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伯記」
第三十六章

36章1節直到37章的24節,是以利戶的第四次發言,他的發言當中所要描述的核心是頌讚神的能力和智慧。這章的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以利戶再一次強烈地指出苦難是一種管教;第二個部分是他頌讚神的創造能力和智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神才能有資格成為宇宙中道德的掌權者。所以在這一章他一方面要頌讚神,一方面又要指出約伯的錯誤。
01
在第2節以利戶又接著說“你再容我片時,我就指示你,因為我還有話為神說”。以利戶想代表神說話。第3節說“我要將所知道的從遠處引來,將公義歸給造我的主”。以利戶所要表達的是,他要證明約伯在環境當中並沒有出現“神是公義的”這樣的表達,他想要告訴約伯,神的智慧遠遠高過人的智慧,以利戶要從遠處來表達上帝是智慧的。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概念裡面,以利戶想要表達的是他有資格來宣稱神的智慧,他也能解明或者說能說明上帝是智慧的。神是智慧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而且神也透過我們的環境,透過我們對祂的經歷來展現祂的智慧,這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以利戶說話的姿態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從第5節一直到16節,我們看到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段落,而在這個段落當中,以利戶要指出的是有關神報應的一般性的一個教導,所以6節說“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伸冤”。以利戶在接下來的經文當中舉了一個例子,思想到義人受苦的問題,這正是一個非常接近約伯所處環境的一個主題。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義人便因他們的過犯受責備,要他們立即從罪惡中迴轉。所以以利戶的觀點是:苦難是神的一種管教,倘若義人對這種警告作出積極的響應,那麼他的情況或者他的環境便會立刻得到好轉,否則他們便遭受惡人的命運。無論他的過去怎樣,當了解到上帝的審判就立刻要回轉,這樣才能夠從掌管萬有的神面前學到有益處的教訓。
02
在第13節的經文說“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積蓄怒氣;神捆綁他們,他們竟不求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不敬虔的人遇到苦難的時候只會發怒,他們不懂得向神求助。在14節說他們“必在青年時死亡,與汙穢人一樣喪命”,是說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因為不懂得向神求助,所以會在羞愧中死去。反過來講,敬虔的人卻可以張開自己的耳朵,聆聽神藉著苦難教導他們的功課,於是便得到了救贖。
所以以利戶現在在教導約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嗎?如果你有智慧,那麼就要在苦難當中學會轉向神,並且呼求神,而不是抱怨自己的環境,也不是在環境中發出哀嘆;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可以聆聽上帝在苦難當中教導他們的功課,因為只有這樣的回應才能夠讓人得到救拔。以利戶的理論也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就是說當我們真的犯罪得罪神的時候,或者當我們在苦難中的時候,應當留心聽上帝在苦難當中給我們的教導;當我們有正確的回應的時候,人就可以得到神的憐憫,得到神的迴轉。但是從反面角度來講,如果我們在苦難當中沒有學習到上帝讓我們學習的功課,也沒有按照神的旨意所期待的方式迴轉,那我們就會越來越深地陷入在困境和苦難中。其實在這裡以利戶對約伯有一個強烈的責備,說他就是一個愚昧的人,在環境當中只是定睛在環境上,卻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迴轉。那麼在他的言辭裡面,我們看到的是對約伯的指責,而且他已經定意要責備約伯。
03
我們倘若在環境當中,作為一個健康的基督徒,我們當然要反思上帝在這個環境裡面,到底要讓我們學的是什麼樣的功課,同時當我們反思之後,也要在環境當中依靠神。可是這樣的事情不是應用在所有人身上的,因為每個人的環境都不一樣,自己的環境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我們對於以利戶的描述可以做一些參考。
從第17節一直到25節,是以利戶接下來的描述,他希望約伯是屬於義人行列的,但是他卻害怕約伯屬於那些不能從苦難中學習到教訓的人,所以在17節裡面說“但你滿口有惡人批評的言語,判斷和刑罰抓住你”。因為他擔心這個,所以他就覺得約伯不是他所期待的人,不屬於那種從回應上帝學習功課這個層面的義人。約伯只是在痛苦當中呼求,這個呼求並不能讓約伯得到拯救,他需要向神呼求,而且在祈求拯救的時候,必須要牢牢地記住要稱讚神的作為。
04
這個是一個非常理論化的教導,人在環境當中怎麼還能稱讚上帝的作為?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有的時候在教導別人的時候就非常的理論化,非常理想化。我們在軟弱的時候要呼求神,我們看<詩篇>中大衛在軟弱的時候,也是在表達他自己裡面的一種情緒。可能男性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男性是對事不對人,很理性卻缺乏情感。所以以利戶在這裡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當他看到約伯遭難的時候,心裡其實也覺得約伯要趕緊地迴轉,要趕緊掙脫這種環境。其實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判斷人的這種方式,或者說他想要表達自己心中想法的方式,卻給了約伯當頭一棒,讓他受到了更重的打擊。
在我們勸勉別人的過程當中,很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判斷人,並按照自己主觀的方式,想要引導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自己主觀判斷之下的路。所以在這一段經文當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以利戶非常主觀地來判斷約伯的處境,好像在以利戶的描述當中,他這樣的想法成為了一條主線。所以如果人固有的想法不能被打破,就很難去敏感上帝的工作。所以親愛的弟兄姐妹,透過對以利戶的這些分享,也可以看到,我們其實也是一個常常很固執的人,如果對一個人有了固有的一些判斷,就很難去打破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但作為一個基督徒來講,我們今天不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別人的環境中切切地禱告,為他尋求神,也能夠在言語上給他更多的幫助、鼓勵和安慰。
†
一起來禱告吧
親愛的天父,我們感謝你。謝謝你讓我們瞭解在《聖經》當中以利戶的分享,也讓我們看到他分享裡面的一些缺乏。祈求你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自己先敏感於聖靈的工作,讓我們更多地瞭解神的心意,瞭解神做事的方式,也瞭解每個人不同的環境。在我們不能夠作出判斷的時候,在我們防備自己主觀判斷的時候,我們要好好地依靠神,並且我們在別人環境當中應當給予他更多的幫助和鼓勵。求你賜給我們敏感聖靈工作的心,與我們一天的時間同在。求你讓我們能夠在環境當中也能夠更多地依靠神,因為只有神是我們的盼望。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願神祝福大家!
往期連結
圖 / Unsplash
文 / 杜老師

主內資訊
zhuneizixun
● 這世代真實的呼聲
點“在看”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