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市值現在又等於兩個拼多多了。
受 AI 相關利好推動,年初至今阿里美股股價已上漲超 62 %,公司今日的市值(前一日收盤 3300 億美元,27 日開盤後大約 3240 億美元)約等於兩個拼多多(前一日收盤 1663 億美元,27 日開盤後大約 1630 億美元),五個京東(616 億美元)。
國內電商的競爭格局沒有大的變化,前三名分別是阿里、拼多多、抖音,京東稍有掉隊降至第四名。幾家公司繼續在它們擅長的品類上與淘天集團爭奪份額,淘天則希望扶持優質品牌和商家在站內站外做增長。在管理層宣佈未來資本開支超過去十年總和後,資本市場此刻更願意把阿里視作一家 AI 公司,而非傳統電商零售公司。
阿里的電商對手們對 AI 的態度不一,抖音電商希望增加使用者覆蓋和直播電商規模,增加搜尋產生的 GMV ,暫未提及如何用 AI ;京東兩年前就開發了大模型言犀 AI,此刻更多關注美團,想在外賣和即時零售賽場上與美團開戰。
蘋果官方旗艦店接入國補,比拼多多更便宜。
繼華為、小米、OPPO 等四十多家國內外手機品牌官方下場參與國補後,蘋果近期也調整策略,其線上天貓官方店鋪已接入北京國補,售價 6000 元以內的多款產品,包括 iPhone16、Macbook Pro、AirPods 4、iPad mini 7 等多款產品均可享受國補,優惠力度在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在此基礎上,消費者還可以疊加天貓促銷優惠和分期免息優惠,在官方旗艦店買 iPhone16 128GB 版本只需要 4499 元,比拼多多百億補貼的 4698 元更便宜。
蘋果官方此前允許經銷商從品牌進貨後自主決策,是否參與國補。代表官方定價體系的線下 Apple Store、官網和天貓旗艦店只提供分期免息優惠。國補帶來的競爭加劇讓蘋果上一季度中國區收入下滑 11%,庫克將此歸咎為經銷商為清理庫存降價促銷;Apple Intelligence 尚未在華推出;蘋果該季度沒有趕上國補政策。
日本便利店巨頭 7-Eleven 私有化陷入僵局。
據媒體報道,因未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7-Eleven 的創始人伊藤家族將放棄 9 萬億日元管理層收購計劃。7-Eleven 有超過 8.4 萬家門店,是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但其母公司 Seven & i 近年來面臨市場競爭加劇和業績增長乏力的雙重壓力。
去年 5 月,加拿大的便利店巨頭 Alimentation Couche-Tard 提出以 7 萬億日元收購 Seven & i 的提案,為了抵禦收購,7-Eleven 的創始人伊藤家族計劃私有化。伊藤忠商事原本計劃出資 1 萬億日元,但此前有訊息稱,伊藤忠商事將退出,這使得創始人家族的融資計劃陷入困難,未來 7-Eleven 的控制權歸屬充滿不確定性。
美國海運新政可能影響全球海運價格。
繼此前的加徵關稅、調整小包裹免稅政策後,特朗普政府下屬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收取最高達 150 萬美元的港口費用。該計劃目前正在徵求意見,將於 3 月 24 日舉行聽證會決定是否推行。
2 月 27 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釋出會,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說,此舉將推高全球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權益”。
跨境物流行業人士判斷,若該計劃透過,使用中國船隻往美國發貨的集裝箱查驗費用可能會從 1000 美元 / 每箱上升至 5000 – 6000 美元 / 每箱,可能影響包括中國和其他國家輸往美國的貨物運費上漲。
據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資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運力國,2023 年全球在運營集裝箱總運力超 2600 萬標準箱,其中有 35-40 % 的運力由中國船廠建造。同年中國船廠承接了全球約 60%-70% 的集裝箱船新訂單。大多數船運公司都有大量中國製造船隻,該計劃可能導致各國往美國方向的海運價格上升,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英偉達財年營收、利潤再次翻倍。
AI 浪潮下英偉達繼續高速增長。英偉達今日釋出了 2025 財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業績報告,Q4 英偉達營收為 393 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淨利潤同比增長 80% 至 220.9 億美元。整個財年營收和利潤都有一倍以上的增長,繼續大幅跑贏預期,過去 18 個季度的財報裡英偉達有 16 個季度跑贏了市場預期。全年資料中心業務增長了 142%,佔總營收近九成,遊戲業務佔比僅剩 6.4%,而十年前遊戲業務的營收佔比超過一半。
外界似乎已經習慣了英偉達大幅跑贏預期,以至於給出的預估越來越激進。英偉達預計截止今年 4 月的第一財季營收將達到 430 億美元,而樂觀的分析師預期是 480 億美元。
中國手機出口量八年後首度增長。
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2024 年中國手機出口 8.14 億部,同比增長 1.5%,這是自 2015 年後首次同比增長,當年中國手機出口達到峰值 13.43 億部。按出口額統計,中國手機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荷蘭、阿聯酋等,市場結構保持穩定。手機市場在去年迎來複蘇,市場調查機構 Canalys 資料顯示,2024 年全球智慧手機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滑後恢復增長,出貨量達 12.2 億部,同比增長 7%。
小米 SU7 Ultra 定價 52.99 萬元。
小米今日舉辦了 15 Ultra 暨 SU7 Ultra 新品釋出會,雷軍在開場演講時說,小米 2021-2025 年預計五年研發投入 1050 億元,其中 2025 年預計研發投入為 300 億元,AI 及相關業務將佔 1/4。這兩款新品都定位高階,是小米衝擊高階市場的關鍵產品。2025 年至今,小米股價已經上漲超 50%。
SU7 Ultra 正式售價比 81.49 萬元的預售價低了 28.5 萬元,為 52.99 萬元,定位類似特斯拉 Model S ,使用兩臺 V8s 電機和一臺 V6 電機,零百加速 1.98 秒,搭載小米端到端全場景智慧駕駛功能。雷軍說,SU7 Ultra 的目標是年銷 1 萬臺。據小米汽車,開售 10 分鐘大定超過 6900 臺。
賓士中國裁員近 15%,官方回應 “市場環境充滿挑戰”。
據 “汽車畫素” 報道,賓士中國 2 月 26 日開始裁員,受影響最大的是銷售、汽車金融、零部件等部門。被裁員工可獲得 N+9 的賠償。一週前,賓士釋出 2024 財年業績,營收同比下降 4.5% 至 1456 億歐元,息稅前利潤同比大幅下滑 30.9%,一些員工已對裁員有了心理準備。過去一年,賓士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減少了 6.7%。
賓士中國回應,他們正進行業務整合、削減,最佳化、精簡業務流程和組織,包括應用新的數字化技術。這將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員工的工作安排。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曾經多次表態,對賓士來說,中國依然是最重要的市場,它會在中國推出 7 款專屬車型,並加深零部件的本土化。
受與本田合併失敗影響,日產將精簡管理層。
據媒體報道,日產汽車會在 3 月 12 日宣佈高層人事變動,作為扭虧為盈計劃的一部分。此前,有訊息稱,因為不滿經營狀況,日產汽車董事會正在考慮更換 2019 年起擔任 CEO 職位的內田誠,但目前看來內田誠預計會繼續留任。一位分析師說,“即便是更換高層,也無法對經營業績或者扭虧為盈產生太大影響”。2 月,日產再度調低了對 2024 財年的預期,從 1500 億日元降至 1200 億日元。
豐田 1 月全球產量增長,是 2024 年來的首次。
據媒體報道,豐田 1 月全球產量同比增長 6% 至 78.2 萬輛,這是 2024 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去年,豐田、本田等 5 家車企被日本國土交通省通報在測試中造假、多款車型停售,豐田在日本銷量同比下降 19.7%。隨著醜聞逐漸消散,它 1 月在日本的產、銷量開始回升,分別增長 22%、13%。在中國,電動車型對豐田的衝擊加大,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 14%。
競爭加劇,華熙生物去年淨利潤大跌七成。
華熙生物主打功能性護膚,旗下有潤百顏、誇迪等品牌。去年,華熙生物營收、淨利均下滑,其中淨利潤大幅下跌 72% 至 1.6 億元。公司在公告中解釋,公司收入佔比較高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週期波動和戰略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同時調整還在持續,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可能在 2025 年觸底。
1 月瑞表對華出口額下滑近三成。
據瑞士鐘錶工業聯合會資料,今年 1 月,瑞士腕錶出口額同比增長 4% 至 20 億瑞士法郎。但瑞士腕錶至中國內地的出口額仍在繼續下滑,期內同比下滑 29% 至 1.38 億瑞士法郎(約 10.2 億元),較去年同期 19% 的跌幅進一步擴大,同時瑞士至中國香港的出口額也在下滑,降幅超一成。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沈方偉 @willshen1544 / 作者
張家豪 @17610355195 / 作者
司雯雯 @siwenwen45 / 作者
曾興 @ZXsnbbhhhh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