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巴邊境又打起來了!
這一次,莫迪和巴基斯坦軍方誰都不肯退讓,雙方連續交火兩天,局勢隨時可能失控。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被寄予厚望的美國卻撂挑子了——特朗普直接甩鍋:'他們自己能解決!'
第一,美國"戰略性放棄"
"當記者問及是否願意調解印巴衝突時,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甩出一句大實話: 他們(印巴)已經鬥了一千多年了,自己會解決的。
這話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暴露了美國三大困境:烏克蘭泥潭:400億軍援剛透過國會,實在無暇他顧;選舉年魔咒:特朗普怕重蹈拜登"阿富汗撤軍"的覆轍。中國因素,怕調解不成反被巴方當眾'打臉' 。
美國印太戰略需要印度制華,但巴基斯坦有美軍反恐通道。因此乾脆裝聾作啞。
第二,中國的"平衡術"
中國帶一路專案在巴投資超62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攸關能源安全,但直接站隊恐激化中印矛盾 。對此——
經濟牌:繼續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已建成專案價值250億美元),但同時對印度保持每年超千億美元的貿易額。
外交話術:外交部表態"呼籲雙方剋制",卻特意強調"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話印度愛聽,但後半句"反對借反恐之名損害他國主權"明顯是給巴方撐腰
軍事留白:新疆軍區部隊近期舉行高原演習,但特意選在遠離克什米爾的阿里地區。
第三,俄羅斯的"雙面膠"策略:
目前俄羅斯70%軍火賣給印度,但需要巴方配合阿富汗事務。因此,偷偷給雙方遞紙條。
軍火生意照做:S-400導彈系統正按計劃交付印度,但同步升級巴基斯坦的米格-29戰機 。
能源槓桿:以折扣價向巴方提供原油,卻允許印度用盧比結算俄油貿易。
上合舞臺:作為上合組織"雙引擎",默契地把印巴衝突納入9月撒馬爾罕峰會議議程 。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安德烈近日撰文透露:"中俄實際上已形成'危機管控分工'——中國側重經濟維穩,俄羅斯負責軍事降溫,這種互補性讓西方挑撥無從下手。"
最精彩的暗線:25日,俄外長拉夫羅夫突然訪問北京。同日,中國宣佈將進口俄羅斯小麥產區全部滯銷庫存。三天後,巴基斯坦軍方代表團低調現身莫斯科。
總之,當美國裝聾作啞時,中俄早已玩轉了更高階的地緣遊戲:讓印度拿到實惠,讓巴基斯坦保住顏面,讓美元慢慢出局…
最重要的是,讓亞洲的火藥桶始終差最後一把火。這,才叫真正的"危機管控藝術"。
最新商業衛星顯示,印巴實際控制線兩側的部隊調動規模,遠小於2019年危機時期,印證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