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下午3時,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帕哈爾加姆鎮,發生了一起槍擊事件,造成26人死亡。
一個名為“抵抗陣線”的組織,宣佈對襲擊負責。
“抵抗陣線”是恐怖組織“虔誠軍”的分支,印度一直指責巴基斯坦政府是“虔誠軍”的幕後支持者。槍擊事件後,印巴兩國軍隊在邊境發生交火。
印度很快宣佈,對巴基斯坦採取三大報復措施:
1.關閉兩國邊境的口岸,暫停向巴基斯坦人發放簽證,已經入境的巴基斯坦人,必須在5月1日前離開,等於中斷人員和經貿往來;
2.驅逐巴基斯坦駐新德里的三軍顧問,而印度駐伊斯蘭堡(巴基斯坦首都)的三軍顧問也將撤回,等於中斷官方層面的軍事交流;
2.掐斷巴基斯坦的水源。
前兩條對巴基斯坦來說傷害不大,畢竟兩國長期敵對,大大小小的衝突就沒斷過,不論民間往來還是官方交流,都是聊勝於無。
唯獨第三條,傷害很大。
一旦缺水,社會就要崩潰,偏偏巴基斯坦最大的河流“印度河”,上游是經過印度控制區的。
巴基斯坦官方表態,如果水資源受到威脅,將視為對巴基斯坦的戰爭。
相信這幾天,不少朋友都刷到了類似的報道,說印度宣佈掐斷巴基斯坦水源。
於是一些人擔心,巴鐵會不會完蛋。
其實,“印度對巴基斯坦斷水”不過是新聞學魅力時刻。
印度河雖然叫印度河,但它的發源地並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國,中國境內部分叫獅泉河,其主要流域也不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

如圖所示,準確來說,印度河應該叫印度河系,由若干條支流組成,最終匯聚到了印度河而已。許多給幹流補水的支流,並不在印度境內。
想給印度河干流斷水,幾乎沒可能。印度官方的正式表態也不是斷水,而是凍結IWT。
IWT,是雙方1960年簽訂的《內河水條約》(IWT),印度獲得了三條東部支流——拉維河、貝斯河和薩特萊傑河的水資源使用權。
巴基斯坦則獲得了三條西部支流——印度河(前段)、傑赫勒姆河和奇納布河的水資源使用權。恰好,這三條河的上游都經過印度控制區。
印度凍結IWT,能斷巴基斯坦的水嗎?
不能。
最簡單的道理,你就算修了水壩,水往哪裡流?
印度的確在6條河流上修建了不少的水壩,但這些水壩都是徑流式水電專案,並不是攔水用的,蓄水能力非常有限。
從5月份開始,天氣轉暖,積雪融化,幾百億立方米的水流下來,你說斷就斷?不怕把自己大壩沖毀?
為啥印度不修具有蓄水能力的大壩?
一方面是IWT有規定,雙方不能在爭議區域修建具有蓄水能力的大壩;另一方面,是克什米爾地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這裡修建水壩,難度極大、成本極高。
中國在青藏高原修水壩都極其費勁,何況印度?
如果印度想馬上開始修,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起碼得十年八年。
咱們退一萬步說,就算印度真的修建成了,巴基斯坦趁它枯水期沒蓄水的時候把它給炸了,印度人咋辦?是修的快還是炸的快?
印度的真實意圖,不是斷水,而是放水。IWT中有分享水文資料和水壩使用情況的通報機制,凍結IWT,就是不再向巴基斯坦分享資料。
巴基斯坦最怕的,是印度在豐水期不打招呼,來個“突然放水”,那樣處於中下游的巴基斯坦,很容易被淹。
2022年,巴基斯坦遭遇了一場大洪水,經濟損失估計達300億美元,約為GDP的十分之一。距離大洪水不過三年,巴基斯坦依舊心有餘悸,生怕哪天,又來個大洪水。
而洪水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為製造。
4月26日的最新訊息,印度未事先通知巴方,突然向傑赫勒姆河中下游開閘放水,已經淹沒了巴基斯坦一些區域。
看到沒?停止水文資料和通報,才是印度的大殺招。
沒想到有些媒體想搞個大新聞,愣是把凍結IWT說成“斷水”。印巴相爭數十年,要是能斷水早就斷了,何必等到今日。
那麼,兩國接下來的局勢,會不會升級?
目前來看,兩國都沒有升級衝突的意願,先說印度。
2019年2月,印巴爆發邊境衝突,由於大選時間是4月,莫迪可不能慫。
於是印方立刻升級局勢,派出戰機越境空襲。這是48年來,印方戰機第一次越過停火線。期間,印度被巴方擊落了一架戰機,飛行員阿比南丹被俘。
莫迪是不可能承認吃虧的,於是強行宣佈,阿比南丹在被擊落前,擊落了一架巴空軍的F-16,是力戰後寡不敵眾,才被俘的。
雖然假得要命(印度拿不出擊落F-16的證據),但不妨礙印度民間情緒被點燃,人們爭相模仿阿比南丹,連他的鬍子都成了流行款式。
這波宣傳,讓人民黨嚐到了甜頭。當年大選,人民黨拿下303個席位,首次實現席位單獨過半,可謂大獲全勝。
有這樣的先例,外界當然擔心,莫迪會再次升級局勢。
只不過,印度今年沒有大選,也沒有重要的地方選舉,最重要的地方選舉——首都德里特區的選舉,已經過了。就算升級局勢,能得到的好處也不多。
所以,衝突發生後,印度在軍事上的動作不大。只是中斷了和巴軍方高層的交流,沒有再出動戰機,進行越境空襲。
巴基斯坦更不想升級衝突。
自2022年美國加息以來,巴基斯坦的經濟一直十分糟糕。2023年GDP增長為0,2024年的最終資料還沒出,但普遍認為很難超過2%。
糟糕經濟形勢的背後,是兩大危機。
一是電力危機。巴基斯坦電網老舊,政府缺乏資金更新維護,停電日益頻繁。
2023年1月,巴基斯坦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性大停電,波及2.2億人口,拉合爾、卡拉奇、伊斯蘭堡等大城市,都曾一度完全喪失電力供應。
2024年雖未再出現全國性大停電,但各種較大規模的區域性停電,依然不要太多,平均每月有30次左右。
為節省電力,巴政府多次發出號召,希望商店在晚上8點前關門。
二是外匯危機。
美國加息後,外資大量逃離,一度讓巴基斯坦的外匯儲備,跌到100億美元以下。
外匯不足,帶來了許多問題。
比如,巴基斯坦工農業不強,許多商品自己生產不了,需要透過進口解決,外匯不夠,進口貴了,通脹就不斷上升。
2024年,巴基斯坦通脹率一度達到22%,近期才有所回落。
為節省外匯,巴基斯坦政府多次公開呼籲民眾,減少喝茶的次數(巴基斯坦不產茶葉,全靠進口)。
也是由於外匯不足,巴政府不得不向IMF借,目前,巴政府外債總額高達1304億美元。這個數字,已超過其年度財政收入。
同時,IMF不會白借錢,會提出一堆要求,比如,要求巴政府提高能源價格,電力本來就不足,再提高能源價格,必然帶來災難。
但IMF不管那麼多,你不照做,就借不到外匯。
焦頭爛額的巴基斯坦政府,是沒意願升級衝突的。
時不時搞點小衝突,提高一些支援率還湊合,要是搞大了,很容易玩脫。
其實,印巴這些年的歷次衝突,看似激烈,但雙方總是有默契地點到為止。
給國內輿論一個交代就好,別真的打起來。
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兩國都有核武器,都知道衝突失控會是怎樣的災難。
所以,這場風波可能以“技術性妥協”收場:印度或在雨季來臨前恢復部分協議,換取巴基斯坦在反恐議題上的象徵性讓步,或者做出不支援游擊隊的承諾。
不過,以上只是針對正常情況做出的判斷,現在國際秩序紛亂如麻,誰知道莫迪會不會孤注一擲,利用這次機會,多佔一些便宜?
畢竟,目前的巴基斯坦很虛弱,而美國,又空前地需要拉攏印度。
————————————–
↓想要收藏優質文章的讀者可以買買書↓
————————————–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