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再出發|放棄規模執念的花唄,是否正在迴歸航路?

2024年的花唄,似乎比前幾年要活躍很多。
首次接入閒魚平臺、首次推出聯名皮膚、首次推出額度互動功能,在2024年雙11期間,大量商品使用花唄分期免息的力度達到了史上之最,從過去的3期免息,提升到12期免息。這款本月上線已滿10年的國民型產品,似乎正在以一種積極的姿態,重新亮相。
這種“活躍”透過觀察其官方微博的釋出頻率,也可見端倪。
在2021~2023年,花唄官方微博每年更新條數平均在100條。但在今年,更新數量增至近500條。在微博品牌藍V互動量上,甚至超過老鄉雞、麥當勞等活躍賬號,站在了藍V影響力第一陣營。
花唄是網際網路產品中,最早的一批網紅品牌。
“你是不是想笑死我,好繼承我的花唄”曾經是網路上很火的段子。
但幾年前,隨著反消費主義浪潮的來臨,花唄似乎在一夜之間從網紅變成了黑紅。很多人批評花唄刺激了使用者超前消費,甚至勸誡年輕人不要使用,以免陷入債務泥潭。
那麼,問題來了,重新“活躍”起來的花唄,還能從黑紅變回曾經那個人見人愛的網紅麼?

使用者評論的風向

在悄然轉變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搜索,會發現普通人關於花唄的討論,似乎正在變得豐富。雖然刺激消費、擔心花超還不上的聲音仍然存在,但已非一邊倒的局面。
在年輕人較為聚集的小紅書平臺上,關於花唄最熱門的討論是“如何提升花唄額度”。由於花唄推出了“交材料、漲額度”的新功能,使用者只需上傳英語四六級證書、畢業證、教師資格證等各類資格證書,就有機會在原有額度基礎上提升額度,因此不少使用者曬出自己的“提額戰果”,並開始彼此分享當中的技巧與攻略。
而曾經熱門的討論話題“如何關閉花唄”下面,現在的使用者們在分享的攻略,並非如何關閉,而是關於如何使用花唄賬單助手的討論。因為透過這一功能,使用者可以自主調低花唄額度,如此一來,不用透過關閉這麼極端的動作,也可以有效避免過度消費,同時還避免了關閉之後,萬一後悔的問題。
除此之外,曬出自己的花唄手帳、曬出自己的花唄新皮膚的使用者也有不少,話題頗有些五花八門。

用花唄分期作為自身賣點之一進行宣傳的商家,也明顯多了起來。這當中甚至包含了一向高冷的蘋果。在今年iPhone16的銷售中,蘋果首次開通了花唄24期分期免息服務。國產品牌則顯得更為積極,不少國產手機、國產家電廠商將“國補”和花唄分期免息疊加,作為吸引消費者的方式。

放棄規模執念

“花唄並不打算回到當年巔峰期的規模了”——這一內部說法,筆者從多個不同渠道得到了交叉驗證。這或許是許多變化背後的根源。
根據螞蟻消金在其ESG報告中披露的資料,花唄當前的使用者規模為4億左右。但據過去的公開資訊顯示,花唄巔峰期的使用者規模在5~6億之間。但據筆者瞭解,花唄並不覺得一定要回到此規模,並認為這一規模其實“並不一定健康”。
原因在於,在花唄的巔峰期,有很多缺乏金融常識和自制力的使用者,也因為各種原因跟風開通了花唄,但無論是其合理安排消費的能力,還是履約還款的能力都不足。因此既推高了花唄的不良率風險,在其無法還款後,也將責任歸咎於“花唄引誘了自己”。
對花唄來說,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強扭的瓜”顯然比不上雙向奔赴。為什麼不去好好服務最需要自己的人呢?與其無限擴大使用者規模,不如留住對自己最有感情的人。
放下規模執念,迴歸金融之美,讓金融幫助使用者創造美好生活,無論對使用者還是花唄自身,都是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理念。

放手,

把方向盤給使用者

額度評估,是消費金融業務的核心引擎。金融機構根據使用者的風險情況,進行評估,單方面給出一個固定的額度,這是所有金融機構通用的做法。
相比於傳統金融機構,花唄可以更為多元的評估使用者特徵,這是花唄業務創新的底氣。近年來花唄在嘗試新的額度管理功能,額度管理不再是一次性的、單方面的評估,而是在有效的風險管理之下,使用者可以動態調整額度,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金融體驗。其中之一,就是花唄的賬單助手,在花唄原有額度基礎上,如果使用者覺得額度高了,容易花超,那麼可以自己調低額度。如果使用者覺得額度還不夠,也不能憑空要求更多,需要提供自己的職業技能證書等增信材料,說明自己憑實力可以獲得額度,這就是其最新推出的“小紅花”功能。
“刺激非理性消費”,是花唄從網紅成為黑紅的“罵點”,花唄曾經試圖用各種方式解決這一問題。最早,花唄直接在使用者每一筆付款頁面打上“理性消費”的提醒,引來罵聲一片,“買張火車票,買瓶水,買個早餐,為什麼要提醒我理性消費?!這怎麼就不理性了。”
花唄還做過一次業務決策,把年輕人的額度一刀切到3000及以下。使用者罵得更大聲了,“我們辛辛苦苦攢下的額度,怎麼說沒就沒了”,“額度用不用是我的事情”,“額度使用我有規劃,突然降額,資金週轉計劃全被打亂了”……
這些解法沒有奏效,關鍵是“爹味”比較重,替使用者做決定。但賬單助手和小紅花,是把方向盤交給使用者,把工具給使用者,要漲要跌,使用者可以自己做出動作,雖然金融機構在額度上依然有稽核,但多少讓使用者有點“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感覺。

商家才是

花唄最大的擁躉

即使在花唄備受爭議時候,商家群體,尤其電商商家,依然青睞花唄。原因很簡單,因為相比其他營銷手段,花唄分期可以為商家帶來更顯著的銷量提升。
花唄要重獲好感,商家是關鍵群體。今年雙11,花唄明顯加大了分期免息的力度,12期分期免息的商品數量超出以往。據大量媒體報道,雙11期間,榮耀投入分期免息的預算超過2000萬元,榮耀6成以上的手機支援花唄分期免息;容聲冰箱80%以上的商品都支援花唄分期免息,用於貼息的投入比去年增長了25%,不光在線上,線下門店也向消費者推薦分期免息商品。
據筆者瞭解,花唄向其合作的電商商家提供了更為優惠的利率條件,使得雙11期間,商家貼息的力度明顯加大。電商賣家把花唄作為促銷工具,心甘情願付利息,因為對商家來說,發紅包、做分期、打廣告,都是正常的促銷手段。
對花唄來說,這是在積極落實國家政策。今年雙11,花唄重點在家電、傢俱、數碼等品類上開展分期免息,與國補品類基本重疊,為國補再添一份力。

消費者同樣被討好了。因為商家貼補了利息,使用者就不用付出成本。據艾瑞諮詢釋出《分期免息工具價值研究白皮書》顯示,使用過分期免息的消費者中,超9成認為分期免息是省錢工具,超6成即便當下可以全額付款,也更傾向於選擇分期免息的方式消費。

“無用功”的用處

一款金融產品,健康比規模更重要,這個道理是行業共識,但執行起來,往往很困難。因為追求“健康”的事情,常常對規模無益,甚至有可能有害。這種“無用功”,在企業裡要推行,往往有很大的難處。
比如對花唄來說,研究交材料漲額度,為了讀取、驗真這些非標準化的證書,需要部署大量的AI資源和人力成本,但使用的人並不會一下增加很多。比如設定賬單助手功能,允許使用者主動調低額度,這與規模KPI更是直接背離的。
在IP皮膚聯名、AIGC手賬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幾乎完全脫離金融屬性的功能嘗試,因為脫離金融屬性,所以也不會在金融回報上產生明顯的收益,使用者並不會因為換了一個好看的花唄皮膚,就用花唄多付了幾百上千。

這些無用功的用處可能接近於“養生”。每天按時吃飯,早點睡覺,你很難說一下子到底有啥效果,但如果一直不這麼做,身體素質會變差,甚至吃藥打針也彌補不了。
對於一款產品來說,什麼最貴,口碑最貴!而口碑的積累,除了產品本身的賣點與價值,主要就在於,對能打動使用者的“細節”,是不是願意用心做好“無用功”。
金融產品恐怕就更是如此,不是做大做強,而是做好做優。
對10歲的花唄來說,有過高光,也受過批評。值得慶幸的是,使用者仍在、商家仍在、產品優勢仍在,如果能堅持迴歸“做好做優”的航路,重塑口碑,10歲,依然是在最好的年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