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中年女性,為什麼懶得發“新年目標”了?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文|靜思
今年元旦來臨之際,我同很多人一樣,“照例”發了一條朋友圈辭舊迎新。但這個“例”與往年又有些別樣。早些年,在朋友圈辭舊時喜歡發宏願,立flag那插在朋友圈的一根根旗子擲地有聲,就等新年這股東風一到,立馬開始迎風招展。
但大旗通常“招展”不過幾日,就猶如淋了暴雨耷拉成軟綿綿的一團,再也支稜不起來。往往是春姑娘的腳步剛到,我插滿上了一地的“彩旗”,她抬腳剛走兩步,我的flag倒掉一根。通常,春姑娘還沒和夏姑娘交棒,我在新年伊始立下的旗子就能像櫻花一樣,落滿一地。

《小夫妻》劇照

比如,我曾多次在朋友圈立志要好好鍛鍊身體,把體重維持在某個合理範圍內。作為一個從來捨不得對自己下狠手的人,我的肉身距離制定的這個目標其實是容易達到的,通常都在五、六斤之內。本以為五、六斤的肉就像吃兩頓紅燒肉一樣能夠絲滑實現,結果,從迎春花冒出枝頭到“菊花未盡梅花開”的時候,我的體重就像股民們夢想中的牛市。人生的際遇是起起伏伏,中年女性的體重只有起起起起。
我看到朋友發速效減肥心得:液斷2天,有時間就睡覺,一天睡14-16小時,醒了喝黑咖啡和黃瓜汁,喝完繼續睡,睡不著吃褪黑素,可以2天瘦4-7公斤。這麼快準狠的法子,我是畏懼中透著敬佩的。作為一個並不需要走紅毯、也沒有大牌服裝要代言的普通中年女性,我自是沒必要採用這麼極致的減肥方法。我有四季可供使用,哪怕一季只減一、兩斤——這個相當寬鬆的“學渣”目標,一年後我都能超額完成KPI。
《今生是第一次》劇照
可偏偏四季有寒暑,我是天暖時“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天冷時又是“寒來彌懶放,數日一梳頭”。在減肥這件事上,一年四季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的勤奮中年人,愣是能把懶的精神發揮到天長日久。
再比如,我曾好幾次在新年的朋友圈裡發誓,要好好寫讀書筆記。閱讀可以是別人的消遣和愛好,但作為一個靠文字謀生的人,閱讀就是我的工具和底蘊。就像一名會計會熟練編制財務報表、一名程式設計師能熟練使用程式語言,書籍就是自己職業道路上前行的拐。那些能寫出好文章、好故事的大家,都有強大的做讀書筆記的能力。
比如,錢鍾書讀一本書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他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但即使是這“分內之事”我也難以為繼。通常,年初時的讀書筆記還頭頭是道、有模有樣,越往後越像暑期將盡時花三天趕出來的作業,純面子工程。

《喬瑟與老虎、魚》劇照

那些年,立下又隨即倒下的flag就像你前行路上的小坑窪,雖不至讓自己跌倒爬不起,但回首總是難堪。它們就像藥品說明書裡的“副作用警告”一樣,讓人警醒又洩氣。
所以,這兩年,我不在新年發宏願了,具體的flag一根沒有,只有難以量化、難以測評、完全沒有標準答案的新年期許。好比我今年寫在朋友圈的新年期許是“希望中年的自己能夠變得越來越勇敢”,給人一種完全摸不著頭腦、但又很正能量的感覺。
我發現不僅是我在立flag這件事上開始“耍賴”、玩務虛了,不少同齡的中年朋友們都是如此,套路就是發總結+一些宏觀方面的期許,來代替曾經制定的具體目標。
曾經,新的一年減肥到xx斤,現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曾經,新的一年走完xx個地方,現在,新的一年繼續在路上;曾經,新的一年少動怒、少吼娃,現在,新的一年舒展做自己。Flag在中年市場上,輕則被整頓、重則被爆改,開始輕裝上陣。

《達奇與莉莉》劇照

能玩務虛的中年人算是“上進”的,更多人,連新年期待都懶得寫。新的一年是什麼?不就是昨天的煩惱再續集、前天的雞毛再回放、上個月的崩潰再高畫質重映嘛。工作依舊做得糟心但你不敢跳槽、孩子作業還是輔導到心塞但你不敢不管、伴侶照樣讓人不省心但你暫時還需要他。人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但日復一日在爬坡的中年生活,可以讓兩條河流看上去毫無差別,你踏進踏出沒有區別,索性懶得折騰了。
人到中年,越來越有自知之明,知道絕大多數時候,普通人生活的真面目就是西西弗斯一直推又一直跌落下的那個石頭和偶爾砸下來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能有精力去應對好每一天的具體生活,還能留出一點餘力去對付突如其來的意外,已然是爭氣。
年輕的時候喜歡立flag,通常靠的是一股“衝動”、依託當時當下那一刻而非深思熟慮去做得,但年紀漸長到中年後開始對“意外”和“現實”會多幾分考量、對自己的能力和潛力也會有了正確地評估,中年人就會減少“衝動”操作。當一個人對鞍馬勞頓、疲於奔命和“意外與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到來”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時,就不想把生活“計劃”的那麼滿滿當當、熬心費力了。

《俗女養成記》劇照

而且,有時候,一個flag能否支稜起來,除了個人努力外,也要看大環境是否能托住底。
我發小,還有兩年奔四,在一家中型製造企業做機械工程師。她一直是技術派、工作算是穩定。但最近幾年公司業務下滑,她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做。原本部門有十幾個人,去年裁員過半,職位重組後她一個人頂著三個人的活兒,每天加班、薪資卻被降了10%,眼看著繼續苟下去沒有活路。
去年,她下定決心跳槽,想轉去新能源行業,畢竟算是這幾年的一個小風口、前景也許可期。為了增加競爭力,她中年“高齡”挑燈苦讀了幾個月考出了高階工程師資格認證考試,還特意報了兩門線上課程,學習行業的新技術和標準,花了很長時間精心打磨簡歷,確保從專案經歷到技術專長,資料化呈現,精準無誤。知道就業市場對中年女性苛刻,所以她在投遞簡歷的同時找了自己所有認識的、在新能源企業就職的朋友和前同事內推。
但給出的回信多半是崗位凍結、公司沒有開放的招聘職位,偶爾有幾個面試,也是止步於一面、二面,因為企業想要有經驗能即刻創造價值的員工。總之,在寒冬面前,留給想要轉行的新人機會是少之又少。目前,她也只能繼續待在原公司,期待行業好轉能先於自己被裁一步來臨。
想換一份好工作、想升職加薪、想考研/考公成功上岸、想把副業做起來,要實現這類目標,經濟基礎這個基本盤要先過得去,加上個人的努力,才好實現。風雪與風口之間的距離,不是僅憑個人努力就能彌補的。像曾經“新的一年,好好搞錢”這樣膾炙人口的flag,當下再說出來,顯得這個人不是飄、就是彪。

三十而已》劇照

中年人不再介意flag倒的稀碎滿地、甚至不稀罕再立flag也是因為我們終究看清了自己。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多大能力、喜好傾向究竟是和越來越清楚之後,我們不願意勉強自己去定違背“本心”的目標了。
張愛玲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如果在這短暫的人生裡我們無法避開三不五時冒出的困難,何必還要自己立下那麼多丁卯和規矩、為自己畫地為牢?
就像“不吼娃”這個宏願,哪個當媽的沒下過決心要戒斷?自從我家老大在上學後自我意識開始突飛猛進,我更是月月立、年年立,但後果就是常立常吼。尤其是老大今年步入三年級後,他的反骨時時敲打我的逆鱗,原本歲月靜好的家庭生活劇被我倆天天改編成戰爭片。
吼娃的理由有一千個、不該吼娃的道理也有一千個,可育兒這場修行偏偏不會讓爹媽們四大皆空、六根清淨,只會讓你產生更多、更深、更滿、也更為複雜的感情。“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既然無法修行得道、那就相互一輩子帶著這份羈絆走下去吧。吼完後,老母親頭腦清醒、神清氣爽,咱們該說理就掰扯、該道歉就低頭,也不馬虎。總之,違反人性和倫理的“不吼娃”這條宏願,我是不會再立了。
《凡人歌》劇照
“同時追兩隻兔子將一無所獲。”年少時,總覺得人生必須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瞄準一個目標,鍥而不捨地追逐。那時的我們相信,只有命中靶心,才算不負此生。可隨著年歲漸長,才明白生活不只有目標和結果。沒有那些標註清晰的靶子,能把每一天具體的生活過好,也是一種成就。我很難相信,一個無法把每一天過好的人,可以靠著再多的目標設定去迎來美好的人生。
而且到了中年,我對“過好每一天”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覺得“過好每一天”,就是把當天的事情都圓滿完成、睡前心態充實、才算不辜負當日。可現在我發現,糟心和不順是中年生活的常客,只要我們還有力氣睜開眼睛去瞄向新的一天、去努力完成那些未竟之事,那份沒有被生活吞噬的面對未來的勇氣與力量,便足以說明自己是一個爭氣的中年人。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同同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實習生、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大家都在看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