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港產藥”品牌被港媒打假了。確切來說,不是“一個”,而是“一堆”。
大家仔細看下圖幾種藥,全都冠以“香港大藥房”品牌,但是
商標卻各不相同:

圖源:香港01
港媒調查之後,發現這些所謂“香港大藥房”生產的藥品,大部分都是內地生產。
更反轉的是,這些偽港產藥不僅賣給內地人,還在香港藥店裡賣給港人!

到底怎麼一回事,圈妹來給大家
梳理一波事情原委…
全是“假”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最近去藥店的時候,突然湧現了
很多“香港大藥房”的產品:

圖源:香港01
港媒記者去旺角轉了一圈,發現至少有三家藥店都在出售相關藥品。
並且有店員信誓旦旦地說,“香港大藥房”是香港本地品牌(劃重點,這句話後邊要考),而且成份是純中藥,不含任何化學成份。

圖源:香港01
於是港媒就買回去,打算一探究竟,這一看也是
大開眼界了。
某個藥品上印的地址是:香港觀塘海源道56號根普拉工業大廈1樓101A室…

圖源:香港01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叫“根普拉工業大廈”這個名字嗎?
圈妹去查了一下,觀塘有開源道56號,也確實有一個工業大廈,不過人家叫:大眾工業大廈(Genplas Factory Building)。

圖源:LeasingHub網站截圖
合著地址就是純音譯,
Genplas=根普拉?!

還有一些產品,聲稱藥房有在港府名單上註冊過。大家都知道,註冊過的標誌長這樣:

但是,有一款產品盒子上的標誌長這樣:

圖源:香港01
根據公司註冊處的紀錄來看,現在有近200間註冊公司用“香港大藥房”作為名字開頭。

圖源:香港01
更巧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兩年成立的。

既然說“香港大藥房”不是真的香港品牌,那是哪裡的呢?
河北的、河南的…反正不是香港的。


圖源:香港01
不僅如此,連品牌介紹的圖片也是P的,這個“香港大藥房”幾個字的P圖痕跡未免太明顯:

圖源:網路
還有這一張,甚至街景都不是香港,是曼谷…

圖源:網路
此時,圈妹腦海中浮現了這張表情包:

你別看這些“香港大藥房”是由不同公司經營的,但是他們的品牌故事,卻是幾乎一模一樣:

圖源:網路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眼熟?
因為這是人家屈臣氏集團的品牌故事:


圖源:屈臣氏集團官網
屈臣氏那邊也得知了這件事,並表示有關公司及其產品和屈臣氏沒有任何關係,目前正透過法律途徑調查及處理相關事宜。
內地網友早已察覺
其實內地網友對類似品牌,早在5個月之前就已經有所察覺了。
起因是有一家名為“香港*藥房”在直播賣藥,但是身後的牌匾上卻寫的是繁體字的
“香港大樂房”:

圖源:抖音使用者@小燕子
評論區也有網友現身說法,一問主播生產地址就會
被踢出直播間:

圖源:抖音
而且,
內地各大電商平臺
的“香港大藥房”都是一抓一大把:

圖源:香港01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所謂的“香港大藥房”還發影片相互“打假”,都聲稱僅自己一家正版:

圖源:抖音使用者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些藥
真的安全嗎?
成分不清
現在香港《中醫藥條例》中對中成藥的定義,有個很重要的一點是產品的有效成份得是純粹的中成藥。
如果產品添加了維他命E或酵素等非中藥成分,那就不符合要求,自然也就無需按照相關法規註冊。

圖源:網路
香港相關專家表示,這類產品處於香港法規的“灰色地帶”。

圖源:香港01
其中,某家“香港大藥房”有一款透骨膏,配方中含有馬錢子,但未明確標明是未經炮製的“生馬錢子”,還是經過炮製的“制馬錢子”。
別看只差一個字,但是這點至關重要。
因為“生馬錢子”屬於毒性或烈性中藥,而“制馬錢子”則藥性較強、副作用較大。

圖源:香港01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另一款“斷癢王”,其包裝並未說明所使用的是“生狼毒”還是“制狼毒”。
這就很嚇人了…

香港衛生署強調,凡是屬於“藥劑製品”或“中成藥”的產品,必須符合安全、品質及效能要求,並完成註冊後才可合法銷售。

圖源:香港01
同時,衛生署表示已建立市場監察機制,一旦發現違規,會立即展開調查,必要時會聯同相關執法部門採取行動。
此外,HKTVmall在收到查詢後,已將相關產品下架並展開詳細調查,若發現違規情況,將對商戶作出處罰。
大家在買藥時也要留個心眼,最好是在靠譜藥劑師建議下進行購買!

最後,圈妹想問問大家,
你對這種“偽港產藥”的行為怎麼看?


本文作者

*影像影音及新聞資料來自網路,本文由港漂圈原創,本文圖片影音及文字僅作分享,不作為商用,轉載請聯絡港漂圈公眾號(ID:gangpiaoquan)
參考資料:
1.《「香港大藥房」疑假相假歷史扮港產賣內地藥200間似名公司註冊》,香港01,2025-03-10
2.《每日雜誌|自封百年藥房聲稱食品香港手作內地網購平臺「香港」產品氾濫倡訂認證力保金漆》,星島頭條,2024-09-26
把港漂圈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推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