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特朗普斡旋俄烏和談已經到了臨近翻牌之際,各方矛盾激烈對撞,檯面下的博弈暗流湧動。
根據美媒的報道,特朗普團隊提出的“和平方案”內容大致如下:
1、法律層面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注:這裡面又分“美國單獨承認”和“施壓烏克蘭承認”兩種情況);
2、事實上承認俄羅斯佔領的烏東四州地區(注:即整體上採用現狀停火方案);
3、承諾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但可以成為歐盟的一部分(注:美國也不肯給烏克蘭類似日韓或以色列那種雙邊防衛承諾);
4. 解除自2014年以來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注:美俄之間原本的貿易量就不大,俄羅斯更在意它跟歐洲的經貿關係,因此這裡又分“美國單獨解除對俄製裁”和“施壓歐盟解除對俄製裁”兩種情況);
5、加強經濟合作,特別是在能源和工業領域。
對於烏克蘭,“和平方案”給予的條件大致如下:
1、烏克蘭將能得到“強而有力的安全保障”(注:怎麼“強而有力”沒說,但肯定不如北約強有力);
2、俄軍佔領的哈爾科夫地區一小部分領土將歸還給烏克蘭(注:俄軍在哈爾科夫州控制約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由於哈爾科夫州沒有公投入俄,所以很早就被認為是普京兜裡的一個籌碼);
3、保障烏克蘭船隻的第聶伯河出海權(注:第聶伯河下游事實上成為俄烏臨時分界線,但俄方並不依賴該河航運,烏方卻十分依賴);
4、重建補償和援助(注:雖然檔案沒有說明資金從何而來,但普遍猜測就是俄羅斯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資產)。
5、被俄方佔領的扎波羅熱核電站將被視為烏克蘭領土,由美國作為第三方運營,並同時為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供電。
除此之外,烏克蘭需同美國簽署“礦產協議”,以補償戰爭期間美國給烏克蘭提供的援助。

近期普京與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進行了頻繁會面。
此方案一齣,烏克蘭方面當即表示提案嚴重偏向俄羅斯,認為提案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俄羅斯能獲得的實質利益,而對烏克蘭將得到什麼卻模糊且籠統。
澤連斯基總統也在第一時間宣誓絕不接受任何涉及放棄領土的協議。
據悉,這項計劃是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4月12日訪俄期間與普京會面四個多小時後制定的。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這是普京迄今發出的、願意達成和平協議的最大訊號,也基本獲得了特朗普的認可,但距離烏克蘭和歐洲的期待仍有相當距離。
在澤連斯基明確表示烏克蘭不會在法律上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佔領後,特朗普十分憤怒,於個人社交媒體發表長篇推文批評澤連斯基。
特朗普稱,“澤連斯基的宣告損害了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只會延長殺戮”,“克里米亞是多年前在奧巴馬主政時期失去的,當時你們烏克蘭一槍一彈沒放就把它移交給了俄羅斯……”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公開程式,上述“和平方案”仍處於美、歐、烏分歧階段,俄羅斯官方並未予以認可,只是各大媒體猜測方案基於普京與威特科夫討論的結果。
根據克里姆林宮官方的講法,仍堅持要求烏克蘭從已經公投入俄的烏東四州撤軍,佩斯科夫稱“相關四個地區已在俄羅斯憲法中被定為不可分割的領土”。

最新版俄羅斯地圖中的烏東四州與克里米亞。

烏克蘭在新版俄羅斯地圖中被削去了一大圈。
接下來試著分析一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談判底牌,首先說俄羅斯。
開戰三年多來,俄方對於“現狀停火”的立場發生過幾次搖擺,通常來講,在己方遇到一定困難的時候是支援立即現狀停火的,在己方佔據優勢時則是反對現狀停火的。
當前戰場局面明顯俄方佔優,且如果西方軍援跟不上,這種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同意“現狀停火”對俄方來說屬於重大讓步。
尤其考慮到俄羅斯已經將烏東四州正式列入了本國領土,如果最終認可特朗普的和平方案,理論上還得修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對於內部士氣其實是有打擊的。
因此,普京只有在重大獲利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同意立即現狀停火,比如上面提到的1、3、4條。
具體來說,俄羅斯希望儘可能取到三條補償的上限,即法律層面讓美國施壓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屬俄,徹底堵死烏克蘭加入北約之路,以及解除2014年以來美歐對俄羅斯實施的全部制裁。
只有在這些補償條件全部“拉滿”的情況下,普京才會認可歐洲和烏克蘭方面所要求的“立即現狀停火”。

換到烏克蘭與歐洲一方。
在烏歐看來,特朗普方案裡烏克蘭得到的戰後補償金(暫且假定是俄羅斯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扎波羅熱核電站主權(名義上的)、哈爾科夫州約1000平方公里被佔領土、第聶伯河出海權等,更像是一些小零食組成的禮包。
對烏克蘭和歐洲來說,法律層面承認領土歸俄羅斯是絕對不能觸碰的紅線,這個口子一旦開啟,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特朗普方案第1條裡只能取到下限,即“美國單獨承認克里米亞屬俄”。
與之對應的,歐洲也很難接受解除自2014年以來全部對俄製裁的提案,因為這樣等同於認可了俄羅斯自2014年以來的全部舉動,政治代價過於高昂。
現狀停火方面,由於面臨烏軍戰場劣勢、歐洲軍援不足和美國有意撒手的三重壓力,烏克蘭和歐洲是支援立即現狀停火的,但不希望被附加其他條件。
安全保障方面,加入北約是俄烏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烏克蘭最渴望的訴求——已經寫入憲法,如果徹底斷絕這一念想,烏方是很難接受的。
所以基輔期望的場景很可能是類似條件的安全保障,再不濟也只能是“暫時凍結入約”。
當然,假如烏克蘭能夠火線加入歐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視為補償,但十分可惜,基輔的入盟之路跟入約一樣困難重重。
歐盟作為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共同體,背後涉及極其複雜的政治、法律、經濟問題,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加入歐盟,首先就得將近十萬頁的歐洲立法納入本國法律體系。
這一過程牽扯到候選國政治制度與市場結構重塑,牽扯到對候選國國內公司與行業的重組,牽扯到大量效率低下的政府部門和公司被關閉,還牽扯到候選國與第三國的外交關係,將造成難以想象的內外利益衝突。
簡而言之,歐盟希望用“入約”來補償烏克蘭,美國希望用“入盟”來補償烏克蘭,斷絕“入約”改為討論“入盟”,其實就是美國把烏克蘭這個包袱完全丟給歐洲的表現——這跟《潛在戰爭風險》裡五角大樓的指導精神完全契合。

魯比奧在巴黎出席美、歐、烏三方會議。由於歐洲和烏克蘭反對特朗普和平方案,魯比奧取消了倫敦峰會之行,美國對於斡旋和談一事的耐心正漸漸消磨殆盡。
最後再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2025年2月、3月,特朗普先後兩次跟普京通電話,確立好了原則性意向,期間美方團隊拿出來了一版協議草稿,3月份在沙特進行了兩輪長時間會談。
可能最初俄方讓步有限,特朗普感到很失望,並萌生退意,改將外交精力投入到伊核等其他方向。
直到4月12日,普京與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的會談取得重大進展——當時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播出了普京在聖彼得堡總統圖書館迎接威特科夫的畫面,俄官方通訊社也報道稱會晤“聚焦於烏克蘭解決方案的各個層面”。
隨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立即趕赴巴黎,拿著俄方讓步之後的協議草稿跟英、法、德、烏外長討論。
只不過歐洲和烏克蘭方面並未認可該協議,這讓魯比奧和他背後的特朗普很失望,魯比奧離開巴黎機場前撂下一句“這不是我們的戰爭,如果看不到進展,我們還有其他優先事項需要關注”的狠話。
之後關於美國有意退出俄烏斡旋、撒手不管的訊息便開始滿天飛,逐漸到了甩鍋和互相施壓的階段。
於是就有媒體爆出了這份和平方案的框架內容,以及英國《金融時報》文章中那些惟妙惟肖的“美俄私授克里米亞”“普京愚弄特朗普”等故事,搞得特朗普很生氣。
國際外交中的重大妥協往往都是見光死的,套用《紐約時報》的一句評價:總統太急於宣佈成功了。
說來有趣,截至目前特朗普已經在俄烏、伊朗、胡塞、加沙、關稅等多條戰線上同時開打,涉及大國、小國、朋友、對手、經濟、軍事、貿易、科技等各個領域。
真可謂高潮迭起,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