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陽光保險守護中國智慧農業時代

當無人機掠過萬畝良田即時監測墒情,當人工智慧為每一株作物“把脈問診”,當區塊鏈技術讓農產品溯源精確到分鐘——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正在中國廣袤的田野上成為現實。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尖端技術,已悄然撕下“實驗室專屬”的標籤,與農機、稻穗深度交融,將“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推向“知天而作”的智慧時代。
如果說科技賦能成了農業產業手中無堅不摧的矛,那麼農業保險則是站在產業背後的最堅固的保護盾。如今的農業保險,早已經不是傳統的經濟補償那麼簡單,而是同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成為了穩定農業生產、維護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關鍵性制度安排。
時值兩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保險作為護航“三農”工作的重要利器,近年來已成為中央一號檔案中的“常客”。2025 年中央一號檔案五次提及農業保險,從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保費補貼承擔比例調整等多層面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要求“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完善農業保險體系”。《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亦將“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列為重中之重。
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黑龍江自古是中華糧倉,承載著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使命。為穩固黑龍江這一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陽光財險以農業保險築盾,打造了一套覆蓋廣、賠付快、全流程守護的健全保障機制。
2024年,綏化農戶楊波的玉米田被暴雨沖毀後,來自陽光的2.4萬元理賠款大大減輕了他的損失;訥河市大豆因乾旱絕產,114萬元完全成本保險賠款迅速到賬,幫助農戶們及時恢復生產,當地農戶們也終於展露了笑顏,“得虧有陽光保險啊,要不這一年辛苦可全白瞎了!”據瞭解,2024年全年,陽光財險在黑龍江的保障網路已覆蓋27個鄉鎮、2.25萬戶次農戶,累計提供風險保障8295.83萬元。
從黑龍江到魚米之鄉,陽光財險對農業的守護可謂無死角。在湖北,去年的一起水產魚養殖險賠付案例中理賠金額達農戶自繳保費的2.64倍;武漢市某魚塘因高溫暴雨受損,來自陽光創新打造的魚天氣指數保險將16.73萬元賠款一天內送到農戶手中;2025年以來,陽光財險還為小麥、油菜種植戶提供了超2.2億元風險保障……這串數字還在不斷隨著陽光的足跡延長。
當前,賠付快已經成為陽光財險的一塊金子招牌。“報案1.5小時即完成結案,賠款24小時支付到賬,陽光速度真日辣(厲害)!”,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養殖戶感嘆。為解決傳統農險理賠時效受制於查勘地理因素的問題,陽光財險推出“陽光95510”影片查勘小程式,即便是在山高路遠的山區,養殖戶也可以藉助“線上影片”新技術,享受到足不出戶完成賠付的便捷體驗。
不只是傳統的理賠服務,現在的陽光財險已經對農業產業形成了全流程守護,防災、救援、重建“一條龍”。在黑龍江七臺河,陽光財險的“防災突擊隊”汛前巡查河道,第一時間預警;災情發生時,青年突擊隊蹚著齊腰深的洪水查勘定損;災後,快速理賠讓生產及時重啟。陽光財險以“保險築盾”為使命,在廣袤鄉土間織就一張“從防災到重建、從生產到市場”的全方位保障網。 
(圖注:陽光財險工作人員進行農險查勘)
啟用縣域產業振興動能
全面、高效的農業產業保障也在無形中成為了我國廣大縣域產業的振興動能,讓一些特色農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比如,受廣大網友喜愛的小龍蝦就是湖北的富民支柱產業。但小龍蝦養殖受氣候影響很大,在以前,也像傳統農業一樣是看天吃飯,為此,陽光財險創新推出“小龍蝦天氣指數保險”。去年,湖北蔡甸區的某農業合作社為850畝蝦塘上了此保險,獲得170萬元風險保障。去年夏秋季節,當地強降雨與高溫天氣交替出現,蝦苗面臨嚴峻挑戰,陽光財險充分站在客戶視角,且考慮到客戶保險期即將到期,於是馬不停蹄在收集材料後一天之內完成賠付測算,將9.18萬元賠款迅速支付給養殖戶,有力保障了養殖戶的切身利益。
除此外,陽光財險還為湖北巴東縣柑橘種植戶提供柑橘種植保險保障,在山西落地全國首單大棚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在四川犍為縣為農戶量身打造特色櫻桃種植保險……2024年全年,陽光財險累計為蔬菜水果、畜禽水產、中藥材等地方特色產品提供風險保障63.92億元,服務覆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付賠款近2.3億元。
(圖注:陽光財險走進巴東縣開展柑橘種植保險宣傳與投保服務)
近年來,陽光財險還在持續深入推進“保險+期貨”模式,透過鎖定期貨價格對沖市場風險,形成“災後修復+價格託底”的閉環。二者協同既減輕農戶承擔風險的壓力,又為農戶提供可持續收入保障,這也正在開啟縣域經濟的新格局。 
去年,遼寧葫蘆島宏澤豬場因暴雨損失超百萬元,陽光財險3日內完成查勘並預付96萬元助其重建,養殖場2個月內便恢復生產;今年初,生豬價格暴跌觸發“保險+期貨”保障賠付,陽光財險最終核定賠付金額為166.21萬元,顯著緩解了養殖戶因生豬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圖注:陽光財險農險工作人員趟過急流赴受災養殖場查勘)

陽光保險不僅用理賠為農戶兜底,還在想辦法幫農戶“賺錢”。近年來,陽光財險在為“土特產”撐起防護網的同時,還在官網、官微、“陽光車生活”APP幫助推介定點幫扶地區特色農牧產品,進一步拓寬產品銷路,從需求端助力縣域富民產業發展。
科技賦能農險新生態
廣覆蓋、快賠付、全流程守護,以及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和深化的背後,是陽光財險越發濃厚的科技底色。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牲畜動物保險都是困擾整個行業的大難題,因為“驗豬難見豬、保牛難識牛。”如今,這個行業痛點也被科技攻克。陽光財險運用“牛臉識別”技術,透過3D特徵資料庫為每頭牛賦予“數字身份證”,由此簡化了承保驗標流程,也提高了理賠精準度與效率。
在黑龍江,衛星遙感技術正在助力查勘理賠的開展。此前,受連續強降雨和颱風影響,黑龍江省內多地農業受災嚴重。颱風過後陽光財險及時啟動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公司理賠人員第一時間進行災情查勘工作,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進行抗災、救災工作。由於受災地域廣,查勘難度大,陽光財險透過應用分析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影像,結合作物承保地圖,快速準確對受災總體情況進行了計算,對後續損失情況進行了預估,及時完成了定損、核賠工作,為28981戶參保農戶發放賠款8679萬餘元,助力受災農戶及時恢復農業生產。讓受災農戶真正感受到了“陽光關愛”和“陽光速度”!   
科技給農業保險帶來的更大突破是防災、減災,在災害來臨前做到風險減量。陽光財險專注於“保險+服務+科技”模式創新和實踐,自行研發了基於位置智慧、災害大資料技術的“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實現對保險標的地理風險的智慧、精準分析,對承保農戶的風險監控和快速預警,對防災減災服務的及時響應。這讓當地農戶如同有了“外掛”一般,最大限度地防範和降低損失。
(圖注: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
農業保險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再出發
從黑土地的萬畝良田到湖北的千湖魚塘,從“牛臉識別”的科技賦能到“保險+期貨”的風險對沖,如今的農業保險,已不僅是災後賠付的“及時雨”,更是災前預警的“瞭望塔”、產業振興的“助推器”。它用資料代替經驗,用科技突破傳統邊界,讓“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邁向“知天而作”的智慧時代。
陽光財險也在政策指引下,持續深化服務網路,守護每一份耕耘!未來,陽光財險將繼續以國家戰略為綱,以科技為翼,以農民需求為本,織密織牢農業“安全網”。從防災減損到產銷聯動,從風險兜底到價值賦能,農業保險正以創新之姿,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穩定錨”和“加速器”。
陽光普照,沃野豐饒——這是中國農業邁向現代化的堅實腳印,是鄉村全面振興征程中鋪展的壯闊圖景,更是陽光保險以專業與擔當守護大國糧倉的初心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