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燕無雙
從動物變人,歷經千萬年;而人變成動物,卻只需一瞬間!
日前一段令人震驚的影片在網路上迅速傳播,把喜歡吃海底撈的隔夜飯都嘔了出來。
在上海某海底撈門店的包間內,餐桌上一片狼藉,一名穿著黑褲的男子,公然站上餐桌,對著熱氣騰騰的四宮格火鍋,褲子一扯就開始撒尿。
隨地大小便就夠惡劣的了,這“隨鍋大小便”更是突破做人底線。更令人憤怒的是,男子做出這種“返祖”行為時,旁邊還傳來他夥伴的嬉笑聲,並將他這一惡劣行為拍攝下來。
事件一經曝光,“魔童尿海”話題迅速登頂熱搜榜。只是“隨鍋撒尿”事件發生在2月24日,而影片引發關注時已是3月6日。12天的時間,有多少人用過這個“加了料”的鍋底?
這一下,網友的憤怒和噁心達到峰值:“道德淪喪!”“海底撈的衛生還能相信嗎?”以後再也不敢去海底撈了!”輿論發酵後,海底撈最初的反應還算及時,當就釋出宣告稱已報警,並轉發了警方的通報。

此時,輿論的矛頭主要指向肇事者,公眾對海底撈的遭遇表示同情,甚至有不少人為品牌發聲,認為海底撈是這場鬧劇的最大受害者。然而,3月8日,事件發生了戲劇性轉折。海底撈二發聲明,稱“鑑於涉事者為未成年人,呼籲避免對其家庭進行不當傳播”。

什麼什麼?這一“聖母式寬容”的宣告,瞬間點燃了全網的怒火:“你們原諒了肇事者,誰來原諒我們這些消費者?”“海底撈這是在縱容惡行!”“難道我們吃的不是火鍋,是‘童子尿’?”
更離譜的是,宣告中還提到將追究“惡意傳播者”的責任。一瞬間,公眾對海底撈處理問題的方式提出強烈質疑:不追究肇事者的責任,反而威脅為品牌發聲的公眾?
這種抓錯重點的邏輯徹底激怒了消費者!討伐聲,質疑聲密集如子彈,射向海底撈。
更何況,該事件還有一個疑點,既然兩名涉事男子都是未成年人,那麼怎麼會醉酒?是涉事者自帶酒水?還是門店售出?無論是那種情況,海底撈無疑都存在一定責任!
一直以來,海底撈以“服務天花板”著稱餐飲界。消費者在這裡不僅能享受美食,還能收穫無上的情緒價值:美甲、擦鞋、生日歌,兒童陪護……每一個細節都無一不體現著,這個餐飲龍頭業“人文關懷”與“顧客至上”的春風化雨。
然而,如今昏招頻出的海底撈,陷進了各種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裡,口碑一夜崩塌。
火鍋原本是熱氣騰騰、充滿煙火氣的象徵,如今卻淪為“尿壺”,這不僅是對品牌的侮辱,徹底撕碎了海底撈精心打造的“乾淨”“貼心”形象。更是對消費者信任的踐踏。
公眾難免質疑:海底撈的衛生管理是否一向得過且過?類似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角?品牌多年積累的信任,在這一刻土崩瓦解。
輿論浪潮下,壓力如山來。3月9日,媒體報道,海底撈當事門店表示:已將鍋具,餐具,全部進行更換,環境衛生按照搬家式緊急消毒;同時決定起訴兩名涉事男子。

兩個“小便男””有沒有成年無法確認,家裡富貴不富貴咱也無從得知,但,沒有家教是可以肯定的!如今訴諸法律,不管是行罰,還是刑罰,夠這兩玩意兒喝“一壺”的了”,到時管保他們的“尿水”全化作淚水!
今天海底撈再發宣告稱:對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間在海底撈上海外灘店堂食消費的4109單顧客,將全額退還當日餐費,並額外提供訂單付款10倍金額的現金補償。
看到海底撈的這則宣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3月6日事發當日不發,現在抗不壓輿論壓力才開始妥協。撞到牆才知道拐,早幹嘛去了?
很難想象,一個極富盛名的餐飲品牌連一泡尿都防不住;就算事發突然沒防住,事後的危機公關又那麼拉胯,直接奏出“死亡三部曲”:
首先就是回應滯後:其次便是“威脅”網友,被公眾解讀為 “捂嘴公關”;最後虛偽的聖母心,替消費者原諒了肇事者,引火自焚。
大機率海底撈還一直沉醉在自己“服務天花板”的形象裡,包括最近聲譽日隆的胖東來,也讓海底撈曲解了“服務至上”的真諦。卻忘了“魔童”從撒尿那一刻開始,就站在了“消費者”對立面。
選擇“原諒”撒尿者,早就違背了“服務”的初衷,不僅是對消費者的一場道德背叛,更將自己陷入一次嚴重的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裡!
在“小便門”事件曝光的第二天,海底撈股價就跌了2.3%,市值縮水45億元;第二次回應也沒能挽局,迄今為止依然在下跌。
本來是以受害者形象出現的,最後卻被網友罵成篩子,不知道海底撈公關團隊怎麼想的,把一手好牌打的這麼臭。
面對一身騷味的海底撈,即使鍋具全部換過,短時間“尿壺”的陰影是從公眾心中去不掉了。

– End –
位卑未敢忘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