看人生的美”。

她的情感世界豐富真實而獨立。
在愛情裡吃過很多苦,犯過很多錯,她還是對愛情和婚姻敞開大門,但她更清楚大齡單身也沒有關係,婚姻只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必需品。
“如果一個人沒辦法幸福,是沒有辦法多一個人幸福的,不可能去靠一個人來給你幸福,這樣你肯定會失望,其實也是一個非常自私的行為。”

鄧萃雯已經擁有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她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喜歡的節奏。
為了更深入研究揣摩人物劇本,同時擁有自己的個人生活,她打開了話劇的新大門。
最近她參演的莫言話劇《鱷魚》正在全國巡演,作為港星,普通話是一大難關,鄧萃雯勤奮練習普通話,在劇場的空曠環境下,她的臺詞清晰動人,引人入勝。

對於影視劇的選角,鄧萃雯拒絕了很多舒適區的宮鬥劇、大女主劇本。
反而那些立體、複雜、鮮活的角色,比如《孤注一擲》的阿天母親,更能引起她的好奇,哪怕那是一個小配角。
現在太多“偽”大女主戲高舉女性旗幟,實際上女性只是擁有好風憑藉力的運氣,靠著男人的資源傾斜和主角光環成就一番大事。
但真正的女性力量不是這樣的,它是一種紮根現實生活中的力量積澱。
鄧萃雯形容它“肯定是從很多艱難中熬過去的,努力過、跌倒過,也曾不相信自己,經歷很多不同層面的苦和很多高高低低的樣子才沉澱出內心的一種力量。

鄧萃雯呈現的女性力量之所以如此動人正是因為它是從不同層面的苦與錯中積澱出來的。

正如鄧萃雯形容自己的那樣,她說:“我心裡真的藏著一個大女主。”

鄧萃雯曾經分享給所有女生14句話,讀完之後我更加理解什麼是“大女主心態”了。
她說:“我允許自己毫無負罪感地休息,因為我已經很棒了。其實所有焦慮都是虛驚一場,而且我可以不符合任何人的期待。我允許自己偶爾斷電,但不妨礙我可以帶著遺憾拼命綻放。是因為我無條件愛自己,所以我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

大女主不只存在於舞臺上精裝打扮、苦心彩排的浪姐身上,也不只存在於巧妙設計的熒幕上,更存在於千千萬萬沒有被提及、不會被呈現但在自己的人生中堅韌不拔的普通女性身上。

她們紮紮實實地在每天的工作、生活、育兒、婚姻中吞下所有酸甜苦辣,繼續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