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應該爭口氣。

站在底特律的大街上,張志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在那來回穿梭的汽車洪流裡,竟然找不到一點中國製造的影子,他的心裡不服輸:中國人應該爭口氣。
十年後,中國機床不僅裝備了美國汽車生產線,更讓德國、日本對手敬畏。

2024年,中國汽車席捲全球。
從新勢力到傳統汽車製造廠,中國品牌全面爆發,生產了全球近七成新能源汽車。
然而,耀眼的光環下,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
甭管比亞迪、蔚小理,還是小米、賽力斯,乃至各大傳統汽車製造廠,其衝壓生產線都離不開一家低調的老國企:
濟南第二機床廠。
“你能叫得上來的這些品牌,全是我的。”在被問到,都跟哪家企業合作時,上月剛剛卸任濟南二機床集團董事長的張世順驕傲地表示。

這個一身藍色工作裝的山東大漢,並沒有吹牛,截至2023年,國內車企新建工廠九成以上大型衝壓線來自濟南二機床。
按照工藝流程,整車生產分為衝壓、焊裝、塗裝及總裝四大工序,作為四大工藝之首,衝壓線是汽車製造的關鍵裝置。
而濟南二機床,幾乎以一己之力,裝備了中國汽車衝壓生產線。它是國內唯一,全球少數幾個能提供大型成套自動化衝壓裝備的廠家。
如果你以為,二機床只是仰仗國產優勢在中國行,那就大錯特錯了。
過去10年,從美國福特、德國大眾到法國標緻雪鐵龍……全球知名整車廠,紛紛搶購濟南二機床的大型衝壓線。
其產品如今已遠銷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在美國,滿大街飛奔的F-150系列皮卡,其車身外覆蓋件,全部由來自濟南二機床的衝壓裝置生產。
日本,作為全球機床大國,其整車廠過去首選本國裝置。如今,濟南二機床的產品,裝備了日產生產線。
濟南二機床的奇蹟,還遠不止汽車生產線。
機床是工業母機,小到螺絲釘、大到航空母艦的製造,都離不開它。
曾經,國內機床行業有18家大國企,它們生產了國家急需裝備,為中國工業的起步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十八羅漢。
然而2011年後,大潮退去,這些企業要麼破產重組,要麼被併購,幾乎全軍覆沒……濟南二機床,可算是碩果僅存。
它不僅活了下來,還活成了中國裝備製造行業的一根頂樑柱。
高階數控機床,尤其大型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是工業皇冠,廣泛應用於航天、發電、船舶、軍工等行業。
過去,這種裝置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
濟南二機床經過多年攻關,打破國外封鎖,滿足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工程的需求。
不僅如此,在航空領域,濟南二機床還先後為成飛、沈飛、西飛等公司,提供數控龍門鏜銑床等重大數控裝備,保障了國防建設需要。
這些奇蹟的背後,是濟南二機床幾代人共同書寫了一部不服輸的奮鬥史。

2002年,45歲的張志剛,執掌濟南二機床集團。
彼時,中國機床行業,正迎來一場歷史性機遇。2000年後,國內汽車消費開始飆升,汽車行業對機床的需求激增,佔到機床銷售額的近一半。
18家大國企,摩拳擦掌。
經過幾十年,對蘇聯技術的仿製,以及改革開放後,與西方企業合作,引進先進技術,中國機床企業羽翼漸豐。
但彼時,大家在技術上,仍依賴西方,只能生產低端產品。
一次國際機床展覽會上,作為國內龍頭的瀋陽機床,本想秀一把肌肉,卻被主辦方將其產品放在了地下室,堪稱奇恥大辱。
濟南二機床也好不到哪裡去。
還在張志剛擔任副總經理時,二機床的壓力機線漏油,被客戶昌河汽車投訴,工人們趕過去穿著雨披搶修。
現場巡視的張志剛,下到壓力機線一看,眼前一池子油!雖然墊起了大磚頭,還是踩了一腳。
濟南二機床,已經是當時國內機床界技術一流的企業。

這家始建於1937年的老國企,生產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臺大型龍門刨床、第一臺機械壓力機……
改革開放後,濟南二機床又抓住機遇,與美國威爾森等巨頭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國內合資車企提供生產線。
當時,很多企業都這麼做,思路也差不多,即用市場換技術。
而濟南二機床在引進的同時,還努力消化、吸收,並堅持自研。最終,其他企業大多隻拿到了圖紙,二機床則掌握了技術。
即便如此,與西方企業相比,濟南二機床依舊差距很大。
知恥而後勇的張志剛,2002年上任後,將自主研發放在了首位。
壓力是衝壓線的重要引數,決定了衝壓機能夠處理的最大負荷。起初,引進蘇聯技術的衝壓機,200噸已經算先進了。
張志剛帶領濟南二機床不斷突破極限,將數字做大,從200噸到1800噸,3000噸,5000噸……
速度是衝壓線的另一個重要引數,決定了衝壓機的效率。最早,濟南二機床的衝壓線只能做到每分鐘3次。
不服輸的二機床人,十年臥薪嚐膽,6次、9次、12次……不斷重新整理這個數字,逐漸逼近西方對手。
進入2000年後,全球衝壓生產線從手動逐漸過渡到自動。
張志剛預判到這一市場風向,帶領團隊從手動向全自動,努力攻關。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堅信:
照搬西方圖紙,做不出一流水平,必須堅持自己的道路。

2010年,濟南二機床在研製國內首條大型全自動雙臂快速衝壓生產線時,出現意外:1800噸的壓力機,載入到1300噸就提前卸荷了。
經過技術人員排除,懷疑問題出在進口卸荷閥上。但德國供應商予以否認。
張志剛一不做二不休,當即決定,自己生產。
這個決定,在內部遭到很多人反對,他們認為濟南二機床的裝置難以加工出來。但張志剛卻堅信可以。
最終,團隊只花了三天時間,就攻關製造了出來。
就這樣,濟南二機床十年如一日,在張志剛帶領下,從手動到全自動、從低速到高速,不斷超越自己。
到了2008年,濟南二機床的衝壓線,已經做到每分鐘衝壓15次,超過了德國對手。
那一年,張志剛親自帶隊,拿下上海通用東嶽汽車基地的訂單。

上海通用,只是開胃菜,真正讓濟南二機床蝶變的,是三年後。
2011年,福特汽車向全球招標衝壓裝置。
這是福特歷史上,最大的衝壓新建和改造工程,其投資甚至比新建工廠還要大。為此,福特方面極為謹慎。
過去幾十年,福特一直採購德國裝置。
但濟南二機床的進步,福特也看在眼裡,尤其每分鐘15次的衝壓效率,更是打動了對方。
事實上,福特對濟南二機床的關注,早在很多年前就已開始。期間,福特方面還派人專程到中國考察。
是繼續採用德國裝置,還是冒險改用中國裝置?
2011年3月,福特內部展開了激烈爭辯。為做出最終的決定,他們邀請濟南二機床赴美談判。
3月22日,張志剛率領副手張世順等一行5人,坐在了福特總部的辦公室。
面對對方9名高管的輪番追問,張志剛始終保持鎮定,並逐一解答了對方疑問。
會談最後,福特總裁突然問道:你們採用了誰的技術?張志剛脫口而出:“就是濟二技術!中國濟二技術!”
對方不肯善罷甘休,繼續追問:你們的競爭對手是誰?
張志剛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委婉解釋道:“我和德國S公司董事長2009年見過,他說濟南二機床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這次會談,最終打消了福特方面的顧慮。
4月30日,濟南二機床與美國福特的首個訂單——堪薩斯工廠衝壓線專案正式生效。
張志剛清楚,這是一個不容有絲毫閃失的專案。為此,濟南二機床成立了專門的專案組,張志剛親自掛帥。
福特方面也高度重視,其採購主管鮑爾,在給濟南二機床的信中寫道:
“和濟南二機床合作的這個專案,是福特作出的重要決定。如果專案失敗,我的職業生涯也將就此結束。”
在專案推進過程中,濟南二機床對照福特的要求,制訂了156項技術標準及規範性檔案,修訂完善280多種工藝,編制了200多頁的裝配作業指導書。

最終,濟南二機床經受住考驗,專案的驗收,超出福特的預期。
於是,福特緊接著,又先後將9條生產線,一股腦給了濟南二機床。
對於這次合作,福特方面十分滿意,時任總裁在退休後,感嘆:“我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繼美國福特之後,日產九州、法國雪鐵龍等世界級車企的海外工廠,紛紛趕赴濟南二機床考察、簽約。
日本是世界數一數二的機床強國,擁有小松等多家老牌衝壓企業。
日產九州工廠改用中國裝置,是一次破天荒之舉。濟南二機床用實力證明了自己,負責專案驗收的日方人員禁不住讚歎:
濟二不愧是世界一流的壓力機生產企業!

濟南二機床的逆天改命,背後是幾代人永不服輸的精氣神。
當年,只有5噸和8噸兩個冶煉爐的濟南二機床,就敢於澆鑄出40多噸的鑄件,並用4米的刨床加工出9米的床身。
張志剛繼承了老一輩敢打硬仗的精神。
這個出身軍人家庭的山東漢子,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
2002年剛上任時,濟南二機床雖改制多年,仍充斥著國企通病:機構臃腫、官僚主義、人浮於事。
張志剛手起刀落,短短七個月,進行了6次機構精簡及幹部競聘,將原來54個機構,縮減為23個,幹部人數銳減。
大刀闊斧地改革,引來很多人不滿。
有人寫恐嚇信,有人打電話威脅,甚至有人上門討說法……張志剛統統不理,硬是將改革進行到底。
經過改革,羽翼漸豐的濟南二機床,在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但即便是與德國舒勒、日本小松這樣的世界巨頭直面競爭,張志剛也絲毫不犯怵。他有句名言:將軍不是評出來的,是打出來的。
“我們不怕叫板,不會妥協,用實力嬴他!”
在張志剛看來,對手的尊重都是打出來的,一味妥協是不會贏得尊重的。
2011年,濟南二機床虎口奪食,拿下福特大單。一向養尊處優的德國人,再也沉不住氣,瘋狂報以低價,試圖拖垮中國對手。
張志剛穩紮穩打,並沒有跟進,而是以過硬的實力,在全球市場上戰勝對手。
敢於挑戰,還要善於挑戰,光有膽量沒有實力,也是不行的。張志剛很清楚,國際市場拼的是誰的拳頭硬。
為此,濟南二機床在數十年裡,始終心無旁騖、苦練基本功。
2001年入世後,中國機床行業迎來一輪海外大併購。很多機床企業,紛紛出海,收購國外企業,一心想把規模做大。
作為龍頭老大的瀋陽機床,盯上德國希斯,希望透過併購獲取核心技術,最終被德國政府否決。
急於求成的瀋陽機床,由此走上了不歸路。
對此,濟南二機床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用張志剛的話講:機床行業沒有捷徑,不可能一夜暴富,就是要踏踏實實幹。
數十年心無旁騖的堅守,最終讓濟南二機床擺脫了中國機床行業的宿命,幹成全球汽車衝壓生產線三巨頭之一。
2021年,64歲的張志剛卸任。
在他任職19年間,濟南二機床營收增長9倍,淨利潤增長61倍,組織對他的評價是:“德高望重、令人尊敬的國企好班長,是帶領二機床集團做大做強的功勳人物。”
之後上任的張世順,帶領濟南二機床抓住中國新能源汽車大爆發的機遇,先後實現:
6900噸衝壓線首次出口馬來西亞、首條國產新能源汽車大型一體化鋁合金壓鑄零件自動化加工及裝配線在吉利投入使用、9100噸大型衝壓生產線裝入奧迪一汽新能源工廠,以及蔚來、理想、小鵬、小米等造車新勢力均採用了二機床的衝壓生產線等成績。

也是在新能源汽車衝壓線的強勁帶動下,濟南二機床在2023年實現營收破百億元大關。
帶領集團站上百億臺階後,已在二機床工作36年的張世順也於今年9月退休,然後將接力棒交給了此前擔任濟南二機床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長期主管數控機床業務,也是從集團一線成長起來的專家型管理者任立偉。
2001年,時任濟南二機床副總經理的張志剛,帶隊到伊朗競標。
因為制裁,實力最強的德國、日本企業都沒參加,張志剛覺得勝券在握。誰曾想,被韓國人勝出。
心高氣傲的他,十萬個不服氣,直到伊朗人告訴他:等有一天,你看到我們德黑蘭的大街上,到處跑著中國品牌的汽車時,你們中標就有戲了。
張志剛雖有不服,也不得不面對現實。歸國途中,他思慮良久,蹦出一句話:我們中國人應該爭口氣!
20年後,濟南二機床和中國汽車行業逆天改命,超過了當初最大膽的想象。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