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現狀:還活著,但快瘋了

北方人民春天吃什麼?答案是:幹噎沙子拌柳絮+氯雷他定。
外面的世界看著春和景明,但是過敏星人永遠也躲不掉花粉、柳絮,如果這時候再“恰到好處”地刮一場大風,用來自蒙古國的異域之沙加以混合?得嘞!您已經領略到了北方春天的精髓。
這不一年一度的大風又來了,只不過,這回來得比以往更猛一些。
北方這次的大風來得有多高調?
看看北京的預警就知道了。早在4月9號,就有媒體發出,北京將在11日晚間到13日將迎來十年以來最猛烈大風。市區內區域性最大風力可達10級。
而到了10日上午,北京市氣象臺正式釋出近10年來首個大風橙色預警。
雖然當時的北京可以說一點風絲兒都沒有。但是很多人還是已經行動起來,提前開始了防風模式。
大樹被剃頭,防止被吹倒。
街上的迎賓吉祥物都開啟了捆綁play。
就連北京賓士大廈上的標誌性logo也史無前例地被放倒了。
企業、單位未雨綢繆,老百姓更是各出奇招。小區裡的電動腳踏車,未吹先倒。既然抗爭不過狂風,躺平就是最好的方式。
還有一些北方人和經歷過颱風的南方朋友取經後,也用膠帶在窗玻璃上貼個“米”字。不過還有貼“麥”字的,你以為是學到了更先進的力學知識?打聽下來才知道完全是出於諧音梗,因為“麥克風”。嘴損的網友說此法並不管用,因為還有“麥旋風”呢。
而最轟轟烈烈要數大風前的囤糧行動。
11日下午打工人發現,此時買菜,各大生鮮平臺已經運力不足,無法配送。某平臺更是直接崩掉了。
不信邪的打工人想下班後去超市碰碰運氣,結果超市的貨架簡直比臉還乾淨。怎麼突然有了一種夢迴三年前的感覺。
不過不管是冰箱滿滿的、還是隻搶到泡麵的,大家都開始眼巴巴“等風來”。
因為預報稱此次北京的大風是從內蒙吹來的,就有北京網友開始呼叫內蒙網友。
前線發來的戰報是:北京北京!呼和浩特目前嗷嗷颳風還有沙子,一秒鐘10個髮型……over!over!
等風颳到張家口時,很多公司也提前下班了。打工人慾與狂風試比高,看看到底是大風先到北京,還是自己先到家。
也有人在到家後發現風還沒來時,實打實地為氣象局捏了一把汗。畢竟氣氛已經烘托到這了。
11日17時,大風率先從北京西北部山區入境,風力達到9級。天氣預報員建議100斤以下的就不要出門了,容易被吹跑。
20點,大風抵達北京城區。東城、海淀、朝陽等地出現7-8級陣風。
再過一會,風更大了,小區平日裡默默無聞的垃圾桶,已經開始瘋狂。
平靜的池塘,也已經起大浪了。
北京人都說後海不是海,但在10級大風下,這裡真的可以看海了。
12日,有好奇的網友,想親身感受一下北京的大風。他迎風站立,傾斜身體,根本不會倒。
還有的網友調侃,想讓風來得更猛烈一些。殊不知,這場大風已經造成了不少災害。
路上隨處可見被連根拔起的大樹。
一小區的外保溫牆皮被大風掀起,砸傷了路人。
還有被狂風吹倒在地的外賣小哥和他的電動車。
有人開始呼籲,玩歸玩鬧歸鬧,別拿天災開玩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在大風天安全地躲在家裡,還有頂著大風送外賣的騎手,還有大風中艱難作業的工人。
其實北京和大風,基本是一春一會。
多少個春天,北京人民在早上是被泥土的芬芳嗆醒的。
北京一下雪,就變成了北平。馬伯庸說,一刮沙塵暴,北京就變成了北宋。
“思念會像細沙穿過你的靈魂……”也能穿過你的辦公樓。
看看你的工位吧,細膩如十三香的沙塵早就鑽過了窗戶縫。辦工桌上,可以做沙畫了。
其實大風沙塵天氣,影響的往往不僅是北京。
去年的沙塵暴就橫跨了15省,西起喀什,東至哈爾濱的廣大地區都陷入一片大風揚沙之中。
所以長江以北的老鐵們,咱們誰也別嫌棄誰了。
最近一個詞條衝上熱搜——“北方人別學南方人野餐了”。
你會深刻地體驗到什麼叫賣家秀與買家秀。
就好比南方的青團,到了北方立刻變成了驢打滾。
北方的大風真的會懲罰每一個春遊的人。一股大風襲來,帳篷直接被掀翻。
它也會加倍懲罰野餐的人。黃風裡你一頓得吃半斤土。
最關鍵是咱北京的風裡還總夾帶私貨,比如柳絮。
不得不說,北京也有北京的浪漫,就比如這四月飛雪。遠遠看上去就似片片雪花飄落。
近觀後,它們會平等地飛到每個人的頭髮上,耳朵上,鑽進每個人的鼻孔裡和嘴巴里。人們不再讚歎浪漫,只剩下“阿嚏阿嚏”和“呸呸呸”。
在這裡,柳絮飄進咖啡杯裡都不足為奇也,全當解鎖春季限定棉花糖奶蓋了。
由於此次大風猛吹三天。大家都覺得飛絮被狂風吹跑了,難捱的時期終於結束了。
沒想到,剛剛被大風吹跑的是毛白楊的飛絮,還有一大波楊柳樹的飛絮馬上趕來,此後歐美楊的飛絮也會跟上。
真是一波接著一波,讓人防不勝防啊。
所以惱人的飛絮要從4月上旬開始,到5月下旬結束,起碼要持續50天左右。
更危險的是,飛絮含有90%的纖維和油脂,表面絨毛與空氣中的氧氣充分結合,一旦遇明火,可在2秒內迅速燃燒,且蔓延速度極快。此外,飛絮本身十分輕盈,著火後會隨風飄散,當它附著到其他易燃可燃物上時,就會引燃易燃可燃物,形成連環火災。
有熊孩子看柳絮輕巧好玩,用打火機點著了一個,頓時空氣裡“鬼火”閃閃,火燒連營。
當然“熊”的不止孩子,前不久,兩名年輕人在休息時點燃楊柳絮,引燃了雜草,讓公園的過火面積達到了80平方米,多虧消防員趕到,才制止了更大的火災。
這倆人說,就點著玩,沒想到火躥得這麼快……
真是手太欠了,拘留!
飛絮除了易燃,本身並沒有什麼毒害。 
那為啥大家都對飛絮表現出莫大的痛苦?除了鑽鼻孔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飛絮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塵等過敏原,引起人們的眼部瘙癢、紅腫、流淚,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氣喘、哮喘。
其實早在初春,北方的花粉就已經扛著刀衝向過敏星人啦!
在北京的三月末四月初,引起花粉過敏的主要兇手就是圓柏。
這樹看著人畜無害,但花粉多到爆炸!
在柏樹繁殖時,雄性圓柏會長出黃色花粉苞,用手輕輕一彈,就冒出黃色的花粉。
風一吹,整棵柏樹都蒸騰著微黃的煙氣。風再大一點,簡直就跟沙塵暴一樣.
有遊客去天壇公園,發現路上很多灰塵,且特別黏腳。其實那是柏樹的花粉。
所以好不容春天來了,想去戶外擁抱一下大自然,結果擁抱了一身花粉。
這直接導致,辦公室的噴嚏聲音此起彼伏。
更嚴重的,沒能說一句完整的話,就被噴嚏打斷了。
而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症狀:眼睛奇癢無比,想摳出來洗一洗,鼻涕一直流,皮膚也開始大片紅腫。
這時候如果不來一片氯雷他定,一天的班恐怕是上不下去了。
根據某平臺買藥資料顯示,3月中下旬開始,氯雷他定等過敏藥的銷售量就開始增加。
也許春天裡,氯雷他定的銷量會碾壓奶茶?成為打工人的新型續命產品?
再看醫院裡,變態反應科室的患者,也“變態”激增起來。
其中一項過敏原篩查測試,就像容嬤嬤扎紫薇,一次要扎五六十針。
而測試後,拉出的單子,比紅毯都長。
這項檢查也不便宜,如果查得比較全面的話,需要小兩千。
如果測出過敏很嚴重,則需要打針,一支過敏針的價格要1000多塊。有的人需要打三針。
沒想到大好春日,還得為過敏氪金。
當然也有不氪金的辦法,那就得全憑自己的智慧。
過敏新手用紙巾堵住兩個鼻孔,試圖阻擋花粉的侵襲。
而老手早就進化成了“生化危機”模式。
更有經驗者,下班一回家就能做到洗衣、洗澡、洗鼻腔,三管齊下去除花粉。
其實很多人遇到楊樹柳樹飛絮,圓柏噴花粉的情況,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砍嘍!!
然而就北京天壇的圓柏為例,很多都是成百上千年的古樹,不是說砍就能砍的。
而到處飛絮的楊樹,是三北防護林的功臣,它們能抵禦風沙,所以也成了北方包括北京在內很多城市的綠化樹。
我們實在很難苛求城市綠化樹木的完美。
楊樹飛絮,但是價格便宜,當年抗沙迫在眉睫,不得不趕緊種植。
上海、南京的法國梧桐優雅浪漫,但是果球的棕色絨毛也會四處飄飛,市民不勝其擾。
北京最有名的銀杏樹,到了秋天一片金黃,但是其果實——白果,散發臭味,落滿地時,行人一踩,兩腳惡臭。
還有大家厭惡至極的、有著“不可描述氣味”的石楠花。事實上,石楠花單位葉面積滯塵量是法桐的1.7倍,對二氧化硫、氯氣的吸收率高達68%。這種植物能在-15℃至45℃的極端溫度中存活,是名副其實的“城市衛士”。
而且對於花粉和飛絮的問題,樹木的替換也是循序漸進的,很難短期內全部更新一遍。
其實城市工人,已經做了很多舉措:給柳樹打絕育針,抑制柳樹的飛絮;給圓柏“淋雨”控制花粉的飄散等等。
而對於為什麼過敏現象頻發,除了樹木的原因之外,還有人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是,咱們現代人長期生活在空調房裡,不接觸戶外環境,會導致過敏越發嚴重。
因為人的健康與體內體外的細菌、病毒甚至是寄生蟲這些微生物都密不可分。太乾淨的環境反而更容易過敏。
看來老一輩人常說的“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也不是全無道理。
所以近些年,過敏人士有了春天到了就去公園遛一遛的脫敏儀式。
北方的春天就像拆盲盒,永遠不知道明天是颳風、吞絮還是流鼻涕。
不過這些也沒有阻擋大家的腳步,每當四月楊樹葉子嘩啦啦被風吹響時,人們照樣在飛絮裡拍攝著燦爛的春花。
人類的堅韌,大概就是一邊擤鼻涕一邊發朋友圈:看!雖然戴著N95,也不耽誤欣賞大好春光啊。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飈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原文閱讀,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