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獨立意味著什麼?

在冰天雪地之中,格陵蘭當地民眾迎來了四年一度的議會選舉,超過2.8萬名選民在此次選舉中投票,投票率高達70.9%。
最新結果顯示,在這屆投票率明顯高於往屆的議會選舉中,主張漸進式脫離丹麥獨立的反對黨民主黨獲得30%的選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自治領地,擁有高度自治權,僅國防和外交事務由丹麥政府掌管,目前格陵蘭自治政府約一半的收入來自丹麥補助(每年約5億美元),同時在丹麥國會派駐有兩名議員。
說來真是滑稽,早些年間有誰會去關注格陵蘭島的選舉呢?
可如今Trump對強佔該島躍躍欲試,使得格陵蘭大選讓歐洲和丹麥十分緊張,一時竟成為關注焦點。
格陵蘭島大選競選海報。格陵蘭島有大約57000名公民,其中大多數是土著因紐特人,他們是歐盟公民和丹麥國民。
獲勝政黨歡呼慶祝,得知訊息後Trump稱“選舉結果對美國有利”。
此次選舉中,主張緩慢脫離丹麥獨立的民主黨拿下三成選票,尋求儘快獨立的民族主義政黨方向黨支援率也飆升,拿下近四分之一選票。
而目前執政的因紐特人共同體黨及其合作伙伴前進黨只獲得36%的選票,大幅低於2021年的66.1%。
不難體會,由於Trump一再發表關於收購該島的言論,間接推動了其從丹麥獲得更大自治權甚至獨立的願望。
現階段格陵蘭議會共有31個席位,因沒有任何政黨贏得過半席次,接下來一段時間各政黨將展開談判,組建執政聯盟。
根據自治權法,格陵蘭可以單方面啟動獨立程式,不過首先得與丹麥政府談判達成協議,再經格陵蘭議會透過,接著還須獲得格陵蘭公民投票支援,最後經丹麥國會表決才算走完整個程式。
可以這樣講,如果格陵蘭島真的獨立成為“格陵蘭共和國”,其加入美國的可能性將升高,因為以格陵蘭自己的財政情況根本無法維繫當前生活水準,必須再找一個“大腿”抱緊。
即便最終不履行加入美國的法律程式,也會事實上淪為“沒有名分的第51州”,就跟蘇聯時期的蒙古國一樣。
美國在格陵蘭島長期設有軍事基地,該基地成立於1951年,擁有約200名現役人員,主要裝置為一套導彈防禦系統和太空監視裝置,目的是為從俄羅斯方向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提供早期預警。
北極航道是國際地緣政治的熱門話題,一旦因氣候變暖導致該航道貫通,將對國際貿易乃至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認為,美國覬覦格陵蘭島的目的主要有三。
1、資源
近些年隨著氣溫上升,格陵蘭島上的礦產變得更容易開採,該島據說有約3850萬噸稀土氧化物,而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稀土氧化物總量也只有約1.2億噸。
除此之外,格陵蘭島還被認為擁有大量未開發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08年的一項估計顯示,格陵蘭島及周邊油氣儲量高達310億桶,不過該島出於環境問題在2021年禁止了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勘探,資料無法得到證實。
2、爭奪北極話語權
目前各國在北極地區的主權爭奪日趨激烈,擁有格陵蘭島可以幫助美國爭得在北極地區的霸主地位——格陵蘭島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島嶼,其廣闊領土領海是絕對話語權的象徵。
根據氣候學家的預計,覆蓋該島約80%面積的冰蓋正在加速融化,一旦北極航道貫通,將在亞洲、歐洲和北美之間開闢更短更快的貿易路線,而格陵蘭島則會被定位為新的國際海事中心。
從韓國釜山港到英國倫敦,北極航線(藍色)與傳統航線(紅色)。據測算,北方航線對日韓港口到西歐可節省約30%航程(相較蘇伊士運河),上海節省24%,廣州節省11%。
3、地緣戰略
格陵蘭島位於歐洲和北美之間,靠近北極和北大西洋,在軍事和國防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格陵蘭島所處位置是控制北極飛行交通要道的絕佳場所,尤其在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可以在格陵蘭島部署中短程導彈,同時前沿安置監控雷達乃至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以尋求本土的絕對安全。
根據威爾遜中心極地研究所所長Pincus的講法,“從導彈防禦、太空和全球競爭的角度來看,格陵蘭島都很重要”。
格陵蘭首府努克市。Trump威脅說,如果丹麥不割讓或出售格陵蘭島,將對丹麥徵收高額關稅。
位於加勒比海中的美屬維京群島。威爾遜政府1917年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從丹麥強行購買了美屬維爾京群島,主要也是出於軍事原因。
格陵蘭島固然是個寶貝,但Trump“追求”它的邏輯卻十分荒謬,按照美國方面的講法,獲得格陵蘭島是因為該島對其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3月13日,Trump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我認為(美國吞併格陵蘭島)將會發生,美國已在格陵蘭島有駐軍,也許你會看到越來越多計程車兵去那裡,我們真的需要它來保障國家安全。”
如果這套邏輯能夠成立,那普京2022年2月24日長篇大論的演講全白費了,什麼烏克蘭跟俄羅斯的歷史淵源,什麼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直接說烏克蘭對俄羅斯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就可以動手了。
當然,為了不落人口實,也有美國學者提出了一種折衷方案。
簡而言之,美國將尋求與格陵蘭島簽訂“自由聯合契約”,建立一種特殊關係,使該領土實行自治,但在經濟援助和國防方面與美國緊密相連。
1986年10月、11月和1994年10月,美國分別與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簽訂了類似條約。
根據協定,美國會為這些地區的公民提供國防、資金補助和社會服務(大部分託管國公民獲准在美國境內居住和工作),被保護國則允許美國徵用其土地作為軍事基地(基於協商),以及驅逐其他未獲得美國許可的軍事力量。
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現代版的“從屬國”或“領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