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女明星,很假很無聊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最近在一篇雜誌封面故事的採訪中說,自己已經不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她的身材,“生命太短暫,沒空再去計算卡路里。”
回望這位“完美女明星”曾經的所作所為,如今講出這樣的言論可謂驚人跟顛覆。畢竟頂著“時髦辣妹”的名號出道,維多利亞一貫以苛刻的節食跟自我管理出名。丈夫貝克漢姆就曾在紀錄片中透露,妻子幾十年如一日地只吃一道菜:烤鮭魚配蒸蔬菜,除了撒點義大利黑醋跟鹽之外,幾乎不加任何調味,懷孕期間也雷打不動。
包括“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在內服務過她的米其林廚師們都有所埋怨,她在餐廳從來要求食物不加調味料。而跟貝克漢姆關係甚篤的曼聯球星也曾說過,和這對夫妻多次共進晚餐的經歷中,不記得維多利亞有吃下任何食物。
嚴苛半生,今年剛好50歲“知天命”的維多利亞,不再為了身材而放棄心愛的紅酒和美食。這位從事業到婚姻再到自己都力求完美的女明星,終於發現不完美也可以。
但前仆後繼走在“完美女明星”人設道路上的,還大有人在。放到華娛圈,上一代“完美女明星”的代表是林志玲跟侯佩岑,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吐槽這兩位,“完美得像假人”。
而新生代中給人這種“完美假人”感的,歐陽娜娜算得上一個。
出身於明星家族,頂著“天才大提琴少女”名號出道,考上著名的伯克利音樂學院,靠拍留學生活日常Vlog收穫流量跟粉絲,歐陽娜娜“完美女明星”的開端順風順水,甚至一度有一條熱搜叫做,“哪個女孩不想活成歐陽娜娜”。原因無他,因為完美,因為她的一切,看來毫不費力。
這種完美還不只是歐陽娜娜一個人的,她的一整個家庭皆是如此。從母親傅娟、到大姐歐陽妮妮與小妹歐陽娣娣,一家人時常組隊在鏡頭前面展現集體完美。
這一家子最近上了一檔母女真人秀《是女兒是媽媽》,一同錄製節目的還有王珞丹、陶昕然跟趙小棠。在這三位女明星和母親的相處中,我們多多少少都能看出與我們自己極為相似的東亞家庭影子,比如對親密關係的渴望又抗拒,成長過程中的被忽略,童年創傷帶來的成年後叛逆……哪怕是明星,母女之間也都存在問題。真實,並且能夠讓觀眾感同身受。
唯獨歐陽一家,節目從頭到尾,呈現出來的始終是教科書般的完美模樣:一家人會彼此加油鼓勵,會在鏡頭前親親貼貼,沒有任何成長矛盾和深刻家庭問題,彷彿那句歌詞的人間寫照:“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
但也就像觀眾熱評說的:“這一家人看著好假,全是在演”。歐陽一家母女之間的互動,完全沒有一丁點兒正常家庭應該有的“人味兒”。
即便是母女之間邊吃早餐邊進行閒聊,一家人也正襟危坐地像在接受深度專訪,聊著聊著母親乾脆拿出小抄,念起自己寫的小散文,優雅文藝得讓人不知所措。
妮妮跟娜娜兩個人只是在飯桌上聊起童年回憶,並沒說到什麼特別煽情的內容,兩姐妹突然就溼了眼眶抱在一起。哭完抱完娜娜又要樹立自己如今堅強冷靜的形象,說外婆去世她也沒有哭,因為第二天拍戲怕眼睛腫,直看得人滿頭問號。
總之,東亞人的兩大執念,完美和討好,在節目中的歐陽母女一家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
無論是節目的先導採訪還是在與其他幾對明星母女的共處之中,傅娟一直忙著給自己的三個女兒打上“完美”的時代標籤:妮妮是“自由、樂觀”,娜娜是“才華、堅強”,娣娣則是“勇敢、性格好”,三姐妹共有的特點就是“清醒、獨立”。但這些人設和標籤,如同AI工具所設定的關鍵詞,目的只是為了迎合當下風向跟流量密碼,實際在這三個女兒身上,無論是她們過去的言行舉止還是在節目中的表現,觀眾其實都感受不到。
傅娟的自我定義是“經紀人媽媽”,她牢牢把控著三個女兒的事業走向。因此,無論從職業上還是心理上,歐陽三姐妹都很難稱得上“獨立”。
在節目中唯一的真情流露,可能是妮妮和娜娜都坦承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相互間的刻意討好,確實構成了她們母女之間大部分的相處模式。
傅娟在節目先導採訪中,振振有詞說著來節目是為了“重新找回自我”,但有意無意之間,在展露自我內心的小作文裡,她還是不忘提到大女兒的直播間;三姐妹為她圓夢一起錄製個人播客,而節目內容最後完全讓位於女兒們所需要的宣傳:娣娣正參加的選秀、妮妮的自創品牌以及娜娜對自己網路風評的回應
而歐陽三姐妹對於傅娟,也是全程開啟吹捧模式,從母親的“美貌基因”到為自己做出的“偉大犧牲”。誠然,東亞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這樣的彼此肯定是難能可貴,但歐陽一家之間的這些誇讚很難讓人感受到是發自內心,而更像是一種為了維持完美假象所匹配的本能演出。
尤記得2004年,傅娟帶著尚在孩童時期的妮妮和娜娜上了紅極一時的《康熙來了》,兩姐妹還不懂得如何掩飾自己的真實內心,在節目上將她們的“討好型人格”展露無遺,有兩個片段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
上節目那年,妮妮才8歲,卻已經懂得爆料4歲妹妹有小男友這件事來吸引眼球。當小S被問到能跟娜娜共處一室多久之後,妮妮迫不及待追問“那跟我呢?”——對於成年人關注的渴求溢於言表。
節目錄制過程中,娜娜自己去拿想喝的果汁,小S跟妮妮都表示也想喝,娜娜拿回了兩瓶果汁,一瓶自己喝,另一瓶毫不猶豫給了小S。妮妮於是在一旁默默看著妹妹喝果汁,眼神中流露出遠超年齡的落寞和剋制。
而看似帶著一身寵愛長大的娜娜,在成年後也逃不開與家人捆綁的命運。最先在娛樂圈闖出一片天地的她,順理成章承擔起帶著姐姐和妹妹入行的任務。早前就有知情人士爆料,娜娜出席任何活動都會跟主辦方或者廠商協商,是否可以姐妹搭檔出席。她的專業經紀團隊也反對過一些跟她本人不是很匹配的品牌商務,但為了討好父母,完成為全家撈金的責任,她還是對於這些合作照單全收。
所謂完美,本質上亦是一種潛意識裡的討好——討好普世價值,討好大眾,以及討好強權者。
但完美的代價,一是旁觀者看起來覺得假,二就是假過了頭,需要太多偽裝,難免會破綻百出。
在真人秀裡,娜娜說姐姐從來沒吃過自己做的飯,卻忘記在妮妮早年的Vlog裡,就出現過對娜娜做的咖哩飯的誇獎。女兒們又回憶起小時候媽媽給自己編髮,但明明在《康熙來了》說家裡負責梳頭的都是菲傭。
這一家人最大的前後不一,還是在於歐陽娣娣這個名字的由來。04年上《康熙來了》時,懷著娣娣的傅娟親口承認,兩個姐姐每天叫腹中孩子“弟弟”,當然一定希望生出來是個男孩,後來生出來是女兒,但已經叫習慣了,就也沒有再改;20年後,卻又改口否認“娣娣”是因為想生男孩才取名如此。而是姑姑歐陽菲菲當時取了幾個名字,然後身邊朋友從中選了娣娣這個名字,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置身事外。
婚前,傅娟是唱歌演戲雙棲的玉女明星,卻在婚後甘願退圈,為歐陽家的獨子歐陽龍挑起傳宗接代的大任。為求子,她不惜四處求偏方,7次懷孕4次流產,搞到內分泌失調元氣大傷,甚至在罹患宮頸癌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懷孕,最後生下娣娣依然是女孩,這才最終放棄生子的夢想,卻從此將出人頭地的迫切跟壓力轉嫁到三個女兒身上。
媽媽的執念和施加的壓力,在三個女兒身上呈現出的影響便是過早入行。儘管上《康熙來了》時,她口口聲聲說著不強求女兒們進入娛樂圈,妮妮卻2歲就已成為童裝模特,娣娣6歲就已參與動畫配音,11歲出演電視劇以演員身份出道。
雖然母女四人現在在節目中,也會說著時髦的“自我覺醒”、“清醒獨立”,但就像她們所塑造的毫無根基的完美一般,不過一句口號。
追求完美其實沒錯。尤其對於明星而言,原本就是一個編織夢幻的職業。但歐陽一家給觀眾帶來的反感和抗拒,根源在於,她們要的太多了,甚至超出了觀眾們所想看到的。
她們試圖塑造的完美假象是全方位的無懈可擊。從家庭關係到個人形象,從學業成績到事業成就,她們都要統統完美,卻力有不逮,翻車在所難免。娜娜的鹿小葵式加油、在演技綜藝裡那一句“螞蟻競走十年了”,到現在都還在被群嘲。姐姐妮妮在偶像劇中的表演也被詬病,但兩個人更大的汙點還是出在學業造假上。
妮妮念大一時,為了去倫敦拍品牌廣告,不惜找槍手代考期末考試,被發現後先是由經紀人母親出面搪塞說是同學主動幫填考卷,遭到校方出示證據槍手是校外人士之後妮妮才出面道歉;而娜娜一直標榜的學霸形象,也在今年五月伯克利畢業典禮的直播中被戳穿,她的同學拿到的是音樂學士學位,她上臺拿到的卻是類似於專科學位的“Professional Diploma”,而此時距離她考取伯克利,已經過去了6年。
所有這些前塵往事,與當下節目中一家子完美和諧的一幕幕兩相對照,愈發讓人感覺到無聊與虛假。
這便是東亞人因為兩大執念而產生的通病——要麼變成無聊的絕對正確分子,要麼完美到空虛。在外人看來都很累,且毫無必要。
歸根結底,之所以不喜歡歐陽一家的“完美”,還是因為這種完美本質上是一種陳舊腐朽的傳統價值觀:家庭一定要母慈女孝,孩子一定要是學霸,長大後必定要加倍成功,方方面面讓人羨慕。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塑造完美人設,上一輩的維多利亞或林志玲,雖然也會給人一種不真實感,但卻不會遭致大規模的反感或者引發頻頻翻車。因為她們的完美,往往只集中在自己最擅長的某一個特定領域。比如維多利亞專注於時尚事業,林志玲強調的則是自己八面玲瓏的高情商。而對於所不擅長的領域,比如唱歌之於維多利亞,主持之於林志玲,她們會淺嘗輒止,並不苛求自己要面面俱到的完美。
林志玲當年因為娃娃音和嬌嗔,也曾被罵作“花瓶”“好假”“媚男”。但15年下來,她溫柔依然,卻不是為了迎合任何人的喜好跟口味。她的事業全靠自己打拼,也鮮有緋聞出現,最久的一段還是跟言承旭的意難平。久而久之,她的這種溫柔,反倒成為了一種女性力量的代表。她外在所表現出來的滴水不漏,是她核心強大堅韌的證明。她也坦誠自己所扮演的最完美角色,便是這樣一個“志玲姐姐”的形象,無論從男性視角還是女性視角來看,都一樣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這或許是過去這些年裡頭,娛樂圈編織的最好一個夢幻。
就像老搭檔蔡康永所評價的那樣,林志玲是一個“夢幻場景的供應者”,但同時又因為她對於人生有非常堅定的態度,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大眾只會對她百看不厭、並不較真。
但即便是這樣一位“完美女明星”,她也選擇在2019年嫁給日本樂團成員Akira,親手將自己維持了15年的完美形象打破。
老公從外形到事業上都不如自己,林志玲更是在婚後選擇退出娛樂圈,在蔡康永的訪談節目《眾聲》裡,她表示之後最多隻會參與慈善活動,而不再願意被放到“完美”這個平臺上來做任何比較,對於這一個“鎂光燈的世界”,她沒有任何留戀。
回首15年的演藝生涯,她說自己已經擁有了最大可能的舞臺,而她也給了觀眾最好的自己,百分百的付出。只是娛樂圈在她曾經的生活中佔據了太多比重,而婚後的生活讓她終於感覺自在,於是她決定走進人生下一個階段,回到一個原本真實的自己。
我最喜歡她在這段訪談中的一段話,是她希望以後自己白髮的時候,大家只會記得“黑髮的我,很有溫暖度,帶著微笑的我”。像是之前曾經寫過的安室奈美惠那樣,以自己的決心堅定劃下事業休止符,對於往昔光輝毫不留戀,只把最完美那一剎留在觀眾心間。
比起歐陽一家,我更喜歡維多利亞和林志玲這樣的“完美女明星”。當時代和潮流需要她們扮演這個角色時,她們便全力以赴,盡力演出,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而當時代過去,無論是觀眾還是女明星自己,其實都已經厭倦了傳統完美假面那一套。於是,要麼像維多利亞那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將一切虛榮、軟肋、困境、執念坦然呈現;要麼像林志玲這樣擁抱真實的自我,對曾經那些假象毫不留戀,揮揮手,一轉頭,開始新生活。
這樣的清醒和決絕,或許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美。
“謹祝各位求仁得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