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抽象,京東管治

這年頭班上久了,人多少都有點癲。適當發瘋,有利於身心健康。
臨近雙十一,狂人看到京東買藥出的一條TVC,平臺優惠力度大、直接給我轉化了不說,這「內容抽象度」是直接拉滿。
看完後覺得,再不跟年輕人一起搞點抽象,這群是合不了一點了。
不信你們自己看 ⬇️
01.
魔性玩梗
創新品類內容新敘事
說起來咱們對醫藥類廣告的內容風格,多少是有點刻板印象的。所以在影片一開頭,看到幾個萌娃站成一排,以為又要上演什麼濃烈的家庭戲碼。
殊不知,看到第十秒就被京東這波操作硬控住了,一直入迷地看完了五分鐘。
廣告片採取的是近年比較流行的獨立片段式,整體不是單一的連貫情節,而是用12個小故事,以及你完全想象不到的畫面鋪墊,來引出故事的終局。
比如,你以為我在賣一個「多籽的西瓜」,但其實讓你買的是「補腎益精的太極五子衍宗丸」。

比如,你以為我在引發「家庭育兒的思考」,但其實我只是想讓你記住一個「寶寶肚臍貼」。

還比如,你以為我攥著滿屋狼藉的紙巾,正在向天 45° 角憂鬱emo,結果只是在為這款「通鼻貼」讓渡一個特寫鏡頭。

再比如,你以為故事的男主在找網約車司機,結果下一秒,出現的是戴著美瞳發光的奇怪女友。

………… 諸如此類。玩得就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角度一個比一個猛烈,故事一個比一個抽象。

狂人看完,感覺自己都昇華了。從有兩下子,一直升華到了六十四下子(別問為什麼,問就是你還不夠抽象)。
02.
精妙輸出
有效透傳品牌獲客利益點
第一遍看個抽象,第二遍就細品出專業味來了。
如何趣味地展現產品的功能性特點,這一直是醫藥行業的創意難題。內容太淺,無法體現產品實力;內容太硬,又會影響大眾傳播。
京東買藥這波創意輸出,不僅讓片子裡的每個品牌都成為了一次內容主角;還用年輕人易於接受的玩梗方式,助力消費者在雙十一的大促節點,自然引流京東買藥。
更巧妙的是,京東買藥透過十幾個獨立的內容小段落,精準區隔了不同的產品型別、用藥場景和對應的消費群體。
比如孩子的「發育場景」,需要補充高純度的維生素D3;

比如年輕人的「養生場景」,需要各種瓶瓶罐罐的維繫;

以及年輕人每年必經的「成人高考」環節——體檢;

再比如上了年紀的「脆皮老年人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血糖血壓和身體的各項健康情況……
無論是孩童、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每個品牌的產品利益點都能借助故事情節「精準落地」,直指有效客群的痛點。
星鯊、微泰、可復美、Swisse、雅培、強生…… 這些品牌在極具趣味性的產品slogan、視覺風格和魔性口音的介紹下,實現了自然的曝光與轉化。
京東買藥這波抽象,玩得是真有兩下子。
03.
低價心智
助力京東買藥大促轉化
完整地看完這條片子,你會發現,京東買藥不僅有兩下子,還有11.11下子。

屬實沒想到,現在品牌打廣告都這麼不避人了嗎?!!(但真的好癲,愛了哈哈哈哈哈)
在消費者層面,以往雙十一,消費者們需要經歷「預售」、要「付定金」、「湊滿減」、「算疊加券」…… 一頓操作下來,「便宜了多少」好像是玄學。
但京東買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從取消預售,直接現貨開賣到簡化規則,向用戶展現「便宜又放心」的品牌特性,提升消費便捷性,最佳化消費體驗。

在品牌層面,為了更好的在雙11大促節點,強化夯實京東買藥的低價心智,平臺透過盤點有使用者認知度的頭部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情感共鳴的同時,更深度地傳遞出品牌價值和營銷資訊;還透過構建全域流量場,為品牌商家提供了增長的新動力。
不僅如此,10月31日晚8點,京東買藥開啟爆品補貼活動”,11.11健康福利再加碼!上京東搜尋"買藥真便宜",「搶神券,疊滿300-100」「買藥真 5 折」、「單單返現、全程價保11.11」,用切實真低價利益點引流站內形成轉化,助力業務銷售目標達成。

在當下品效合一的營銷趨勢中,大多數消費者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內容消費習慣,如何借力一條廣告TVC,來實現創意與生意的雙向和諧,此次京東買藥雙十一的營銷表現,無疑提供了新的範例。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魂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