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上躺著404億,順豐又要去港股上市?

轉載自 | 說財貓
作者 | 貓姐

堂堂順豐,難道也缺錢?

事情是這樣的。


前兩天,順豐叒叒叒一次,在港股遞交了招股書。
為什麼說叒?
去年8月,順豐就曾向港交所遞交主機板上市申請,想要成為快遞行業首家“A+H”股同時上市的公司。
但直到申請失效,都沒有什麼進展。
現在,只隔了短短四個月,順豐又再次發起上市衝擊。

上市嘛,懂得都懂,最直接的好處當然是圈錢融資。


就連順豐的董事長王衛也曾說過,“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
但王衛也說過,“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
要知道,早在2017年,順豐就已經透過借殼,成功在A股上市。
上市後,順豐還發行過多輪定增、可轉債,前後融資超過330億。
除順豐控股之外,順豐系還擁有三家港股上市公司:順豐同城、順豐房託、嘉裡物流。
坐擁4個上市公司,按理來說不缺融資渠道,為啥那麼鍥而不捨?
難道堂堂順豐,也缺錢了?!
答案是:是,但也不完全是。

說起順豐,title很多,大家也很熟。


一組資料足以證明順豐有多牛逼: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順豐擁有約200萬活躍月結客戶,及約6.63億散單客戶。
也就是說,幾乎一半中國人,都是順豐的使用者。
貴為亞洲最大、中國第一,說順豐沒錢吧,賬上躺著404億現金。
說順豐有錢吧,這兩年只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正,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一直都是負數。
不僅如此,截至2024年底4月30日,順豐一年內要還的短期借款總額接近300億。
400億還掉300億,也就只剩100億,算不上手頭寬裕。
說起來,順豐這幾年透過定增、可轉債募集了330億,借款又借了超過600億。
這麼多錢,都投去哪裡了?!
一面用來提升自我。
比如順豐透過定增、可轉債募集的330億,大部分也都投在速運裝置自動化升級、航材購置維修、陸路運力提升等專案上。
另一面用於瘋狂併購。
比如2018年,順豐就花了55億,買下了國際物流三巨頭之一的DHL香港和北京兩家公司100%股權;
2021年,順豐又再度斥資146億元,收購總部位於香港的嘉裡物流。
這樣一路融資一路花錢的背後,順豐的業績,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
但隨著國內快遞行業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老大順豐的增長瓶頸也清晰可見。

2023年,順豐營收首次進入負增長。


而在快遞行業激烈的價格戰之下,收得貴、服務好的順豐,盈利能力也並不具備優勢。
資本市場最看重未來的成長性。
當順豐的高增長故事講不下去,股價下跌成為必然。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海成為了順豐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除快遞業務外,順豐還擁有供應鏈及國際、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急送、其他非物流業務五個板塊。
近年來,隨著快遞業務的營收佔比縮減,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在不斷上升。
2018年,供應鏈及國際業務佔順豐總營收比重僅為2.8%,2023年增至23.2%。
但不難看出,2023年,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其實是下滑的,營收降了近四成,佔營收比重也從32.8%降至23.2%。
顯然,要繼續保持增長,順豐需要更加努力。
而根據招股書,此次赴港上市所募資金,將用於加強順豐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提升及最佳化中國的物流網路及服務,研發先進技術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等。

只不過,眼下並非上市好時機。順豐能否如願以償,仍是未知之數。


你看好順豐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