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海外學界·
巴西生物醫學研究遭遇可復現性危機,超半數無法復現
據《自然》新聞(Nature News)報道,一個由50多個研究小組組成的團隊對巴西大量的生物醫學研究進行了調查,結果只復現了不到一半的實驗結果。該研究目前已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還未經同行評審。
來自巴西56個實驗室的213名科學家參加了這項工作。他們對生命科學領域文章隨機抽樣後,最終選擇了三種方法作為研究物件:細胞新陳代謝測定法、遺傳物質擴增技術和齧齒動物迷宮實驗。隨後,他們選取了1990年至2017年間,由至少有一半貢獻者與巴西有關聯的研究團隊發表的、依賴這三種方法的生物醫學論文。他們最終選擇了60篇論文的研究子集,對47項研究進行了97次有效複製嘗試。
研究團隊透過五項標準來判斷論文的可復現性,結果只有21%的實驗可以復現。他們還發現,原始論文中的效應量(effect size)平均比此次實驗結果大60%,這表明發表的結果往往會高估所測試干預措施的效果。此外,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在原始研究中比複製嘗試中低60%,這意味著原始論文中的資料比實際 “表現良好 ”得多。研究者指出,這項研究凸顯了巴西科學研究方法中的結構性弱點,需要採取實際的行動來解決這些問題。(Nature News)
· 教育·
特朗普要求全美各級學校推廣AI教育,將在一年內舉辦“總統AI挑戰賽”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地時間4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推進美國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Advanc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for American Youth)行政令,該行政令將人工智慧(AI)素養——即理解、使用和批判性評估AI系統及其輸出內容的能力——確立為全美各年級教育的優先事項。
該行政令要求成立AI教育特別工作組,該工作組成員包括美國教育部長、勞工部長、能源部長,以及AI與加密貨幣特別顧問David Sacks,負責推動AI教育政策的實施,並與行業組織、學術機構及非營利組織合作,共同開發AI教育資源。同時,這一部門將負責設立一項“總統AI挑戰賽”(Presidential AI Chanllenge),以激發課堂教育AI應用的創新。
根據行政令的要求,在120天內,聯邦政府資助的教師培訓專案必須優先考慮AI,AI教育必須成為聯邦獎學金和助學金的重點領域。在12個月內,必須舉行首屆總統AI挑戰賽。據介紹,“挑戰賽將設定多個年齡組別、不同的地理競賽區域以及多樣化的主題競賽,以反映AI應用的廣泛性,鼓勵跨學科探索。”(Forbes,whitehouse.gov)
· 海外學界·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任辭職,預算面臨巨幅削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任 Sethuraman Panchanathan(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主任 Sethuraman Panchanathan 於當地時間4月24日宣佈辭職,距離其六年任期結束還有16個月。Panchanathan 在辭職信中未明確說明辭職原因。但這一決定是在NSF面臨預算大幅削減和大規模裁員的背景下做出的,包括特朗普政府要求NSF接受約55%的預算削減,2026年的財政預算從原本的90億美元下調至40億美元,並要求NSF解僱近一半員工,共1700人。
當地時間4月14日,億萬富翁Elon Musk牽頭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首次入駐NSF,隨後NSF宣佈暫停所有新批准的資助,並擱置任何違反特朗普行政命令的提案。據《紐約時報》報道,截至本週早些時候,已有400多項NSF資助的專案被終止。另據STAT news訊息,NSF在當地時間4月24日給員工傳送了一份備忘錄,它為員工提供了第二次機會決定是否留下,允許員工在今年10月之前離職且許諾帶薪休假,並告知任何決定留下的人所面臨的未來處境,包括預算受限、團隊重組和人員減少等。NSF主任的辭職是近年來美國科學介面臨的一個重大事件,凸顯了科學界在當前政策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目前尚不清楚誰將擔任NSF代理主任,但NSF的走向以及美國科學政策的調整,都將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公眾號“環球科學科研圈”,《科學》新聞,紐約時報,STAT news)
· 動物行為學·
雌性倭黑猩猩會結盟以保持對雄性的權力

Gloria是一隻來自科科阿隆戈社群的倭黑猩猩雌性,她正在接受同社群另一隻雌性的毛髮梳理(圖片來源:Martin Surbeck/科科洛波里倭黑猩猩研究專案)
除了斑鬣狗等少數例外,雌性相對雄性佔據主導地位在社會性哺乳動物中很罕見。關於雌性哺乳動物如何獲得對雄性的支配地位,人們提出了多種假說,對倭黑猩猩這些行為的一個可能解釋是雌性“同盟假說”,即雌性群體透過結盟合作,在衝突中獲勝比例高於雄性,從而提升地位。《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雌性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的確會組成同盟,對抗雄性,減少性別間的權力差異。
研究者在1993年到2021年間跟蹤監測了六個倭黑猩猩群體,記錄了性成熟個體之間的攻擊行為。雌性的權力由兩項標準衡量:雄性屈服於雌性攻擊的衝突比例,以及群體中各雌性地位高於雄性的比例。整個資料集中,共記錄到1786次衝突,其中1099次由雌性獲勝。在各自的群體中,雌性地位高於約70%的雄性。作者認為,人們提出的某些雌性支配雄性的機制(如生殖控制或自組織)對倭黑猩猩不太適用。雌性倭黑猩猩形成同盟的傾向,可能首次展示了“同盟假說”是一種與雌性權力增強有關的演化機制。(Nature)
· 天文學·
超級地球系外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研究團隊利用韓國微引力透鏡望遠鏡網路(KMTNet),透過研究新發現的恆星系統的光變曲線,並結合了KMTNet巡天的微引力透鏡訊號更多樣本,發現超級地球可以存在於距離宿主恆星相對較遠的地方。研究者發現了OGLE-2016-BLG-0007,這是一顆質量是地球的兩倍、軌道半徑比土星更寬的超級地球。研究者進一步估計,每三顆恆星中至少存在一顆軌道類似木星的超級地球,這表明這些巨大的行星在宇宙中極為普遍。(Ohio State University)
撰寫:冬鳶、二七
-電商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