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筒現場·哈爾濱|對談楊弋樞:《內沙》放映與導演映後連線交流

關於活動:
活動時間:
2025.05.17
13:10-15:14《內沙》放映
15:20-15:50 導演映後連線對談
活動地點:
哈爾濱中影中數國際影城(麥凱樂店)
連線嘉賓:
《內沙》導演:楊弋樞

關於周邊:
單票贈送周邊(人手一張):
官方海報(A3)
抽獎贈送周邊(現場隨機抽獎贈出):
插畫PVC票夾、小雛菊種子票根
火龍果金屬胸針、黃牛帆布袋

關於報名:
35元每人。新增微信ZCGS_01轉賬即可報名。
現場選座,不支援退票。

《內沙》
電影《內沙》將鏡頭對準長江入海口淤積而成的崇明內沙島,在有機農場這一特殊場域中,青年女性小余在湯老師的理想主義感召下,試圖以有機農業構築理想生活。然而,當母親到訪、農場經營危機接踵而至,小余不得不在母親的傷痛、湯老師的現實妥協與“失去”的邊緣中,重新審視自我與現實的邊界。
《內沙》全片在冬季崇明島拍攝,冷冽的江風、潮溼的沙洲與灰濛濛的天際,共同構成一幅蒼茫的土地長卷。影片沒有采用過多的戲劇性衝突,也沒有過多音樂的渲染,而是透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展現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慢節奏的日常描摹、自然光效的運用,以及演員質樸本色的表演,都讓觀眾沉浸於真實的生活肌理中,也讓影片主旨“隨心之所欲,不棄未來”變得更有力量。前來觀影的電影人、學者、影評人和資深影迷,對本片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當下在大銀幕上看到的一部難能可貴的電影。[1]
主創資訊:
導演|編劇: 楊弋樞
監製:張獻民
主演: 張丹/趙川/馮果/劉志林
上映日期:2024-06-16(上海國際電影節)/2025-05-13(中國大陸)
片長: 124分鐘
劇情簡介:
理想主義的湯老師在流沙堆積的小島上經營有機農場,多年運營農場使他面臨困境和失敗。
小余追隨湯老師紮根有機農場,在山中隱居的母親下山到農場小住,等待女兒小余在冬至那天和她一起回老家。
母親的目光讓女兒意識到生命中無法迴避的創傷。此時農場正在經歷運營方式轉型,一場暴風改變了每個人。

楊弋樞
1976年出生於江蘇海安。中國女性電影研究學者、導演。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
2007年-2019年任職於南京大學,2019年-2023年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2023年12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

著作:
《電影中的電影》:2012,元電影研究方向。
電影作品:
《浩然是誰》:2006,導演。
《路上》:2010,導演。
《一個夏天》:2015,導演|編劇。
《之子于歸》:2018,導演|編劇。
《內沙》:2024,導演|編劇|製片人|編劇。

活動策劃:

策劃:
導筒directube×在場公社×其間 THE ROOM
場地支援:
哈爾濱中影中數國際影城(麥凱樂店)

文中引用:
[1]《導筒directube》:《不棄未來:《內沙》北京首映禮順利舉行》
[2]《導筒directube》:《完成於疫情時期,一部充滿人文色彩的有機主義電影》
《內沙》,基於生命、土地、家園的思考設問,是當代生活無法迴避、卻憚於直面的痛點。眾所周知,食品安全是一個全球性的廣泛議題,它引發的心理危機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焦慮現象。
人們往往將各種腫瘤疾病歸咎於環境汙染和有害食品。特別是在中國市民社會和廣大女性群體中,對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的關注愈發凸顯,不光出於對自身健康的憂慮,更關乎子女健康成長和家庭經濟負擔,一旦家庭成員遭遇重大病患,整個家庭將陷入災難性困境。
這種安全感和醫療福利、食品安全監管等制度息息相關,另外女性的關注焦點和家庭角色也起到主要作用。或者說,牽掛家庭成員健康安全成為女性的本能神經。[2]
–程美信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