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創造小環境

籃球巨星科比說,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他見過。凌晨起練球,許多年如一日,巨星也是靠汗水唰出來的。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凌晨4點起來寫作,寫到8點,每天清晨全心投入4小時,雷打不動,終成等身著作。
著名人文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說,到了中午時分,他已經完成八小時工作制了,因為他凌晨三四點開始工作。
國學大師季羨林接受採訪時,學生問他,先生,聽說您聞雞起舞?季老說,不是,是雞聞我起舞。
……
如果你試過凌晨4點起來看書,那時全世界都是安靜的。沒有孩子吵鬧,沒有電話打擾,沒有群裡聊天……眾人皆睡我獨醒,你可以擁有完整的一個天地——對於中年人來說,至少是一方安靜的書桌。你如果試過,就像你嘗過真正的美味,見過真正的美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你不會再羨慕吵鬧的工位,也不會再留念那昏昏沉沉迷迷糊糊臥床耍手機。
早起,創造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創造了自己的小環境。
大環境很難改變,我們就得創造自己的小環境。小環境有很多的構成要素,每一個要素的改變,都能帶來全新的小環境。
早起與晚睡,不一樣,因為時間要素不一樣。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屬於自己的安靜的獨處的時間太寶貴了,哪怕只是一兩個小時。
躺在床上還是坐在桌前,不一樣,因為空間要素不一樣。對於帶娃上學擠在學區老破小裡的父母來說,屬於自己的安靜的獨處的空間太寶貴了,哪怕只是三尺見方。
雜亂的周遭和清潔的桌面,不一樣,因為秩序要素不一樣。
穿著睡衣懶散著看書和正經危坐好好學習,不一樣;穿著西褲襯衣步行跟換上運動衣褲跑步,不一樣;因為自己角色的暗示和對全身肌肉的調動都不一樣。
跟酒友混吃喝,跟牌友泡打牌,跟學友談學習……都不一樣,夥伴不一樣。跟什麼人在一起,更可能成為那樣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的也是小環境。

早起,創造時間小環境。
收拾,創造空間小環境。
讀書,創造智識小環境。
交友,創造夥伴小環境。
出行,創造身心小環境。
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是一種選擇,都是對自己的成就,也都是對環境的創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