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這幾天,特朗普一反過去盛氣凌人的姿態,拼命向中方搖動橄欖枝。
首先是透過美國海關釋出對中方消費電子產品豁免125%關稅(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對美出口金額佔比約為20%左右)。
4月11日,特朗普甚至親自出馬,公開表態稱,很希望與中國就關稅達成協議。
對此中方反應卻是非常冷淡。
中國官方對於美方豁免中國消費電子產品關稅表態是——
這只是美方糾正自身錯誤走出的“一小步”。
央視媒體《玉淵潭天》則釋出文章稱——
美國濫施關稅傷害自身,要談判須拿出誠意。
很顯然,中方認為,現在不是特朗普想談就能談的,也不是特朗普豁免中國消費電子關稅就能談的!
美方還須進一步表現出“誠意”,雙方才有坐下來談判的可能。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中方對於特朗普的橄欖枝表現如此強硬與冷淡呢?
1 沒法玩
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特朗普這個人政治信譽極差。
如果不客氣的說,我甚至認為特朗普個人的政治信譽已經無限接近於0。
為什麼?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特朗普1.0時代的表現。
當時中美也是談談打打,貿易戰持續了近兩年。
這個過程中,特朗普充分表現出一副反覆無常、無視規則、立場不穩、信譽極差的嘴臉。
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兩個。
一個是我們劉鶴副總理經過艱難的談判終於對外宣佈中美達成協議。
但是第二天特朗普就發推特說不算數了!
第二個就是2019年12月中美白紙黑字簽訂了貿易協議。
中方開始源源不斷採購美方農產品與能源之後,新冠爆發,特朗普開始各種甩鍋汙衊中國。
關閉我國休斯頓大使館,在臺海搞事,蓬佩奧甚至準備在卸任前閃電竄訪臺灣。
如此種種惡劣的行為讓中方非常憤怒。
我記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連續幾天痛批蓬佩奧的幾宗罪。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蓬佩奧的這些罪行,實際上有很多不是蓬佩奧個人能幹得出來的。
我甚至覺得將蓬佩奧這個名字換成特朗普毫無違和感。
只是國家層面比較剋制,沒有直接對特朗普開火而已。
按道理,特朗普如此反覆無常毫無信譽的行為,中方完全有理由不執行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
但是中方就是格局大,在特朗普下臺之後,依然執行相關協議。
結果一年之後,拜登拱火下俄烏戰爭爆發。
歐洲停止採購俄羅斯能源,大規模採購美國的液化天然氣。
但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相當一部分產能因為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被中方鎖定。
在歐洲迫切需要能源過冬情況下(我們又可以採購廉價俄羅斯能源),中方只能含淚加價十倍將美國能源賣給歐洲,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案例說明,格局大信譽好的一方運氣都不會差,老天爺都要庇佑。
但是我們對特朗普的為人也算是深刻領教了。

這個人的政治信譽任何情況下高估都是給自己找麻煩。
這就是中方對特朗普的橄欖枝表現冷淡——
甚至要特朗普率先表達足夠的誠意才有可能談判的第一層原因。
第二層原因,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要價實在太離譜。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本質就是讓貿易順差國將自己的順差金額一半以上拿出來貢獻給美方。
以中美貿易為例。
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大致是5200億美元,對美進口大致是1600億美元,貿易順差是3600億美元左右。
這一次特朗普對華額外加徵54%關稅,並且要求中方不能報復。
按照美方的條件,意味著中方要保住對美5200億美元的出口,就要給美方貢獻整整2700億美元的關稅!
這個生意還怎麼做?
當然,這個2700億美元可能是國家層面買單,比如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加大出口退稅的力度等等;
可能是企業買單,要想盡一切辦法降本增效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商品在美國競爭力極強。
即便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關稅到145%的地步,中國對美出口的單位價格較低的產品依然有強大的競爭力。
這幾天我透過外貿口的朋友拿到一組資料,大家感受一下:
比如浙江工廠生產的咖啡杯,我們出廠價是0.8美元,在紐約超市標價是48美元;
中國工廠生產的藍牙耳機出批發廠價3美元,美國德州工廠出廠價是22美元;
義烏生產的LED燈泡報價0.5美元,而密西根工廠生產的同類產品報價是22美元;
深圳生產的空氣炸鍋59人民幣質保3年,芝加哥生產的同類產品報價是499美元質保半年。
也就是說,即便老美對我們加徵145%的關稅,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單價在50美元以下的依然有競爭力。
中國對美出口依然不會歸零。
所以,即便老美對華商品加徵145%的關稅,中國對美出口貿易大致會丟掉3000億美元左右,還能有2000億美元左右的銷售。
對比一下特朗普給我們的開價,大致就是——
中方如果要保住30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金額,就要給美方交納2700億美元的關稅!
這樣的條件談都沒辦法談。
中方還不如拿著這2700億美元啟用國內的消費市場。
這是中方對特朗普橄欖枝表現冷淡的第二層原因。
假如中國對美出口真損失3000億美元,這也不是小事,也會給我們外貿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與困難。
但是中方從不打無把握之戰。
中方現在對特朗普強硬與冷淡並不是說就放棄了對美3000億美元的出口。
某種意義上現在中方有較大把握未來逼著特朗普讓步釋放“誠意”,從而簽訂一個公平的貿易協議。
為什麼?
因為中方手裡還有隱藏的殺手鐧,這個殺手鐧直指特朗普的軟肋。
2 特朗普的軟肋
這個軟肋就是美債。
我在上一篇文章《特朗普為什麼慫了》分析了特朗普4月9日慫了的幾個原因。
一個是美債收益率暴漲,一個是歐盟強硬反制,實際這兩者就是同一塊硬幣的兩面。
今天換一個角度給大家捋一捋美債收益率暴漲背後的故事。
現在網路上流傳一篇小作文,大致是說美債收益率離奇暴漲背後是日本背刺。
這裡引用一下這篇流傳甚廣小作文:
據傳,有家日本量化基金,在特朗普上臺前,購入了一大筆美債。
然後為了提高收益率,他們反覆將這筆美債抵押給銀行,最後竟然加了60倍的槓桿。
這意味著,但凡美債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立刻爆倉。
放在平時,這種機率極小。
不幸的是遇到了特朗普,居然發動了一場震驚全球的關稅戰。
隨著美債劇烈波動,這家倒黴的日本量化基金瞬間破產。
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日本的金融機構開始爭相拋售美債砸盤,導致美債利率一夜上漲了二十幾個基點。
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但對美國政府來說,每上漲一個基點,他們就要多還360億的利息!
這將徹底拉爆特朗普政府的財政。
這個後果特朗普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承受的,所以他才會緊急叫停了對等關稅。
事後,華爾街一家投行經理還感激地表示:
日本人的自殺式拋售,拯救了世界!
寫這篇小作文指向的是日本農林中央金庫旗下的對沖基金。
但是這篇小作文的有幾個常識性錯誤:
首先美國國債利率上漲一個基點,美國政府需要增加的利息是36億美元而不是360億美元。
美國國債是36萬億,1%的利息就是3600億美元,而1個基點是1%的1%。
然後這個對沖基金持有的美債大致660億美元,一般來說做美債的對沖基金加槓桿的水平都是在50—100倍左右,60倍槓桿不算離譜。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農林中央金庫旗下的對沖基金是4月10日中午宣佈破產的,美債收益率是4月7日開始飆升的。
所以日本對沖基金的爆倉是美債收益率飆升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呢?

現在我們梳理一下這個過程。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基本常識:
正常情況下,股市與債市是一個蹺蹺板關係。
市場覺得經濟向好,資本一般都會選擇投資股市。
具體表現就是大家都拋售國債,然後就去買股票。
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債收益率上漲(拋售的人多了,不得不折價出售,導致債券票面收益率上漲),股市上漲;
當市場對經濟前景比較悲觀的時候,具體表現就是大家都拋售股票去買債券。
具體表示就是股市跌,債券收益率下降(買的人多了,債券售價就會溢價,導致債券票面收益率下跌)。
當然還有一種非常極端的特殊情況,這就是一個經濟體出現股債同時被拋售——
這就代表著市場對這個經濟體前景完全喪失信心,資金正在大規模撤離這個經濟體。
現在我們覆盤美國金融市場最近一段時間表現。
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全球關稅戰。
當日美股暴跌,投資者開始買入美國國債避險,當日美國國債收益率是4.195%。
轉折點是4月4日,中國對於特朗普對等關稅提出34%關稅反制。
當日美債收益率出現一根長長的下影線,代表對於美債,投資者出現較大分歧,當日美債收益率是3.99%。
4月5日—4月6日,週末休市。
4月6日,美債收益率突然暴漲十幾個基點,這說明有投資者大量賣出美債。
4月7日,特朗普警告中國,如果再4月8日不取消反制的34%關稅,美方將對華商品再次加徵50%。
這個言論引發投資者恐慌,美債被拋售,美債收益率繼續暴漲。
4月8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直接@特朗普賬號,潛臺詞很明顯——4月8日到了喲,然後呢?
面對中方的逼宮,特朗普不得不硬著頭皮將中國商品再次加徵50%關稅,然後美債收益率繼續暴漲。
4月9日,中方反擊呼嘯而來,對美商品同等再次加徵50%關稅。
中方的強硬間接影響了歐盟的態度,幾小時後歐盟表態,將對美商品加徵25%關稅。
眼看著美國就要同時與全球另兩大經濟體同時大打貿易戰,美債收益率毫無懸念繼續暴漲。
幾小時後特朗普認慫,宣佈除中國之外其餘國家關稅暫時豁免90天。
按道理特朗普都認慫了,美債怎麼也應該穩一穩了。
但是結果恰恰相反,從4月9日開始,美債收益率持續暴漲2天。
截止到4月11日,美債10年期收益率一度突破4.5%。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考慮陰謀論——
比如日本暗搓搓背刺,東大砸盤美債,整個市場對於美債的投資邏輯是比較絲滑沒有問題的。
4月2日—4月4日,市場認為面對特朗普的強勢關稅戰,全世界都會妥協。
妥協的結果就是會有更多國家買入美債,所以投資美債未來可以取得較高的溢價收益。
於是投資者開始大量買入美債,美債收益率下降。
4月4日中國反制,市場出現分歧。
4月5日市場觀望了1日。
4月6日看空美債前景的投資者成為主流,美債收益率開始上漲。
4月7日—4月9日,中方因勢利導,挖了一個坑然後驕橫的特朗普跳了進去。
中美關稅大戰愈演愈烈甚至外溢到歐盟,引發投資者更多擔憂,看空美債前景成為趨勢。
短短5天時間,美債收益率從最低的3.99%上漲到4.5%。
這是什麼概念?
美國國債一共是36萬億美元,美債收益率上漲0.5個百分點,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1800億的利息!
4月9日特朗普認慫之後,為什麼美債投資者繼續拋售美債?
一方面是市場對特朗普朝三暮四一天三變的性格用腳投票——
現在特朗普是認慫,但是誰能保證他明天一早不會再變卦?
另一方面,現在美債投資市場流傳這樣一個邏輯:只要中國不跪,全世界其他國家就很難跪。
為什麼?
早在拜登時代,美債的流動性就屢屢出現問題。
為了借新債還舊債,當時拜登政府在市場借入大量短期國債。
這就導致了未來一年都是美債短債到期高峰期。
今年六月美債到期6萬億美元,到十二月還有3萬億美元,到明年三月還有3萬億美元。
也就是未來一年左右,特朗普政府面臨著高達12萬億美元的還債高峰期。
所以,只要中國不妥協,也就是全球每年貨物貿易順差一共就2.5萬億美元獨佔1萬億美元的國家不妥協,不繼續購入美債,那麼特朗普必定將這12萬億美債全部壓到其他國家頭上!
這誰接得住?
老美賣美債是隻要美元的,不是什麼阿貓阿狗的盧比、比索就可以買美債的。
隨便舉幾個國家與地區。
日本外匯儲備 1.25萬億,其中美債佔比就超過1萬億,最近兩年對外貿易都是逆差;
中國臺灣,每年貿易有 800 億美元順差,外匯儲備 4000 億美元,其中美債佔比 80%;
越南每年外貿順差大致 280 億美元,外匯儲備 800 億美元,其中美債佔比最高峰時是 40%;但是前幾年因為國內房市與銀行暴雷,不得不出售美債換美元填坑,現在美債佔比約為 30%。
這三個國家與地區砸鍋賣鐵,最多也就能湊出 1500億美元來買美債,與即將到期高達6-12萬億美債相比也就是杯水車薪。
這就是隻要中國不跪,全世界其他國家就很難跪的邏輯
更可怕的是,如果中國不妥協,不但不繼續購買美債,中國大陸與香港目前還持有1萬億美元美債。
如果中國在6月份之前大規模拋售美債,別說是砸1萬億美元,就算是砸5000億美元,也夠特朗普政府喝一壺的了。
當然,中國大規模砸美債,自身也要承擔一定損失。
我們假設中國政府在特定時間砸下5000億美元的美債,票面價值平均折價10%,我們就要承擔500億美元的損失。
但是,如果特朗普利令智昏,真要推動中美經濟硬脫鉤掀桌子,我相信絕大部分中國人民是願意承擔這500億美元的損失的。
當年上甘嶺戰役,我們國家一窮二白,蘇聯援助我們的喀秋莎火箭炮,一枚火箭炮彈就要60兩黃金。
一個火箭炮團裝備24門火箭炮,每門火箭炮帶16個炮管。
也就是說一個火箭炮團一次齊射覆蓋火力,付出的代價就是近2.4萬兩黃金。
但是當時我們僅僅為一次反擊戰鬥,就可以咬著牙用火箭炮團打兩輪!
近5萬兩黃金啊!幾分鐘就乾沒了。
為什麼?
就是打掉美帝的囂張氣焰,就是要將美帝打回談判桌!
七十幾年前的中國人民哪怕是勒緊褲腰帶都要這樣幹!
當年我們窮得叮噹響的時候都可以用比金子還貴重的火箭炮彈砸垮美國人。
現在我們同樣也可以承擔幾百億美元的損失把美債砸出一個金融危機。
這就是中方的殺手鐧。

所以,如果特朗普搞不定中國,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美債面臨的兌付危機。
一旦美債拋售趨勢延續,美債收益率還有很大可能繼續上漲。
現在是4.5%,到了6月會是多少呢?
5.5%還是6%?
要知道,美債收益率上漲1個百分點美國政府就要多付3600億美元利息,2個百分點就要多付7200億美元利息。
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全世界挑起關稅戰,其初衷不過平均增加關稅20%。
美國每年貨物進口是3.3萬億美元,加20%關稅也不過收入6600億美元。
但是美債收益率如果波動超過2%,特朗普就是得不償失,偷雞不成蝕把米。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特朗普這幾天拼命向我們搖動橄欖枝。
原因不是關稅反制,而是美債危機。
搞不定中國就很難搞定全世界。
中方之所以對於特朗普的橄欖枝強硬而且冷淡,原因就是6月之前,我們擁有充分主動權。
而且特朗普政治信譽太差,如果現在匆匆與特朗普達成某種協議,搞不好過了6月份之後這個人又要翻臉了。
現在必須拿捏特朗普,讓他感受到切膚之痛。
先拿出足夠的“誠意”,未來才有可能達成一個公平的協議,然後才可能保證未來的協議順利履行。
現在我們要做就是忍耐2個月。
國家對於特朗普大機率有一套完整的鬥爭策略,我們靜待結果就行了。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