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何對格陵蘭島“念念不忘”?美國奪島計劃醞釀已久

本週特朗普再次公開表示:一定要得到格陵蘭島。特朗普稱格陵蘭島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甚至是國際安全都至關重要,因此無論怎樣,美國都會得到它。
特朗普重申:“我認為,不管怎樣,我們都會得到它。我們會得到它。我們會保護你們的安全,讓你們富裕起來,我們會一起把格陵蘭島帶到你們從未想象過的高度。格陵蘭島人口很少,但土地面積非常大,對軍事安全非常非常重要。” 他還對格陵蘭島的居民直接喊話,歡迎他們加入美國。“我們堅決支援你們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如果你們選擇,我們歡迎你們加入美國。我們會讓你們富起來”
格陵蘭島主要政黨領導人佩萊·布羅伯格表示:“我們是否致富取決於我們自己。”格陵蘭島的總理穆特·布魯普·埃格德週三在臉書回擊道:“美國人和他們的領導人必須明白這一點。我們不是用來出售的,也不能被輕易奪走。我們的未來將由格陵蘭人自己決定。”

埃格德

其實,特朗普自第一任期以來就一直在談論獲得北冰洋大島格陵蘭島。這次贏下大選以後更是反覆提到美國想要得到格陵蘭島,透過購買甚至是武力手段。1月初,記者問特朗普是否會排除使用“軍事或經濟脅迫”來獲得格陵蘭島或巴拿馬運河,特朗普回答:“不,我無法保證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但我可以這樣說:我們需要它們來確保經濟安全。”
獨特的地緣政治地位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約為美國的五分之一,是德克薩斯州的三倍,島嶼的大部分被格陵蘭冰蓋覆蓋。人口只有約5.68萬人,曾是丹麥殖民地,現在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擁有自己的民選政府。格陵蘭島的地緣政治位置獨特,位於美國和歐洲之間,首都努克距離紐約比距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更近。
從地理上看,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與歐洲最短的航線上。連線東亞主要港口與歐洲和大西洋的西北航道沿著其海岸延伸,該島是格陵蘭-冰島-英國豁口的一部分。連線東亞,俄羅斯和歐洲的北海航道也經過格陵蘭海域。這兩條航道都比現在穿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線短了非常多,所以格陵蘭是一個非常具有戰略價值的海上區域。
由於氣候變化,覆蓋格陵蘭島大部分地區的冰層不斷消融,因此格陵蘭島具有更多發展航運和貿易路線的潛力。如果冰層融化,將重塑全球海岸線,並可能改變氣候模式。據北極理事會稱,截至 2024 年的十年間,北極航運量增長了 37%,部分原因是冰融化。
幾年前,一艘俄羅斯商船在冬季首次穿越了北海航道。西方國家已經對俄羅斯利用這條航道加強其在北大西洋的存在表示擔憂。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高階研究員烏爾裡克·普拉姆·加德表示,長期以來,該島一直被視為美國安全的關鍵,尤其是抵禦俄羅斯的潛在攻擊。美國熱衷於確保沒有敵對大國控制格陵蘭島,因為它可能成為攻擊美國的立足點。
富含稀有礦物
倫敦大學地緣政治學教授克勞斯·多茲表示,對特朗普來說更有吸引力的可能是格陵蘭島豐富的自然資源。格陵蘭島的冰層下還蘊藏了寶貴稀土礦產、以及數十億桶未開發的石油。前美國國務院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何塞·費爾南德斯 (Jose W. Fernandez) 去年11月在格陵蘭島舉行的礦產安全夥伴關係活動上表示,這些包括稀土元素在內的礦產資源“僅得到了輕微的勘探和開發”。
何塞·費爾南德斯
根據丹麥和格陵蘭地質勘探局礦物與材料中心2023年對格陵蘭島資源的評估報告,格陵蘭島可能擁有多達 31 種不同礦物的儲量,其中包括鋰和石墨,這兩種礦物都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必需的。目前鋰產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智利和中國,而中國則生產了全球約65%的石墨。格陵蘭島還有可能提供大量稀土礦物,如釹,用於製造電動機中使用的磁鐵。目前,中國生產大約70%的稀土元素。
費爾南德斯指出:“目前,世界過於依賴少數幾個參與者來開採和加工許多關鍵礦物。”倫敦大學地緣政治學教授克勞斯·多茲表示:“毫無疑問,特朗普及其顧問非常擔心中國似乎擁有的壟斷地位。”

據瑞士報紙《新蘇黎世報》報道,稀土礦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居高不下。不過,在格陵蘭開採稀土礦仍面臨重大障礙,包括環境和成本問題。
美國對格陵蘭島覬覦已久
特朗普不是第一位提出購買格陵蘭島想法的美國總統。美國對格陵蘭島的迷戀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末,當時的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於 1867 年以 720 萬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購買了阿拉斯加,便開始將格陵蘭島和冰島視為潛在的美國領土。
1868 年,西沃德委託撰寫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動物資源和“礦產資源”,而西沃德本人也覬覦加拿大。報告稱,格陵蘭島的歸屬也可能迫使加拿大(位於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之間)成為美國的一部分。
儘管西沃德的競標失敗了,但美國人的興趣依然存在。1910 年,美國駐丹麥大使莫里斯·伊根提出了一項大膽而複雜的交易:美國用菲律賓的棉蘭老島與丹麥交換格陵蘭島和丹麥西印度群島。然後丹麥人再用棉蘭老島去和德國交換土地。但這次計劃再次失敗。
格陵蘭島在戰爭中的作用
格陵蘭島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備受關注。1940 年德國佔領丹麥後,美國根據門羅主義採取行動保護該島,該主義警告歐洲列強不要向西半球擴張。
1941 年 4 月,美國與丹麥大使簽署了“格陵蘭島防禦”協議,該協議授予美國在該島上建造和使用軍事基地的權利。該島的冰晶石礦藏對飛機生產至關重要,成為一項關鍵資源。格陵蘭島的氣象站對於預測歐洲的天氣狀況也至關重要,有助於盟軍的計劃。
1945 年 5 月納粹德國投降後,丹麥人以為美軍會收拾行囊回國。但他們卻想留在原地。美國退休外交官、現任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階研究員的布倫特·哈特表示:“由於這件事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有點不願意這麼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將注意力轉向了一個新的潛在威脅:蘇聯。在冷戰醞釀之際,美國陸軍和海軍軍官意識到格陵蘭島位於北極地區的重要性,因為它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中點。
1946 年,美國國務院官員約翰·希克森報告稱,美國軍方領導人認為格陵蘭島“對美國安全不可或缺”。美聯社報道美國曾秘密提議向丹麥支付 1 億美元黃金換取格陵蘭島,還曾考慮用阿拉斯加巴羅角地區富含石油的土地換取格陵蘭島的部分地區。哈特表示這一提議震驚了丹麥政府。時任丹麥外交部長古斯塔夫·拉斯穆森說:“雖然我們欠美國很多,但我不覺得我們欠他們整個格陵蘭島。”
1951年,美國與丹麥達成新協議,美國可以繼續在格陵蘭島開展活動並設立軍事基地。這一安排加強了格陵蘭島在冷戰期間在跨大西洋防禦中的戰略作用。根據 1951 年的防禦條約,美國在格陵蘭島西北部獲得了一個空軍基地,現在稱為皮圖菲克太空基地。該基地位於莫斯科和紐約之間,是美國武裝部隊最北端的前哨基地,配備了導彈預警系統。

推動格陵蘭獨立?
格陵蘭人中的大多數都是因紐特原住民。他們以自己的文化和傳統為傲,正是這些文化和傳統幫助他們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了幾個世紀。300年前,丹麥殖民了格陵蘭島。儘管格陵蘭島於1979年贏得自治,並透過議會進行自治,但丹麥至今仍控制著該島的外交和防務政策。格陵蘭島的經濟依賴於漁業和其他產業,以及丹麥每年約6億美元的援助。
丹麥和格陵蘭政府都強烈反對特朗普購買格陵蘭島的想法。格陵蘭總理穆特·埃格德 12 月底 在 Facebook 上發帖稱:“我們不是用來買賣的,也永遠不會用來買賣。我們絕不能輸掉我們多年來為自由而奮鬥的鬥爭。”本週,丹麥國防部長堅決否認格陵蘭加入美國的想法,表示這“不會發生”
不過,特朗普的言論對格陵蘭來說正值一個有趣的時刻。格陵蘭島由因紐特人領導的政府最近一直在加大脫離丹麥的獨立要求。格陵蘭總理埃格德在新年致辭中呼籲擺脫“殖民時代的枷鎖”。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關注也讓格陵蘭人更多的思考獨立。
格陵蘭人覺得他們受丹麥控制太久了,但同時他們不希望有新的殖民統治者,尤其是更大、更專橫的殖民者。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格陵蘭島中 85% 的人不想成為美國的一部分。格陵蘭小鎮伊盧利薩特的市長帕勒·耶裡米亞森對於特朗普的想法表示:“他來了我們能做什麼?我們不想成為美國人。我們不想成為歐洲人。我們想成為格陵蘭人。”
根據丹麥和格陵蘭法律,該島有權舉行獨立公投。但格陵蘭至今尚未舉行公投,原因很簡單。格陵蘭的經濟規模很小,主要依賴漁業,每年仍依賴丹麥數億美元的援助。這些援助用於修建良好的道路、廉價的汽油、優質的學校和免費的醫療。格陵蘭島需要擺脫對丹麥的經濟援助依賴才有機會實現獨立。
根據《紐約時報》對格陵蘭島居民的採訪,對格陵蘭人來說,重要的是他們強烈的身份認同感。他們來自一個少數群體,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荒涼而美麗的家園生存。他們為自己的冰山、代表太陽和冰的紅白相間的旗幟以及冰釣和狗拉雪橇等傳統感到自豪。他們希望確保無論歷史的下一篇章發生什麼,他們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