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6日,專注於表觀遺傳重程式設計的初創企業 NewLimit 宣佈完成 1.3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凱鵬華盈(Kleiner Perkins)領投,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Human Capital 等現有投資方繼續跟投。NewLimit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其創始人跨界融合的背景,更因其聚焦的核心議題——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全球健康挑戰。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203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從2020年的10億增加至14億,至2050年將翻倍至21億。在這一人口結構深度老化的背景下,“健康老齡化”不再只是公共衛生口號,而是迫在眉睫的全球醫療任務。NewLimit 正試圖用AI驅動的表觀遺傳重程式設計技術,為這一時代性難題提供全新解法。
01
當加密大佬遇上表觀遺傳:NewLimit的跨界創新
NewLimit 成立於 2021 年,由加密貨幣平臺 Coinbase 聯合創始人 Brian Armstrong 與前 GV(Google Ventures)合夥人 Blake Byers 聯合創辦。走進NewLimit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總部,會看到一種典型的“矽谷式混搭”:穿著T恤的風險投資人和身著白大褂的科學家並肩討論DNA甲基化。這家“科技+生物”雙基因公司正精準卡位生物醫藥與AI交叉的新興領域。截至 2025 年 5 月,NewLimit 目前由 34 名科學家、工程師和作員組成,其中 >90% 擔任技術職務。
NewLimit 的跨界基因深植於兩位創始人背景。Armstrong 多年來關注生命延續與健康,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在過去的 50 年裡,壽命趨於平緩,我們以前翻了一番,為什麼我們不能再翻一番呢?”Byers 則是 GV 內部最早推動生命科學投資的負責人,曾主導投資多家科技和醫療保健公司。Armstrong帶來了 Web3 世界中模組化、並行化、高迭代的開發思維,Byers則提供了對前沿生物技術趨勢的深刻洞察。兩者融合,為抗衰老科技注入了跨界創新正規化。

圖1:NewLimit的聯合創始人畫像及簡介(資訊來源:NewLimit官網)
02
以AI驅動的表觀遺傳重程式設計平臺
近十年來,對衰老機制的理解持續深化。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發現,透過短暫啟用四種關鍵轉錄因子(OCT4、SOX2、KLF4 和 c-MYC,統稱 OSKM),可以使老化的人類皮膚細胞部分恢復年輕狀態。這一發現驗證了細胞年齡在特定條件下可被重設,為抗衰老幹預提供了生物學基礎。著名衰老研究科學家David Sinclair的研究表示,表觀遺傳變化是導致哺乳動物衰老的主要原因,而恢復表觀基因組的完整性可以逆轉衰老的跡象。NewLimit 正是建立在上述科學基礎之上,透過篩選能夠精確調節細胞表觀遺傳狀態的小分子化合物,試圖以藥物形式“重設”細胞狀態,賦予其更年輕的功能表型。
傳統的表觀重程式設計研究長期受限於轉錄因子組合的巨大複雜性——僅六個轉錄因子的組合就超過10的15次方種可能,且在實驗中往往只能透過有限的指標(如某幾個基因表達水平)進行評估,難以全面反映細胞狀態的變化。而NewLimit的“發現引擎”集成了高通量實驗平臺與AI預測模型,能夠並行測試數千種組合,並從中識別最具潛力的藥物靶點,將篩選效率提高數百倍。憑藉AI和表觀遺傳工具的協同創新,NewLimit 正加速將“科學假設”轉化為“工程可解”,表觀遺傳抗衰有望迎來技術轉化的早期拐點。
03
重程式設計駛入快車道,NewLimit從實驗走向臨床
過去兩年,NewLimit 在表觀遺傳重程式設計領域的研發進展顯著,逐步完成從基礎探索向臨床前轉化的關鍵跨越。具體臨床應用與管線佈局如表1所示。

表1:臨床應用與管線佈局(資訊來源:NewLimit官網)
2023年,研究團隊在人類細胞中首次鑑定出具有部分重程式設計能力的關鍵因子,為藥物逆轉細胞年齡提供了首個實驗證據,證明透過藥理學手段調控衰老程序具有現實可行性。
2024年技術實現了關鍵性突破。研究團隊在不改變細胞型別特性的前提下,成功實現了細胞"返老還童"。為支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轉化,公司在同年完成對“核心發現引擎”的平臺升級:首先,核心發現引擎的篩選效率實現10倍提升;其次,月度驗證資料量達到2023年的15倍;再次,團隊累計測試的轉錄因子組合數量已超過文獻記載總量的500倍,其中多個"明星組合"展現出顯著恢復細胞功能的潛力,動物實驗進一步驗證了這些組合在體內的功能恢復潛力。
尤為關鍵的是,NewLimit 於2024年底建立了面向肝細胞的 LNP(Lipid Nanoparticle,脂質奈米顆粒)遞送系統,結合信使RNA(mRNA)傳遞機制,為其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聯合開發提供了遞送技術保障。
基礎研究上的成功,也讓NewLimit走出實驗室,正式向“藥”進發。目前,NewLimit正加速推進兩個最具前景的研發方向:
(1)在肝臟再生領域,先導分子M003在酒精性肝損傷模型中展現出85%的功能恢復率,老年肝細胞死亡率顯著降低,多項生理指標接近年輕水平。這些資料強有力地證實了表觀遺傳重程式設計可以帶來實質性的功能改善。(實驗結果如圖2)

圖2:(左)餵食動物酒精飲食,並用編碼惰性蛋白質的對照 LNP-mRNA 或編碼先導重程式設計有效載荷之一 M003 的 LNP-mRNA 處理。(右)在NewLimit的重程式設計有效載荷的背景下,血液中的肝損傷標誌物會減少。(圖片來源:NewLimit官網)
(2)免疫系統研究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鑑定出的三個轉錄因子組合(I0001-I0003)可恢復衰老T細胞功能。透過先進的即時顯微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直觀展示了處理後的T細胞在抑制靶細胞增殖方面與年輕細胞相當的表現。這些發現為開發針對免疫衰老的精準療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驗結果如圖3)

圖3:(左)用重程式設計有效載荷 mRNA 處理舊細胞,然後按上述方式在殺傷測定中進行測試。(中)NewLimit的三種重程式設計有效載荷 (I0001-I0003) 可恢復老年 CD8 T 細胞的年輕殺傷活性。(右)放大單個生長曲線,I0001 處理的細胞在殺死靶細胞方面更有效,類似於年輕的 CD8 T 細胞。(圖片來源:NewLimit官網)

圖4:NewLimit的人源化肝臟篩查系統在四個迭代實驗中的通量。(圖片來源:NewLimit官網)
04
長壽經濟的"寒武紀大爆發"
從PayPal創始人Peter Thiel持續加碼抗衰專案、前世界首富傑夫·貝索斯扶持Altos Labs,到谷歌透過其子公司Calico積極佈局再生醫學與壽命延長技術,“長壽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爭相進入的下一輪戰略高地。在這場產業趨勢不斷升溫的背景下,NewLimit 的融資軌跡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觀察樣本。NewLimit自成立以來 已累計融資超1.7億美元,2023年完成了由 Dimension、Kleiner Perkins 和 Founders Fund 等一線機構參與的 4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2025年5月,公司再度斬獲由Kleiner Perkins領投的 1.3 億美元 B 輪融資。

表2:NewLimit 融資情況一覽(資訊來源:NewLimit官網)
根據日商環球資訊預測,到2032年,全球抗衰老市場將達到348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接近5%。在全球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0億。在老齡化步入“加速期”的背景下,延長健康壽命不再是未來幻想,而是現實而迫切的全球共識。NewLimit 的融資故事,不僅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其技術路徑的信心,更折射出長壽經濟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從概念走向現實的“寒武紀爆發”時刻正悄然到來。
05
借鑑NewLimit:中國抗衰老產業的三重啟示
中國抗衰老領域正處於基礎研究突破與產業化提速並進的關鍵階段。近年來,中科院劉光慧團隊利用基因編輯延緩幹細胞衰老,廈大林聖彩院士團隊揭示了石膽酸表型抗衰老限制卡路里的作用,北大韓敬東團隊開發了基於人工智慧的衰老評估系統,為臨床轉化提供堅實科研基礎。
在產業端,瑞初醫藥的抗衰老藥物已進入臨床階段,時光派打造了覆蓋百萬使用者的服務平臺,顯示出從“跟跑”向“並跑”乃至“領跑”的加速態勢。國家層面同樣不斷釋放積極訊號,“健康中國2030”“十四五規劃”相繼提出長壽健康管理戰略,2024年初《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更明確支援抗衰老產業,這些都將推動“長壽經濟”從民間話題走向國家戰略。市場層面,據畢馬威預測,中國抗衰老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0.6萬億元增長至2035年的4.6萬億元,佔銀髮經濟比重將從9%提升至15%,如下圖所示。

圖5:未來十年,抗衰老產業在銀髮經濟佔比有望提高
在此背景下,NewLimit 的發展路徑為中國醫療科技企業提供了三方面啟示:其一,平臺化思維優於“一個靶點一個產品”的單點突破路徑,有利於實現技術複製和管線拓展;其二,聯合創始人 Brian Armstrong 從加密金融跨界進入長壽科技,帶來模組化、工程化的產品邏輯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這種“複合型團隊”的組織模式,為中國創業者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範本;其三,相較直接挑戰倫理紅線的“抗衰老”,NewLimit 從免疫系統與肝臟等可量化的功能修復場景切入,更具可控性、可評估性與現實落地性。
面向未來,隨著中國在 AI、大資料、生物製造等底層技術持續突破,疊加政策支援與市場增長驅動,中國有望走出一條差異化、可持續的抗衰老技術發展之路,成為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