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那個花83元窮遊西藏的姑娘,現在活成了這樣….

如果不考慮經濟壓力,應該沒有人不愛旅行。
所以,旅行博主也不是一個誰都能做的職業,畢竟能夠支撐起這一部分經費的人,也都是有一定的家底。
可憑藉“83元遊西藏”轟動一時的張小硯,並非出身於富貴之家,而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張小硯的家庭條件並不好,高中都沒讀完就不得不出來打工,那年她才十五歲。
她懷揣著媽媽給買的一張船票,一個人來到了大城市,年輕氣盛的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在這裡闖出一片天地。
可現實就是很現實,沒學歷,年紀小,大公司不敢要,也不會要,所以她只能幹些零活。
端過盤子,擺過地攤,做過銷售……賺不到大錢,但她一直在認真存錢,因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她,願望就是見識這個世界的更多面。

每隔半年,她就會換一個城市,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
這種漂泊的日子,不僅沒有讓她退縮,反而讓她越來越強,她找到的工作越來越好,還在這種流動的生活中學會了畫畫和英語。
雖然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足夠支撐她實現心中的渴望。
然而,這一切平靜的生活,在2008年那場汶川大地震後徹底改變了。
那場天災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也讓她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
那時候,張小硯正好在四川生活,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她第一次感受到死亡近在咫尺,當時,來自全國的志願者奔赴汶川,她也成為第一批賑災隊伍的一員。
現場的慘烈景象遠超她的想象,災民的悲鳴、倒塌的房屋,被夷為平地的校園,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因為她很小就輟學出來打工,她一直後悔沒能接受更多教育,她也不忍心看到這些孩子失去讀書的機會。 
於是,她毫無保留地拿出自己全部積蓄,在汶川建了7所帳篷學校和一所幼兒園。

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她和這些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紐帶。


2009年,她原本打算回汶川看看孩子們,沒想到等著自己的是一路坎坷,先是橋斷了,緊接著又碰上塌方,去汶川的路全給堵死了。
“既然這樣,那就乾脆改道吧,反正拉薩也惦記很久了。”
就這麼著,她二話不說,用攢下的那點錢買了輛摩托,直接朝著西藏出發了。
踏上前往西藏的旅程,路途並不平坦。
懸崖峭壁、坑窪的爛路、叢生的毒草、兇猛的惡狗、無處不在的螞蝗,甚至還有遭遇打劫的風險……種種艱難險阻接踵而至,但幸運的是,她最終平安抵達了目的地。
當她踏入西藏的土地時,身上僅剩2元錢。面對路邊乞討的人,她稍作思索,還是將這兩枚硬幣遞了出去。
身無分文的她,不願向人伸手求助,想到自己曾讀過一些書,她靈機一動,決定用知識來換取生活所需。
在大昭寺門口,她向人借了一個喇叭,每當有路人經過,她便繪聲繪色地講述起書中的故事。
沒想到,這個看似平凡的小姑娘竟有如此才華,沒多久就掙了114塊8毛錢。
攢到一些錢,她決定這時候返回成都,她背上行囊,沿著綿長的318川藏線朝著成都的方向走去。
每當遇到願意讓她搭一程的司機,她便主動幫忙搬貨,用雙手的勞作表達心底的謝意。
偶遇路旁的喇嘛,她也不吝嗇自己的力氣,背起沉重的柴火,換得一塊熱騰騰的餅,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 
走走停停,時而與山川對話,時而與風塵為伴,70多天抵達了成都,身上還剩31塊錢,一路上只花了83元。
對她而言,這段旅程就像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收穫的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經歷和回憶。
但是83元遊西藏的故事,讓她像是一段傳奇一樣,在網路上不斷傳播。
她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這本《走吧,張小硯》讓很多人看到了嚮往的生活。
這之後,她經常接受訪談,書也賣到脫銷,財富的洪流已不再是她需要擔憂的,但她並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聲名鵲起而迷失本心。
她將賺到的版稅,一半用在了汶川的孩子身上,另一半留給了自己的“江湖”。
隨後,她宣佈要隱居山林,遠離塵囂。
臨行前,她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給我講一個好故事,送一罈酒。沒故事的人,就以勞力換,或者帶些下酒菜也行。”
言罷,便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再無音訊。
這期間,關於她的猜測有很多種版本,但基本都是惡意的猜測,一直到十多年後,真相才浮出水面,為這段傳奇畫上了一個句號。
原來,出來闖了這麼多年的她,心底始終還是忘不掉鄉村田園生活的愜意。
她一直想回到鄉村,但基於生機問題一直在找一個時機,攢下足夠的資金後,她就想到了學習釀酒。
為了尋覓最理想的釀酒之地,她幾乎踏遍全國的深山密林,執著尋找一處擁有山泉、氣候適宜,山林環繞的完美之地。
最終,她來到廬山腳下的桃花源村,在這裡找到了她心中最完美的釀酒勝地。
起初,剛剛接觸釀酒,她對火候和時間的掌控一無所知。
每當她向師傅請教,師傅總是淡然一笑,說:“你要嘗,嚐了就明白了。”
這句話,也成了她的釀酒信條。
於是,每到酒釀接近完成時,她就會反覆品嚐,嘗試著從每一口酒中領悟到最佳的奧秘。
儘管常常因此醉意朦朧,但她認為每一次醉意,都是自己與釀酒工藝的深度對話。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成功釀造出自己滿意的酒,她給這個酒起了一個詩意的名字“一夢”。
“一個人,一個夢,一罈酒,我要為許多人的夢,釀一罈最好的酒,願以此酒,鼓勵他人成就生活的夢。”
自此之後,她的生活都圍繞著酒轉,釀造的酒也會根據四季來釀造四季的味道。
桃花如霞,春釀的醇香在微風中悄然醞釀。
一盞溫酒,輕輕入口,舌尖流轉的暖意,彷彿時光在杯中沉澱。
呼吸著山野的靈氣,心中澄明,萬物皆靜。
秋釀的瓊漿,入口綿柔,好似秋日的金黃在舌尖綻放。
歲月流轉,她隱退於旅行圈,卻在另一個天地間點燃了新的傳奇。

這一股酒香也從山間飄至山下,吸引了無數人前來,只為討一碗她的故事。


甚至連央視都慕名前來拍攝她的故事,也被她的規矩婉拒,原因就是他們來的時候沒有帶下酒菜。
後來,央視帶著下酒菜二次前來,才完成了拍攝。
在這喧囂的塵世中,她獨守一方淨土,在自己的江湖裡,過著“把酒當歌”的詩意人生。 
她的江湖,沒有刀光劍影,只有酒香與詩韻。
無論是晨曦初露,還是暮色四合,她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將平凡的日子釀成詩意的篇章。
她的世界裡,酒是知己,詩是伴侶。
無論世間多嘈雜,她始終在自己的天地裡,以酒為筆,以詩為墨,書寫著屬於她的自在和灑脫。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