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葉珂,是黃曉明先生剛官宣不久的新女友。
本來大家以為她只是個拿腔拿調的網紅,沒想到竟是命運的寵兒,都這樣了還能被男朋友不離不棄著,甚至黃先生還對網友說:“謝謝你們還能過來陪著我”。
當一個男人如同被下了降頭一般,對丟人現眼報以感恩的心,如果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就只能說明絕對是真愛了。
各位,摸著咱們的雙下巴想一下,我們的老公能這樣無底線地站我們嗎?難說,也許是我們吃蛋糕都不用經過口腔和鼻腔,都是一口悶,直衝天靈蓋。
粗魯,比在學校上廁所還粗魯。


現在網友都管葉珂的語錄叫「走近珂學」。
很多人問:“為什麼黃曉明會喜歡這種女人?”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是男人。
不客氣地說,其實至少有80%的男性網友,如果給他一丁點機會他都可能會去貼這位“女企業家”。哪怕他們現在也在網上嘲笑譏諷,那只是因為他們“得不到”而已。

黃教主不一樣,他不普通,也不自信,所以他得到了葉珂。
為什麼男性好這一口?你會百思不得其解。
男人不喜歡太聰明的,也不喜歡完全無腦的,但他們喜歡這種100%客體思維的女人。
啥叫客體思維,抽象點說就是“我完全以你怎麼看我來定義我怎麼看我”。
這對男性來說(尤其是有點大男子主義的男人)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這種快樂,你們怎麼會懂。
其實大部分女網紅的生存法則都是踩在大多男性的審美點和趣味點上。只不過現在這樣的網紅太多,葉珂不是什麼獨one無two的女主播了,少一個不少,所以她被拎出來當笑話。

作為一個潛心研究心理學,尤其是研究精神分析的女人,我想說,如果弗洛伊德還在,她會想盡辦法把葉珂neng過去當研究物件。
她太有學術價值了。
眾所周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之所以飽受心理學領域詬病,就是因為他缺乏實驗,缺少真實資料。
有葉珂就好辦多了。
“力比多”缺失,“性驅力”失調,“認知”失衡,“自我本我超我”自相殘殺,
一個集萬千證據於一身的案例,活生生地天天在直播。
弗洛伊德每天拿個小本本記記記,看了十天直播,一套經典文獻就能誕生了。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薛定諤的貓,華生的小艾爾伯特一樣,弗洛伊德應該擁有他的葉珂。

葉珂,一個表面“富麗堂皇”的女人,公開談及「覺得上廁所很粗魯」。
她說小時候能在學校憋一天,不上廁所。
這就是典型客體思維。什麼人會以犧牲自己的如廁需求來換取別人評價她粗魯不粗魯呢?——沒有自我意識、完全用客體視角取代主體視角,就會這樣。
她上不上廁所我不知道,但“標榜自己不上廁所”可能出現在小仙女手冊必考題裡,因為高貴和不與凡人做類似的事,對她們來說只是入門級人設。
她甚至會把“吃一口自己正在賣的蛋糕”稱之為“給大家示範一下”……這也是典型客體自戀。這是要多麼自視甚高,才能以一種普度眾生的俯瞰視角來“示範吃蛋糕”。

光吃不拉,是你對減少地球碳排放作出的最大貢獻。
所以,仙女不做粗魯事,就算她肚子不舒服了,也頂多微la,la個40%,差不多了。

從醫學上說,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會有:1. 便秘。2. 痔瘡。3. 腸脹氣。4. 腸梗阻。5. 肝功能受損。6. 形成心理問題。
閉環形成了——不拉屎導致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又導致不拉屎。
這裡要開始正題了——走進精神珂學。
弗洛伊德他老人家這輩子研究一個東西,叫“性驅力理論”,這個理論裡有一個詞叫“力比多”。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都是被性驅力驅動的,你哪方面需求未滿,就說你力比多欠缺。
此處如果讓葉珂看到,她可能又會說:“性驅力?好粗魯,好羞恥”……不好意思,這裡的性驅力不是sex,是指人的本能需求,包括吃飯睡覺拉屎一類。
給弗洛伊德一個樣本,告訴他:“這個樣本對拉屎這一正常生理現象感到羞恥”,弗洛伊德直接就能回答你:“此人早期的性驅力發展出現了問題。”
一個人幼年性驅力發展包括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等。
一個小孩在口唇期,你不給他吃足夠的母乳,或者從沒得到過“奶嘴滿足”,這一方面的力比多缺失,長大後很有可能口唇需求過盛,例如貪吃,酗酒,追求口腹之慾等等。
一個小孩如果在肛門期經歷了過度的限制、懲罰或羞恥經歷,與排便控制相關的體驗給過你不好的記憶,長大後就可能會感到如廁羞恥。
總結下來就是:這孩子當年肛門期可能力比多嚴重缺失。

這樣的認知也很有可能受到過不良的人際關係影響,比如在親密關係中的挫敗,認為只有可以大鳴大放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東西才是好的自我,不能在他人面前展現的東西都是齷齪的、不可見人的、噁心的、羞恥的自我。
在學校突然想上廁所——哎呀突然的自我——哎呀好猥瑣。
閉環又形成了。
所以你看起來葉珂整天光鮮亮麗在那詞不達意,營造著富婆的精緻生活,即便微do的那40%,也掩蓋不住她底色裡極有可能並不健康的、缺愛的成長環境;沒有被正確引導和啟蒙過的性意識;以及複雜且糾葛的成長曆程和略帶灰暗的親密關係……

再來分析一下,她為何認為伍佰《突然的自我》很猥瑣,陶喆和蔡依林《今天你要嫁給我》很丟人?
首先,不要想太多,很有可能就是非常簡單的原因:
詞彙量太少!
當一個人頭腦空得連小學生都不如,在一些需要對事進行描述的時刻,他們會侷促地搜尋形容詞,平時使用頻率最高和最快進入大腦前額葉的詞,就會被脫口而出。
“猥瑣”,“丟人”,大機率正是她為數不多的詞彙量裡的top2。
正如她形容蛋糕成分的時候脫口而出“淡奶香和奶香”,證明她名詞的詞彙量同樣不多。

拋開詞彙量,再從心理角度深入分析一下。
通常來說,一個有正常自我認知的人,聽到一首歌的時候,往往更願意讓這首歌“高於生活”。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說,人有本我、自我、超我。平時我們看到的別人展現給我們看的那一部分都是超我,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自我可能在水面以下,而本我深埋在只有自己看得到的海底。
人類創造音樂,就是給“超我”那一部分代言,拔高自己處於俗世生活中的卑微感,用歌曲寄託情懷啥的。
大家可以去想一下,什麼樣的人群才喜歡把一些原本正常甚至高尚的歌詞,渡上一層猥瑣的邊,把它們想象成不堪的內容呢?
通常這類人可能有幾個特徵:1. 文化程度極低;2. 交友圈子很low;3. 認為降低底線是一種社交捷徑。

可能你想到了三十八線小縣城某些不學無術、不務正業、吊兒郎當、自以為特立獨行實則幼稚可笑的殺馬特小混混。
你無論給他誰的歌,他都可能很習慣地給你改編成“猥瑣小曲”,久而久之,用下三路思考,碾壓了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
所以,毫無疑問,很多歌在這類人眼裡只要稍加扭曲,都可能給你往猥瑣裡帶。“起又落”猥瑣,“今天你要嫁給我”丟人,那麼她到底代入了怎樣的聯想?不言而喻。
弗洛伊德看到這類人就知道——
不是原生家庭缺愛,就是從小被人帶壞
。
當一個女性習慣於這樣的思維方式,除了客體思維慣性,也不排除以下可能性:1. 她的早期或初次異性社交圈很低俗;2. 她的性教育啟蒙或性活動經驗不夠健康;3. 她恰恰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接近或討好男性,因為她以為男人都是這樣的。

客體思維、男性中心論,就是這一切表象的根源。
有人說一部分女人的價值觀出現問題,確實存在,但更多的是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潛移默化的引導 ,讓她們淪陷而不自知,還以為自己是主流。
她們可能終其一生都在靠著歸順於男性的偏好和要求來改造自己,然後各方面都依賴於男性,但又特別想顯得自己非常獨立。
整天標榜自己是“女企業家”的網紅,我差點沒被她們笑死。
費了好大功夫把自己整成“男人喜歡的尖下巴、黑長直和大胸”,又好不容易練就了“男人喜歡的一招一式比如捂嘴、撩發和眨眼”,還不遺餘力靠著以上這些傍上了她們以為“只為她神魂顛倒”的“成功男士”,然後用所剩無幾的大腦餘額扮演著“我是獨立女性和奮發圖強的企業家”……

所以,其實大家也不要嘲諷黃曉明沒眼光啥的。
怎麼能沒有呢?他不但有,而且他的眼光很有代表性。
再說,在真愛面前,丟人又算什麼呢。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