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僅有DeepSeek,這座超級城市,先一步挺起了AI產業的脊樑

作者 | 瓜片
年味兒尚未完全散去,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悄悄打響了。
DeepSeek橫空出世,全世界都將目光對準了中國人工智慧。又是駭客攻擊,又是下架停用,頻繁上演圍追堵截。
國產AI則迅速派出增援,集體“撐”DeepSeek三大運營商、晶片製造商、手機廠商、雲平臺,有算力的出算力,有資料的出資料,有技術的出技術。
這一幕,看得人熱血沸騰。而衝在最前面的,有一個熟悉而特殊的身影——深圳華為
大年初四這天,華為昇騰打響了國產AI晶片支援DeepSeek系列模型的第一槍。同日,華為雲宣佈上線DeepSeek R1/V3推理服務,成為國內最早支援DeepSeek-R1模型的雲服務商。
事實上,在DeepSeek成功“逆襲”引發轟動之前,中美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博弈已經進入深水區。華為更是承擔了美國對華科技戰的一半火力,屢次硬剛的背後,是一座超級城市長期默默擔當,挺起了中國科創和人工智慧產業的脊樑。
深圳——這座奇蹟之城、科創明星,正在醞釀改變世界、決勝未來的火種。
剛剛,深圳傳出大訊息:華為又公佈了一項AI專利
今年以來,華為公開的AI領域專利已達26項。以平均不到兩天產生一項AI專利的硬核效率狂奔突進,絲毫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
原聲鴻蒙、盤古大模型、麒麟晶片……這裡面每一樣拿出來,都代表了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天花板
但深圳不止一個華為。
20241022日,華為舉行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
截止2024年底,深圳擁有人工智慧企業超2200,產業鏈覆蓋晶片、模型、硬體及應用等全環節,形成以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引領,元象科技、兔展智慧等高成長性企業支撐,初創企業競相發展的雁陣式梯隊。
2019年創立於深圳的元戎啟行,是國內智駕領域的一匹黑馬。
去年以來,元戎啟行已與4家汽車主機廠達成量產合作,量產專案超10個,在城區高階智慧駕駛供應商市場中拿下近10%的市場份額成功殺入行業第一梯隊,與華為、Momenta並列。
就在昨天,“全球第一電動車企”比亞迪正式釋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首批21款車型稍後上市,邁出了智慧化的重要一步。此外,比亞迪“璇璣架構”也全面接入DeepSeek。
人工智慧“密度”最高的城市——這是《2024胡潤中國人工智能企業50強》對深圳的評價
在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的數量上,以及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企業分佈上,深圳均位居全國之首。
尤其是人形機器人領域,深圳更是遙遙領先。有觀察者總結,深圳不僅擁有騰訊、比亞迪這兩大巨頭,深圳還誕生了業內知名的“十三太保”:
星塵智慧、眾擎、逐際動力、帕西尼、數字華夏、智平方、肯綮科技、大象、優必選、樂聚、大族、戴盟、邁步。
DeepSeek爆火之前,“made in Shenzhen”的人形機器人先讓全世界震撼了一把。
一個身高170釐米,邁著輕盈自如步伐,在深圳街頭行走的人形機器人影片火爆出圈,引爆了海內外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不少人驚呼:步態太自然了!

英偉達高階AI研究科學家Jim Fan也被驚到了,忍不住發出疑問:“這是真的嗎?真不是Sora生成的嗎?”

這款驚豔全球的人形機器人,來自深圳眾擎機器人。它掌握了上下蹲、俯臥撐等多種人類動作,表現堪比國際運動健將。
更震撼的是,這款機器人成本控制在10萬以內,絕對是大殺器。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也誕生於深圳。該公司生產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1,是目前全球進入最多車廠實訓的人形機器人。
合作物件囊括了新能源汽車大半個版圖:蔚來汽車、東風柳汽、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極氪汽車、比亞迪……
深圳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深厚功力,撐起了“中國智造”的高度和深度。
新一輪大國博弈,正向著更深層次的產業、科技領域蔓延。
在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深圳正在扮演著比以往更關鍵的角色。
任正非曾說過,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DeepSeek的爆火,將資料和算力再次推向風口。
不誇張地說,算力的天花板,就是人工智慧進步的天花板。
肩負重要使命的深圳,早早就開始了佈局。2023年出臺《深圳市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5)》並提出:2025年,全市資料中心機架規模達50萬標準機架,算力算效水平顯著提高。
位於深圳的鵬城實驗室,承擔者研發與建設中國算力網的國家級任務。成功打造了國內首個全面自主可控的E級(即百億億次)智慧算力平臺——“鵬城雲腦
平臺基於自主可控的國產AI晶片打造,已經支撐了近千個國產人工智慧大模型的訓練和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因此獲得2025年度“IEEE社會基礎設施創新獎
去年,深圳市工業和資訊化局、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協調鵬城實驗室,面向全市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免費人工智慧算力。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下一個人工智慧領域的“超級新星”,將會誕生在深圳?
在深圳,科技巨頭們爭當AI基礎設施的建設者。
人工智慧框架,被稱為“AI時代的作業系統與軟體底座”。而華為正在成為底座構築者
昇思MindSpore2020年開源以來,目前已孵化、支援50多個國內外主流大模型。先前的預測顯示,2024年中國AI框架新增市場中,華為昇思份額將達到30%

昇思人工智慧框架峰會現場

當人們還在討論DeepSeek囤了多少張英偉達晶片的時候,華為專為AI訓練和推理設計的高效能晶片——華為昇騰910系列,可以在一定程度平替英偉達。
當有人質疑深圳在AI時代“慢下來”的時候,深圳用堅定步伐作出無聲回答,默默扛起了國之重任。
深圳,憑什麼當此重任?
放眼全球,以深圳為首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配套的完備程度是數一數二的。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在深圳南山區,集聚了超過2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機構,形成以龍頭整機為引領,軟體演算法、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的態勢。
連英偉達CEO黃仁勳也感嘆:“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唯一同時匯聚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地區,發展機器人,大灣區條件得天獨厚。”
這一切背後,是深圳作為“工業第一城”,製造業當家的深厚底蘊。
作為國內人工智慧“密度”最高的城市,深圳超高的“科創密度”,為“賽博朋克”變為現實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2024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去年突破了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科技濃度”位列全國城市第一。
相比其他城市,深圳還有個鮮明的特點:民營企業活躍,企業是創新的絕對主體。
最新統計顯示,深圳企業R&D經費投入達到了2085.78億元,佔全社會研發投入的93.3%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
有人曾總結過,深圳的科技創新呈現出“690%”現象:
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於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專案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
光是比亞迪一家,累計研發投入超1600億元,技術研發人員近11萬人,是全球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
比亞迪總部的“專利牆”和“工匠牆”。《南方》雜誌記者葉石界/
這硬核的一面,是深圳得以突破封鎖、跟世界一流科技大廠“掰手腕”的重要保證。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談到深圳的發展經驗時,曾經精準地指出: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成就了“深圳奇蹟”。
深圳在AI時代的強勢崛起,同樣離不開這個重要的底層邏輯。
簡單來說,企業有難事,政府不放手。企業沒有事,政府不插手;企業有好事,政府不伸手。
如今的深圳“科創四巨頭”: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清一色的民營企業,而且都是從一粒種子成長為參天巨樹的經典案例。
大疆創始人汪滔曾說:“2008年政府資金的扶持政策,讓我們第一次搬進了寬敞的辦公室。”
近年來,在頂層設計上,深圳持續為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鋪路”。
早在2022年,就出臺了我國首部人工智慧產業專項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慧產業促進條例》。2024年,人工智慧升格為深圳“20+8”產業叢集中的獨立叢集,人工智慧產業辦公室正式成立,各種政策和資源傾斜給到位。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科技,特別是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往往需要持續高強度地投入。
深圳國資國企集結旗下多個產業基金,打造了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多層次“耐心資本”。
2024年,深投控、深創投集團聯合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和20億元科創種子基金,成功孵化潛在獨角獸企業160餘家。
相關負責人表示:“種子階段是市場失靈最為嚴重的階段,越是市場覆蓋不到的地方,越需要政府有所作為,沒人敢投的好專案,我們投。”
要知道,初創公司和中小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和冒險基因,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先有了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通過了中小企業投資法案,才有了60-70年代美國風險資本開始大量投資電子和計算機行業的初創公司,最終促成了矽谷的崛起。
如今在深圳,很可能孕育著中國攀爬“科技樹”的未來希望。
過去一年裡,深圳“AI天團”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同比增長約35%,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增長31.8%,為區域經濟總量增長5.8%帶來強勁的“新質”動能。
2025年伊始,深圳又提出深化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提升源頭創新能力等舉措,開啟全速衝刺模式。
最讓我驚喜的是,在多個領域遙遙領先的深圳,居然還在拼命補短板。
過去十年,深圳幾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拼命建高校。現如今,擁有高校數量達到17所,8所高校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6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44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今年1月,深圳提出加大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支援力度,每年投入最高3億元,聚焦人工智慧的數學原理、基礎架構、核心演算法等前沿方向和相關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
繼續朝著“六邊形戰士”的方向狂奔突進,深圳生動演繹了什麼叫“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未來產業,事關未來。我想,正因為深圳承載著無數期待和夢想,因而才不敢鬆懈一分一秒。
DeepSeek今天在科技圈“嘎嘎亂殺”,凝結了無數創業者與科技人員智慧與汗水的結晶。離不開過去這些年裡,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創企業風雨兼程,也離不開深圳為首的科創強市,提供堅強的後盾。
數年之前,美國接連制裁中興、華為、大疆等多個企業。而現在,華為正在支援DeepSeek。中國科創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這是一部蕩氣迴腸的史詩,也是一個偉大的開始。向著未來出發,我們需要更多的“深圳”,也會有越來越多華為和DeepSeek。
雖遠,行則必至。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