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歐陽娜娜回應了伯克利畢業拿“Diploma”爭議,#歐陽娜娜回應也衝上了微博熱搜詞條。
歐陽娜娜回應提到了幾點:
1.選擇Diploma是自己的選擇,對她而言時間很寶貴,這算是她人生和事業規劃的一部分。女明星日常很忙,沒空修文化課,能理解。


2.每個人都是人生的編劇,不愧對自己,不傷害別人就沒錯。這話沒毛病,夢迴“鹿小葵加油”。


3.她提到了自己19年設立的“歐陽娜娜獎學金”,跟校長針對“如何繼續幫助國際學生”,進行了兩次比較深度的談話。

額…不提還好,你一提不又讓網友開扒了嗎?

結果細心的網友去伯克利音樂學院官網翻了,發現學校官網上根本沒有歐陽娜娜為國際生設立的,
以歐陽娜娜命名的“單項獎學金”。

口說無憑,我們直接把伯克利音樂學院官網的“外部獎學金”截圖了,歡迎大家滑動圖片翻看 ▼

▲ 假設歐陽娜娜在伯克利音樂學院設立長期獎學金,必然會把自己的大名寫上去:Nana Ouyang Scholarship,很可惜官網上並沒有。
再來看看微博上的通稿怎麼寫的?我們找了幾張粉絲和營銷號最愛用的“歐陽娜娜獎學金”截圖:



那事實情況是怎麼樣的?歐陽娜娜19歲設立的“獎學金”含金量如何呢?
首先,我們在官網上看到,2019年歐陽娜娜確實開辦了“伯克利獎學金”音樂會。圖片中倒數第二句話寫道:“音樂會收益將捐贈給伯克利獎學金基金”(Berklee Scholarship Fund)。

▲ 最後一句話開通了捐款通道,這是呼籲大家一起捐錢給“伯克利獎學金”,她真的我哭死。
雖然網上找不到2019年那場音樂會的門票,但歐陽娜娜今年畢業典禮的票價34刀到120刀不等。

這價格怎麼說呢,比內娛明星天價演唱會實惠,但在美國大學聽全球音樂家絃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演出門票也就20-30刀。

▲ 隨便找了個美國大學“來訪音樂家”的音樂會的正常票價,大眾收費25刀,ID持有者20刀,21歲以下10刀,學生5刀。很好奇其他留子在學校聽音樂會的價位大概在多少?
嗯…把粉絲的門票錢,用自己的名義捐給學校,怎麼不算“一次性獎學金”呢?

按歐陽娜娜的說法,她的音樂會有6000多人參與,就算2019年距今有通貨膨脹,按一場音樂會一張門票20美元票價來算,她當年的音樂會收益至少有12萬美金,摺合成人民幣86萬左右。

從粉絲提供的截圖看出,歐陽娜娜2019年4月28日向伯克利捐了5萬美金,摺合成人民幣大約在36萬人民幣,乍一聽是不是很多錢?

順著粉絲“彩虹屁”分析,歐陽娜娜2019年給的5萬美金,要跟12個人分,一人拿4100多美刀。
來個拿獎學金的美國留子解釋一下:4100多刀的單人一次性獎學金,是什麼成分?

這裡再貼一張伯克利音樂學院官網學費截圖,學士學位(Degree)是7萬8千多刀,歐陽娜娜拿的Diploma是7萬1千多刀,摺合成人民幣,伯克利音樂學院一年的學費在51萬到56萬不等。

▲ 嚴謹點,就算2019年距離現在過了5年,美國通貨膨脹也不會太誇張。
額,歐陽娜娜2019年給的獎學金共計36萬,連一位伯克利學子一年的學費都覆蓋不了。
更何況她的獎學金還得12個人掰開來,分著用。一人拿4100多刀的獎學金,在寸土寸金的波士頓怕是半個學期都撐不下去吧。
豆瓣網友最後得出結論:
歐陽娜娜有在2019年,與2024年分別在伯克利開過音樂會,並且把音樂會的收入捐給學校獎學金的基金會,用來獎勵學生。但是,並沒有成立過專項的“歐陽娜娜獎學金”。

▲ 豆瓣網友“加菲女友”在搜尋外網詞條後得出的結論。
5萬美金的“一次性獎學金”,微博鋪天蓋地的通稿卻發揮出了500萬美金的宣傳效果。還是那句老話,歐陽娜娜背後的營銷團隊個個是人才。

▲ 看這滴水不漏的話術,問就是“營銷號把娜娜捧上去的,娜娜都闢謠了”,粉絲寶寶們絲毫不考慮平臺推流的邏輯。
微博和小紅書之所以把“歐陽娜娜”推到你面前,若不是明星買流量,背後團隊砸錢買水軍,你壓根聽不到她一點訊息。這麼簡單的流量邏輯,竟然還有人被矇在鼓裡
還記得當年娜娜談及自己設立“獎學金”的場景嗎?她淺淺cue到柯蒂斯給自己的全額獎學金,閉口不提自己退學,怎麼不算一種“Nabi學”呢?

更何況網友發現,歐陽娜娜上的很可能是柯蒂斯預科(Pre-College),就是柯蒂斯為一些年紀小的學生準備的課程。


額,Pre-College專案含金量跟Curtis正規專案能比嗎?這跟低至4%的錄取率、一年只錄160人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差得遠了。

更好笑的是,柯蒂斯官網也明確說了,只有拿到“高中文憑”或同等學歷的Pre-College音樂生,才有資格進入柯蒂斯音樂學士學位課程學習。

試問,歐陽娜娜如何在沒有“高中學歷”的情況下,被“柯蒂斯音樂學院”錄取?她又如何在13歲這麼小的年紀,從“柯蒂斯音樂學院”退學?

如果她不是在Curtis讀的預科(Pre-College),難道歐陽娜娜早在13歲以前就唸完了高中?
難不成她真是學術天才?那為什麼入學6年、Gap Year3年,從伯克利只領走一個Diploma?


歐陽娜娜說:“讀Diploma是一種個人選擇”。也許真像鍾美美所說,人美心善“音樂天才”娜娜,也想把學術資源讓給更需要的人。

我們不清楚螞蟻有沒有競走十年,但歐陽娜娜絕對在“學術造詣”和“流量玩法”上競走十年了。

回到“獎學金”的話題上,其實在伯克利音樂學院設立獎學金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比如下圖這位鋼琴家、作曲家Billy Strayhorn,設立了一個“一年一度的獎學金”,每年頒發給一位Berklee的鋼琴首席學生。

還有去年年底復出的王力宏,2019年也設立了“王力宏獎學金”,給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伯克利學子提供“全額獎學金”。
雖然金額不大,對明星來說區區幾十萬人民幣,至少沒有12個人分著用吧。也沒見人家鋪天蓋地在那裡宣傳,你說是不?

給學校捐款是好事。
但是,拿著“粉絲的門票錢,借自己的名義捐款”是一回事,用捐款的“好名聲”給自己的學歷爭議強行挽尊,是另一回事。

在這個“砸錢就能上熱搜、買水軍”的年代,我們看明星團隊控評的微博評論區時不禁陷入沉思。
大家似乎陷入以下幾種簡單粗暴的邏輯框架:“有錢人說什麼都是對的”、“只要賺到錢,不管手段正不正當就是贏家、“明星生來鬆弛,無需靠學歷背書”。




而不去看背後的底層邏輯:“她這麼多年的誇大宣傳,背後的意圖到底是什麼?”

“人美心善”的女明星享受了這麼多年“柯蒂斯”和“伯克利”學歷光環,吃了那麼久流量紅利,被網友扒出德不配位後,竟不用付出一丁點代價。
這很容易給年輕人造成誤導:明星靠多年營造的鬆弛感圈粉吸金無數,就算最後出了學歷爭議,也可以輕輕來一句“個人選擇”全身而退?
普通人只能老老實實讀書,沒那麼多個人選擇?那是不是隻要透過“誇大其詞的流量營銷”,當上明星就能合理化一切上不了檯面的宣傳手段?

歐陽娜娜說: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編劇。所以學歷這塊就靠“避重就輕”來粉飾太平?
我們不知道這算什麼三觀,但奉行這套三觀的人可能主打一種“愚民主義”。
歐陽娜娜從伯克利音樂學院順利畢業,準備繼續走花路了。她年輕的粉絲朋友們會不會打算追隨她的老路呢?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