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小扎本人回應天價挖人策略!頂尖人才更在乎GPU支配權!不是我針對誰,能挖的地方就五六個!可勁造泰坦叢集

轉自:51CTO技術棧
小扎“天價挖人”繼續上強度!
前些天爆出重磅訊息:OpenAI參與o系列模型研發的兩位大神Jason Wei 和 Hyung Won Chung,也被 Meta 一道挖走了!!!
扎克伯格選擇站出來,回應一切。極力反駁了外界認為他靠“天價薪資”挖人的說法。
他說,比起錢,其實研究員更看重的是——能帶最少的人、用最多的算力。
他還指出,過去招聘時,大家會談“你能負責多大範圍”,但現在頂級 AI 研究員不願意做管理工作,更希望與小團隊共事、配備強大的計算資源。
看來,扎克伯格不止是有錢,還很懂AI人才的心。
他同時表示這場大規模的挖人行動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想確保自己能親自認識業內所有頂尖研究者,“這樣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有合作機會時我們都能對接上。”

除了回應“挖人策略”,扎克伯格在採訪中還首次系統闡述了兩個核心判斷:
一是 Meta 對“個人超級智慧(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的願景,強調把智慧交到每個人手裡,解決的是你日常生活中真正在意的事:關係、創意、文化、快樂,而不只是生產力。這一立場明顯區別於 OpenAI、微軟、谷歌的“宏大敘事”。
二是小扎對資本支出(CapEx)戰略的態度,特別是在這場基礎設施軍備競賽中,他顯然認為 Meta 有得天獨厚的位置——Meta 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算力叢集之一,而且完全用自有現金流就能負擔得起
小扎的判斷裡,AI不會走向贏家通吃。他說,隨著發展AI終會走向不同方向,而Meta要專注的,是“讓技術回到人本身”
以下是經過整理的採訪原文,enjoy:
扎克伯格:
 很高興來到這裡。
主持人:
今天早上已經有新聞說你們又投入了巨資,釋出了關於新超級計算機的大訊息——我們稍後會談到這一點。但先說說這件事:你們重倉投資了 Scale AI,並且正在大規模招聘AI人才,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要這麼做?
扎克伯格:
 確實很忙碌。今年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是,我們開始看到模型中出現“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的早期跡象,這意味著開發超級智慧已經指日可待。我們想盡可能增強我們的努力,去爭取這個機會。
我們實驗室的使命是:讓全球每個人都擁有個人級超級智慧(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這樣,我們就能把強大的能力真正交到每個人手中。我對此感到非常激動。這和其他實驗室做的事情不太一樣。在我看來,這項技術將成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術,成為我們公司未來一切工作的基礎,也將深刻影響整個社會。
因此我們要確保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從企業家到研究員、工程師,再到資料和基礎設施團隊。同時,我們也會投入極其龐大的算力資源來支援這一切,而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Meta擁有一個強勁的商業模式,能帶來充足的資金流。
主持人:
你是否覺得 Llama 4落後了?
扎克伯格:
 我認為這個領域整體都在加速發展。我們不斷設定目標,但技術進展總是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快。說實話,我從來都不太滿意現狀,總是希望做得更好。但我現在最關注的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開發出來的技術,這將是非常基礎性的變革。我只想確保我們能儘可能佔據有利位置。
業內現在有個爭論是:超級智慧到底會在2-3年、5年,還是7年內實現?其實沒人能確定。但我認為我們應該以2-3年就能實現的預期去下注、去行動。我相信這是有可能的。如果你也相信這一點,那你就應該準備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算力資源,組建行業內最強的團隊。
主持人:
有傳言稱你們給研究員開出了1億、2億美元的薪酬包,你怎麼看待這種投入?
扎克伯格:
這些具體數字本身並不準確,但這個市場確實非常火熱。頂尖研究員數量很少,各家實驗室都在搶人,競爭確實激烈。
但從更大局來看,如果你準備在算力上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多個千兆瓦級的計算叢集,那就很合理去盡全力爭取那幾十位頂尖研究者。這不是靠人海戰術的活兒,你反而希望只有一小群人,能把整個系統裝在腦子裡。因此,最有天賦的少數人就變得極為關鍵。
從這個角度看,即便開出高薪,整體成本在我們全部投入中也只是小頭。
主持人:
現在在超級智慧競賽中,有很多玩家:Google、OpenAI、Anthropic 等等。你認為Meta的超級智慧願景與他們有何異同?尤其考慮到他們很多都有龐大的企業服務業務。
扎克伯格:
 我覺得“個人超級智慧”這個願景,和其他公司的確不太一樣。
就像網際網路剛開始興起時,人們會問:網際網路到底是用於辦公?用於娛樂?還是會改變公司運作?最後答案是——全部都會發生。
我認為AI也是一樣。不同公司會專注不同方向。
 目前你聽到很多實驗室在談的是如何自動化所有社會中的經濟活動。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值得追求的方向,有很大的潛力,能帶來廣泛的積極影響。
但我們也該關注另一個面向:人們真正關心的個人生活。這不光是生產力,還有關係、文化、創意和生活的樂趣。
我猜,其他實驗室更傾向於打造“中央大腦”式的超級智慧,去解決宏大問題。而我也覺得那些方向確實很重要、令人興奮。
但如果你把“個人超級智慧”真正交到使用者手中,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更多是想用它來處理生活中那些更小、更簡單的事
這也是我們Meta長期以來的價值觀:賦能個人,而非中心化管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種能力真正交到人們手中。
所以,這確實是一個不一樣的聚焦方向。
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將影響我們如何構建公司、編寫軟體、開發技術和產品。這方面可能和其他公司類似,很多底層的方法是共通的。但我認為我們最終構建出的產品會非常不一樣,會真正觸及到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
我認為我們是全球最擅長開發產品並將其規模化到數十億使用者的公司之一。
當然,我們也在引領下一代計算平臺的發展,比如我們推出的智慧眼鏡目前表現非常出色。我始終認為眼鏡會成為AI最理想的形態,因為它們能看到你看到的、聽到你聽到的、能全天候與你交流。
一旦我們能把顯示器和全息投影加進去,它就能為你生成UI(使用者介面)。所以我相信這些技術之間會產生一種非常深度的連線。
主持人:
我腦海裡已經在想象我戴著 Meta 的“超級智慧眼鏡夥伴”幫我做事的畫面了,我理解對了嗎?
扎克伯格:
 是的,我認為未來你走在世界上,與人交談,眼鏡會陪伴在你身邊。
我最喜歡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每次對話中,我總會想到5個我想後續處理的事情,但最後大多數都沒跟進,最多處理一個,因為我去幹別的了。
而將來,有了智慧眼鏡,它們可以——如果你願意——觀察你的生活、記錄你想跟進的事項,要麼稍後提醒你,要麼即時地透過眼鏡反饋資訊給你。
未來可能會像這樣:如果你需要視力矯正卻沒有眼鏡,你會處於認知劣勢。同樣,如果你沒有AI眼鏡,你也會處在一種“認知劣勢”中。
當然,我們還會非常關注娛樂、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認為擁有一個能幫助你處理這些方面的AI,會非常有價值。
總之,有太多事情要做,根本做不完。
除了這些面向使用者的產品,“超級智慧”也會深刻改變我們公司內部的研發方式,特別是軟體開發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的工程師將會比現在高效很多倍。這點讓我非常興奮,我們也會重點投入。
我們已經在看到“自相似性迴圈”的跡象——即模型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便是基於 Llama 4 的模型,也已經能自主改進 Facebook 的演算法和公司內部的其他AI系統了。
 能夠看到這種早期跡象真的非常令人激動。
主持人:
我知道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還是想問一個問題。你們最近釋出了新資料中心的訊息——以後我們得聊聊你們是怎麼給這些資料中心命名的(笑)。
扎克伯格:
我們給它們取名為“泰坦(Titans)”,我很喜歡希臘和羅馬神話(笑)。
主持人:
那我想問一句:你們在資本開支(CapEx)上的投入,有上限嗎?
扎克伯格:
這要看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實際效果。
經營公司時,我總是在尋找如何將資本轉化為更高質量服務的路徑。
強化學習的一個優勢是:它提供了一種方式,可以將極大規模的資本轉化為越來越優質的服務——而這可能遠勝於那些缺乏資金或膽量的競爭對手。
如果我們能把它做好,這將成為我們的競爭優勢
因此我們幾乎是孤注一擲在做這件事——我們正在建設多個千兆瓦級別(multi-gigawatt)的資料中心。
更重要的是,我們完全靠公司的現金流來支撐這些建設,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勁的商業模式。
我們的基礎設施團隊也非常強大,他們正在用創新方式搭建資料中心。
我們不再只是花四年時間蓋混凝土建築。我們現在採用一種新方式:搭建防風雨的大型帳篷,然後在裡面部署網路和GPU叢集——這樣能更快地建成。
這些帳篷甚至能抵禦颶風。
目前我們團隊正在日以繼夜地建設Prometheus 和 Hyperion 這兩個“泰坦”叢集。其中,Hyperion計劃在未來幾年擴充套件至5GW的規模
我分享過一個圖,Hyperion建設地的佔地面積,已經覆蓋了曼哈頓相當大的一部分面積
當地很多能源和人力都在為這個專案投入,我認為這對當地社群來說是好事。這些專案本身就非常令人興奮。
你看得出來我對此非常激動(笑)。我們將擁有全球最大的算力叢集之一。
而且我們採用的是“小而精的團隊”,所以我們會實現全球單個研究員可用算力最多的公司
這意味著我們能做最前沿的研究。
這真的是令人興奮的時代。接下來的幾年將是關鍵時刻。
主持人:
你在 Threads 和 Facebook 上釋出的那則公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你提到 Meta 有足夠的資本去推進這些計劃。這讓我覺得你可能是在暗諷那些還需要繼續融資的競爭對手。你覺得這算是優勢嗎?
扎克伯格:
嗯,我覺得這確實是個優勢。最近關於這個話題寫了很多文章。我確實花了大量時間在招聘上,關於薪資的報道很多——就像我之前說的,許多具體數字其實並不準確。
但我認為這些報道忽略了一個核心原因,那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研究員對加入 Meta 的超級智慧實驗室感到興奮。
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研究員可以獲得更高的“槓桿效應”,因為他們能用到更多算力。最優秀的研究員一直都關心的,是“我的許可權範圍有多大?”
但現在,他們關心的是:“我能帶最少的人,拿最多的 GPU 嗎?
 所以我們能提供研究員人均最多的算力資源,這不僅是推進技術的優勢,也是吸引頂尖人才的關鍵優勢。我覺得這一點被嚴重低估了。
而且,從零開始構建一個新實驗室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
 很多人在說搭建基礎設施這件事,有個類比我很喜歡:
 第一棟房子是為敵人蓋的,
 第二棟房子是為朋友蓋的,
 第三棟才是為自己蓋的。 
從零開始構建新實驗室、不是被框在老公司舊架構裡,這種機會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總之,我現在的精力就是全力專注在這件事上。
主持人:
我知道你很快就得離開了,但還是想問:你上週參加了 Sun Valley 峰會,OpenAI 的 Sam Altman 也在,還有很多你挖走員工的公司高管。你有跟他打招呼嗎?聊了些什麼?
扎克伯格:
Sun Valley 的樂趣之一就是可以遇見很多老朋友和同行。
 是的,我見到了 Sam,打了招呼,也見到了 Dario(Anthropic)、Sundar(Google)、Satya(微軟)等等,大家都在這個領域裡忙著幹活。
說實話,現在全世界能找到很多優秀研究員的地方也就那麼五六個。Meta當然是其中之一。我們正在從這些地方吸引一些關鍵人物加入新的團隊。
但我們也在進行一次非常大規模的招聘行動
我們並不是在有意“針對”誰,我只是想確保自己能親自認識業內所有頂尖研究者,這樣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有合作機會時我們都能對接上。
主持人:
這個夏天真的是“AI大熱”,Mark,你正處於風暴中心。感謝你做客 TTV,我們會持續關注。
扎克伯格:
太棒了,祝你們好運!

– EOF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