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可婷。
最近,總是刷到海底撈旗下烘培品牌,即將開業了。
海底撈旗下的烤肉店,服務與口味如何如何…
還有海底撈旗下的小火鍋也是吃上了,這類的。
一下子湧現出那麼多海底撈旗下創新品牌,這就讓人很是好奇,
海底撈到底開了多少副業?
01
海底撈的餐飲副業版圖
要想知道一家公司的運營情況,當然是去看一下它的財報。
根據海底撈2024年財報顯示,截止2024年末,海底撈透過“紅石榴計劃”已孵化和發展了11個子品牌。

這11個子品牌分別為——
韓式烤肉:焰請烤肉鋪子
韓式炸雞:小嗨愛炸
中式快餐:五穀三餐
燒串品牌:火焰官BarBecue
一人食火鍋:沸派·甄鮮小火鍋
烤魚餐店:喵塘主麻辣烤魚
低價火鍋:小嗨火鍋
麻辣香鍋:苗師兄香鍋
中式正餐:漢舍中國菜
創意麵館:Hao Noodle
麻辣燙店:嗨妮牛肉麻辣燙

除了2024年財報中記載的11個子品牌外,在今年1月份,海底撈又上線了砂鍋菜品牌“從前印象砂鍋菜”,以及宣佈即將要開業的麵包烘焙品牌“SHUA BAKERY”。

所以,目前海底撈應該共有13個子品牌副業,覆蓋了烤肉、炸雞、砂鍋菜、麻辣燙、烘焙等多個餐飲品類。
媽呀,海底撈一家公司,都可以撐起商城4樓餐飲區了。

海底撈的子品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外部收購和內部孵化。
內部孵化是指海底撈依託自身的資源和經驗,從零開始打造全新的品牌。例如,“火焰官BarBecque”和“從前印象砂鍋菜”就是透過這種方式誕生的。這些子品牌從產品研發、品牌定位到運營管理,會融入海底撈的經營理念和一些經營模式。
外部收購則是透過併購已有的成熟品牌,快速進入新的市場領域。例如,“漢舍中國菜”和“HAO NOODLE”就是透過收購獲得。
其實,海底撈的子品牌孵化之路,可謂是步步艱辛,但步步堅持。
海底撈最早是在2012年收購了“U鼎冒菜”,但是發展不佳,歇業了;此後,陸陸續續又有“新秦派麵館”“駱大嫂水餃”等10餘家子品牌門店開啟後歇業。
從現有的13家子品牌來看,上述這些失敗,完全都不影響海底撈繼續開副業的心情。
那麼,海底撈為什麼熱衷於幹副業呢?
02
海底撈為什麼熱衷幹副業?
海底撈內部有一個“紅石榴計劃”,按照官方所說,這個計劃旨在透過新品牌、新店型、新模式、新理念,幫助海底撈開啟新徵程,推動海底撈的多元化發展和多品牌佈局。

一方面,有助於分散單一業務帶來的風險
海底撈的主營業務是火鍋,而火鍋作為中國餐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呈現出高度飽和的態勢。根據紅餐研究院顯示,高線城市的中高檔火鍋市場已經進入過度飽和和內卷狀態。儘管火鍋市場規模龐大,但其滲透率接近飽和。
因此,海底撈在過去幾年中面臨著市場生存壓力加劇、消費者需求變化等多重挑戰。
透過拓展多元化的子品牌“副業”,海底撈可以形成“主品牌+副牌”的立體化餐飲生態,降低對單一火鍋業務的依賴,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是幫助公司開啟新的市場空間
所有的商業模式在穩定期後都要做第二曲線的增長。
根據2024年財報顯示,2024年,海底撈總營收4275億元,同比增長3.1%;淨利潤47億元,增長4.6%。透過副業帶動其他餐廳收入同比增長39.6%,達到4.83億元。

其實,我們看海底撈現存的13個子品牌,會發現不同子品牌針對了不同的消費群體和餐飲場景。其中,“焰請烤肉鋪子”憑藉5億元貸款支援,計劃將門店從12家擴充套件至全國範圍,瞄準年輕消費群體對烤肉品類的高需求。
“小嗨愛炸”主要專注於油炸類食品,吸引年輕消費者;“嗨妮麻辣燙”和“五穀三餐”則更注重提供時尚、快捷的餐飲體驗;而“漢舍中國菜”主打適宜情侶約會、家庭聚會、商務宴請、朋友聚餐、休閒小憩。
這些子品牌透過差異化的定位,試圖覆蓋從“10元炸雞”到“包廂用餐”的多元消費層級,去開啟新的市場空間,尋找第二曲線的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的不少子品牌都主打一個低價,似乎也是有意在佈局“下沉市場”。
03
副業的挑戰和風險
儘管海底撈的搞“副業”戰略具有前瞻性,但任何事情都是存在風險的。
海底撈前前後後開設的子品牌,粗略數一下大概有26個,數量眾多的子品牌可能會存在品牌稀釋的風險,削弱在消費者心目中“海底撈=火鍋”的核心品牌認知。
同時,過多的品牌,也加大了管理難度,當子品牌的市場力不斷抬升時,有利於主品牌的發展;但反之,當子品牌遇到名譽下降時,也會給主品牌的聲譽帶來負面效應,這就要求需要更多的資源和精力來維護各個品牌的運營和市場表現。
餐飲行業從“產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的今天,海底撈的副業佈局本質是一場“創新實驗”。
總的來說,品牌透過開展子品牌策略,旨在實現業務多元化、市場拓展和風險分散,但同時也需要謹慎應對品牌管理和聲譽維護的挑戰。
素材來源於網路
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