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守護銀髮族的錢包?
文|高宇哲
編輯|劉楊
來源|豹變(ID:baobiannews)
封面來源|Pixabay
近期,AI“暴富”熱潮在老年群體中悄悄興起。透過大資料精準推送,類似“七天AI速成班月入過萬”“我媽靠影片號不出鏡月賺16萬”這樣的營銷廣告,正在吸引眾多老年人的目光。
在這些話術的包裝下,很多老年人被引導交費,挑燈夜讀學起了AI,以緩解科技盲區帶來的焦慮,甚至幻想著能開啟副業。
銷售們每天群發“身體健康”,並透過“僅剩3個名額”營造緊張感,讓不少老年人掉入精心設計的“銀色”陷阱。
在社交媒體上,許多年輕人正在幫助自己的父母防範此類騙局,並呼籲大家對AI線上課程保持謹慎態度。然而,老年人往往是電子乖孫、AI寵物的主要受眾。一些自稱“AI公司創始人”“人工智慧專家”的賬號層出不窮,專門製作面向老年人的短影片內容,目的就是向這一群體推銷各類課程。
銀髮族應如何提高警惕,避免陷入AI騙局?

AI暴富,餡餅還是陷阱?
無論是悠閒地享受退休生活,還是養生秘籍,培訓機構深諳老年人的關注點。
在短影片平臺,教育機構透過展示皮膚光滑到失真的萌娃影片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慰藉,同時在評論區留下銷售老師的聯絡方式;“985博士”等高知賬號被批次複製,他們誠懇地告訴老年人如何使用AI,並在評論區置頂“直播預約”時間。
這些影片內容都是基於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的。“我建議你花上幾秒鐘的時間,把這套四天的手機AI訓練營領了”“不需要擔心自己學不會,這個課程專門為0基礎的人準備”“從AI操作到AI創收,我會毫無保留的告訴你”。從免費教學、包教包會再到創業增收,這種模式幾乎成為了固定套路。
各類短影片平臺上,大量生硬的數字人影片已經形成統一的流水線風格。影片號上“劉院長AI科普”“吳博士聊科技生活”“易學教AI”等賬號簡介高度雷同,內容都以養老機器人切入,言論中極力渲染家用機器人的養老場景,還有博主稱“養老機器人有望3-5年內量產”等未經證實的資訊。
這些對年輕人來說一眼就會識破“虛假”影片,卻因為資訊不對稱,讓老年群體成為最容易被誤導的人群。李環告訴“豹變”,她63歲的媽媽才上了兩節免費課程,已經被成功“洗腦”。每天一小時的直播課後,李阿姨都會做筆記,還要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李阿姨的手寫筆記中,除了AI這一高頻詞彙,還有“起號”“產品分成”等關鍵詞。在同一頁筆記中,“作品數量”“作品質量”後面還特意標註出“真正的流量密碼”。
顯然,這是藉助AI起號變現的課程,也是很多機構吸引老年人學習AI的慣常套路。課程的主要內容是用AI製作影片,高頻次發到自有賬號,隨著粉絲數量增加,再接收商單或者掛出相關產品進行售賣,獲得分成。
原本基礎的自媒體入門知識,卻被包裝成輕鬆變現的捷徑,給老年人制造了透過AI變現的幻想。
至於老年人適合產出哪種AI影片,李阿姨所在的速成班給出了標準答案——筆記中記錄了“桌布變現”“景區推薦”兩類垂直賬號。事實上,AI製作的非原創內容和低質影片,幾乎輪不到新手賺錢。而老年人常看的風景、旅遊、養生等內容,卻被包裝成AI課程的一部分。
在上完兩節課後,李阿姨所在的AI群已經開始引導收費。李環發現,群裡的老師非常會洗腦,每天釋出收益截圖,並聲稱自己有多個徒弟,卻基本不提與AI有關的實際操作。這些年輕人早已司空見慣的套路,李阿姨卻深信不疑。李環告訴“豹變”:“媽媽這個年紀,我不敢直接說她,真怕哪天她就交費報名了。”

售前畫餅,售後失蹤?
李環的媽媽並非個例,更多中老年人陷入騙局卻並不自知。
常年住在濟州島的佳佳,去年12月發現媽媽的微信裡有大量轉賬記錄,其中一筆7500元的轉賬收款方是名為望樹課堂的教育機構。在詢問下才得知,該機構主要教老年人學習AI聲音研修課程,除學費外,學員還需額外花費2000元購買CD錄音裝置。
企查查顯示,這家機構背後的主體公司為深圳十方融海科技有限公司,簡介自稱是網際網路教育科技領域獨角獸企業,強調全網聽課人次超3.5億。
但在黑貓平臺上,從去年6月至今,舉報望樹課堂誘導老人、要求退款的內容有近10條,要求退款的金額從3000元到萬元。多位投訴者稱,該平臺針對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忽悠老人購買課程,提供的服務與宣傳不符等。
佳佳告訴“豹變”,機構承諾每錄製一條朗讀音訊可返現50元,其實返還的是虛擬貨幣,根本無法提現,還存在讓老人多次繳費的情況。為了追回萬元學費,佳佳正在找律師諮詢。她提到,這筆錢是媽媽用養老金支付的,為了謹防被騙,已經將媽媽接到濟州島一起生活。
據觀察,相關教育機構拉攏老年學員的第一步,便是講師的自我包裝。在“豹變”與某AI訓練營的溝通中,一位自稱2024年投身AI創業的00後講師,從業一年已經獲得全網10萬+粉絲,不僅創辦了兩家AI公司,每月副業收入也接近六位數。他提供的AI教程,從0基礎AI繪畫、跨境電商到自媒體副業變現,一應俱全。
此外,贈送免費課程、提供一對一教學,承諾課後接單都是常見的售前操作。楊揚告訴“豹變”,她的媽媽剛進群時,老師主動提出為其單獨開設1個半小時的基礎課,其實整節課程都在講述學員月入過萬、賬號分成等案例,為接下來的收費做鋪墊。
事實上,當學員完成付費,內容摻水、售後不當、資質無從考證等問題都會逐一暴露。佳佳告訴“豹變”,繳費後學員很難聯絡到老師,而且每週只有一節直播課,其他課程都為錄播。承諾中的一對一服務也形同虛設,一旦涉及退款事宜,立即被導師拉黑。
黃旭在發現家人被騙後,終於在315之前追回了全額學費。她的媽媽在偶然刷到AI教學的短影片後,被銷售老師引匯入群,學習AI文生圖課程。這家北京的學習機構,10節線上課程收費2680元。黃旭告訴“豹變”,大部分課程內容都很水,根本無需付費。
此外,該機構在繳費一週之後仍無法提供發票,還要求學員簽約分成合同,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資訊。發覺事情不對後,王旭在多次警告舉報後,最終拿回了退款。
拿回退款的黃旭已經屬於幸運兒。開啟黑貓投訴,與“AI課程”相關的投訴高達4168條。其中,虛假宣傳、付費後課程取消、不予退款等狀況諸多。這表明,針對老年人群體的此類騙局不僅普遍,而且維權困難重重。

3元影片撬動萬元學費?
“為人父母真的太不容易了。”在短影片中,一位戴銀框眼鏡、外表職業幹練的男士,正娓娓道來關於智慧老人的故事。然而,從虛化的金色背景、略顯僵硬的肢體動作中不難看出,這實際上是一段數字人影片。
類似的數字人賬號正在短影片平臺上批次誕生。他們大多講述養生、情感或養老話題,不乏獲贊十萬加的高流量內容。檢視主頁,這些賬號可能掛有正在售賣的產品,或在簡介中暗藏聯絡方式。
仔細觀察這類賬號的評論區,鮮花、比心等表情符號頻繁出現,而互動的使用者大多是中老年人。
一家數字人影片製作培訓機構告訴“豹變”,中老年人對AI影片的要求較低,更容易接受制作簡單的數字人影片,是這類影片的主要受眾。再加上影片號起步較晚、中老年受眾佔比高,使得這類賬號在影片號上的轉化更高,變現機會更大。
目前,上述機構運營的大多數賬號都集中在影片號上,並且涵蓋了養生、情感、綠植、書籍、生肖等中老年群體感興趣的主題。
在電商平臺,以數字人為關鍵詞搜尋,有多家外包公司,服務價格從百元到千元不等。某外包公司告訴“豹變”,他們會根據客戶需求搭建數字人形象,可高度還原真人形象和聲音,提供AI數字人代做、虛擬主播生成等託管服務。在客戶提供人物原型和文案的情況下,這家公司製作一個60秒的數字人短影片,僅收費135元。
另一家公司則以298元的價格提供100個30秒的數字人影片製作服務,相當於每條影片僅需2.98元,按照每日更新的速度,足夠使用三個月。
儘管每條影片的製作成本低至2.98元,但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個價格“挺貴的”。該業內人士稱,一個數字人賬號從內容生成、AI製作到選品分傭,都可以流水線製作。在內容端,文案、數字人制作、配音都可以免費在同一個APP內完成,最快3分鐘製作出成品。在運營埠,只需按照固定頻次釋出內容,觸達目標受眾後,有相關機構提供一件代發選品,或引流賣課等服務。
這種低成本數字人影片背後是一筆收益頗豐的生意。以某數字人賬號為例,最高一條影片點贊、轉發、收藏均破10萬,評論達2.7萬。前面提到的佳佳媽媽正是透過該賬號,被引導購買萬元左右的課程。即便以2000元AI培訓費計算,單次收費也能覆蓋製作超過600條數字人影片的成本。
隨著平臺上活躍的數字人影片數量增加,各大平臺也開始加強對這類內容的管理。去年10月25日 ,《抖音嚴厲打擊利用 AI 騙取老年人互動的治理公告》稱有賬號生成虛擬形象,引誘老年人點贊、關注甚至導流獲利,將進行嚴厲處置。同期,《影片號櫥窗達人“釋出低質量內容”實施細則》新規指出,虛擬人代播軟體等或受到違規處理。
當下,“全民AI”的趨勢愈發明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中,“算命”“炒股”等披著AI外衣的各種套路層出不窮。站在技術革新的風口下,無論年輕人或銀髮族,都應保持警惕,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之中。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