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內嵌DeepSeek手機曝光/馬斯克稱對收購TikTok不感興趣/奧特曼暗示GPT-5超越人類智慧|HuntGood週報

歡迎收看最新一期的 Hunt Good 週報!
在本期內容你會看到:
8 條新鮮

資訊

5

 個有用

工具

1 個有趣

案例

4 個鮮明

觀點

Hunt for News|先進頭條
🤯 馬斯克:對收購 TikTok 不感興趣

在 1 月底舉行的 WELT 經濟峰會上,馬斯克曾明確表示,他對收購 TikTok 沒有興趣。在這段今天才公佈的採訪影片中,馬斯克直言:「我沒有對 TikTok 提出任何收購要約。

馬斯克在採訪中還表示,他個人並不使用 TikTok,對這款應用也並不熟悉。
他說,如果真的擁有 TikTok,他可能會研究其演算法,思考如何讓這個演算法變得更有效率,最終讓其更有益於人類。馬斯克還特別指出,收購 X 平臺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特例,因為他通常更傾向於從零開始建立公司。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bRG2J1Saw
👀 Sam Altman 暗示 GPT-5 或超越人類智慧
作為其全球巡講的一站,OpenAI CEO Sam Altman 來到柏林工業大學,與現場觀眾展開了一場關於 AI 未來的對話。在研討會上,Altman 向觀眾丟擲了一個問題:
「你們中有多少人認為自己將比 GPT-5 更聰明?」
隨後,Altman 坦言:「我認為我不會比 GPT-5 更聰明。他補充道「我並不為此感到悲觀,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將能夠利用它完成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他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科研人員突破現有限制,推動科學發展,「這正是人類進步的歷史寫照。」
另外,Altman 近日在日本演講時再次透露,OpenAI 計劃將 GPT 系列與 o 系列模型整合,旨在打造真正的通用人工智慧(AGI)。業內預計,這種整合可能會催生出一個具有更強推理能力和智慧水平的綜合模型。
🔗 https://beebom.com/sam-altman-i-dont-think-im-gonna-be-smarter-than-gpt-5/
👏 Google 宣告:AI 的水平超過數學奧賽金牌了
Google DeepMind 最新開發的 AlphaGeometry2 在解決幾何問題方面的表現已超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的平均金牌獲得者水平。
研究顯示,AlphaGeometry2 能夠解決過去 25 年 IMO 競賽中 84% 的幾何題目。
AlphaGeometry2 採用了混合架構設計,結合了 Gemini 系列 AI 模型的語言能力和專門的「符號引擎」,能夠透過預測和新增必要的幾何構造(如點、線、圓),並結合數學規則進行邏輯推理,最終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由於訓練資料匱乏,研究團隊特別生成了超過 3 億個不同複雜程度的定理和證明來訓練系統。
在具體測試中,AlphaGeometry2 在 50 道 IMO 歷年試題中成功解答了 42 道,超過了平均金牌得主 40.9 的成績。
不過,該系統仍存在一些侷限性,例如無法處理包含變數點數、非線性方程和不等式的問題。在另一組 29 道更具挑戰性的未使用 IMO 備選題中,AlphaGeometry2 僅解決了 20 道。
🔗 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arxiv.org/pdf/2502.03544
📱 首款內嵌 DeepSeek 手機曝光
2 月 8 日,據博主 @極客村長 爆料稱,國產手機努比亞 Z70 Ultra 的 Nebula AIOS 正開展將 DeepSeek 對話功能整合到系統內部的重要測試。
該博主表示:「業內首個內嵌 DeepSeek 手機的頭銜,率先被努比亞 Z70Ultra 拔得頭籌」
從分享的使用者介面圖來看,這款手機能讓使用者透過星雲智慧對話平臺直接訪問 DeepSeek 服務,而無需開啟 DeepSeek App 的對話介面。
目前該專案仍處於測試階段,其最終上線時間尚未確定。
目前已知榮耀、華為等品牌都計劃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而努比亞選擇了更深層次的系統嵌入方式,這可能會帶來更加流暢的使用者體驗。
🔥 訊息稱 OpenAI 聯合創始人舒爾曼將加入前 CTO 新公司
近日,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前 OpenAI 聯合創始人 John Schulman 已離開 Anthropic。
隨後,Anthropic 首席科學官 Jared Kaplan 向路透社釋出電子郵件並確認該訊息,表示 Anthropic 很遺憾看到 John Schulman 離開,但完全支援他尋求新機會的決定,並祝願他一切順利。
此前 John Schulman 離開 OpenAI 時曾表示,他選擇離職是為了更專注於 AI 對齊研究,並在 Anthropic 展開新的職業篇章,同時強調離職原因並非 OpenAI 在對齊研究方面支援不足,而是個人職業發展選擇。
另外,據外媒《Fortune》報道,John Schulman 或將加入 OpenAI 前高管 Mira Murati 的創業公司。
🔗 https://fortune.com/2025/02/06/openai-john-schulman-mira-muratis-startup-anthropic/
💔 人形機器人公司 Figure 宣佈結束與 OpenAI 的合作
2 月 5 日凌晨,Figure 創始人 Brett Adcock 在 X 平臺宣佈終止與 OpenAI 的合作協議。
並且他還表示,Figure 在全自主開發的端到端機器人 AI 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們非常期待在接下來的 30 天內,向你展示一款類人形機器人上前所未有的創新技術。」
而在接受外媒 TechCrunch 採訪時,Adcock 進一步闡述道,要想在現實世界中大規模實現具身 AI,機器人技術與 AI 的深度垂直整合勢在必行。
他表示,「我們不能將 AI 外包,這和我們不能外包硬體是一個道理。」Adcock 指出,合作中的關鍵問題是整合。
儘管 OpenAI 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但將 AI 應用於實體機器人並非其核心關注點。真正的突破需要將 AI 模型與特定硬體深度融合,打造端到端 AI 模型的解決方案。
去年三月, 在宣佈與 OpenAI 展開合作的 13 天后,Figure 就釋出了由 OpenAI 大模型加持的 Figure 01 的演示影片,可以識別物體,與人類流暢對話,並聽從指令做家務等。
而在 5 個月後,升級版 Figure 02 便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搭載定製 AI 模型,具備自然對話和視覺推理能力,同時在續航和計算能力上都有顯著提升。
🔗 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4/figure-drops-openai-in-favor-of-in-house-models/
🍎 訊息稱 Apple Intelligence 將於 4 月開始支援中文
近日,據外媒報道,Apple Intelligence 將於今年 4 月開始支援中文。
報道透露,蘋果 CEO 庫克在近日的 2024 年 Q4 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公司將會在今年 4 月對 Apple Intelligence 適配更多語言,其中包括中文。同時他還指出,能夠理解螢幕上下文內容的新版 Siri 將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
1 月 30 日,蘋果也對 Apple 智慧的官網資訊進行更新,其中提到 Apple 智慧將會支援中文、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日語、韓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越南語和其他語言。此前,蘋果曾於 2024 年 9 月秋季釋出會中提到,將會在今年內支援中文、法語、日語等語言。
🔗 https://www.gsmarena.com/apple\_intelligence\_new\_language\_support\_april\_update-news-66345.php
🎶 披頭士「AI 歌曲」獲格萊美大獎
在近日舉行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傳奇樂隊披頭士樂隊憑借一首藉助 AI 技術完成的歌曲《Now and Then》摘得最佳搖滾表演獎。
這首特別的作品源自已故成員約翰·列儂數十年前留下的一段鋼琴演示帶。
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並非透過 AI 模擬列儂的聲音,而是運用了類似視訊會議軟體中的降噪技術,成功提取並修復了這段珍貴的錄音。
樂隊成員們早在 90 年代就曾嘗試修復這段錄音,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未能成功。
直到 2022 年,在瞭解到紀錄片《Get Back》製作團隊採用的新型音訊隔離技術後,他們重新著手併成功製作這首歌曲。
🔗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04970/beatles-ai-restored-song-now-and-then-grammy-win
Hunt for Tools|先進工具
👏 不卡頓免費使用 DeepSeek,看這裡最近 DeepSeek 官方服務的情況,大家也知道,非常不穩定。基本只能支撐一輪對話,多問一句就伺服器繁忙,或者卡著跑不出來。於是慕名而來的使用者們,只能滿大街地找其它渠道。
好在,越來越多的「渠道服」正在快速跟上,作為對官方服務的補充。這些渠道服各有各的優劣,我們收集了一些並小測了使用體驗:
矽基流動:價格好、選擇多,註冊即送 2000 萬的 tokens。
指路:https://siliconflow.cn/zh-cn
Groq:主打一個「快」字

指路:

https://groq.com
SCNet:能用

指路:

https://chat.scnet.cn/#/home
秘塔 AI:最推薦

指路:

https://metaso.cn
華為小藝:最快上線的端側 DeepSeek agent

具體體驗歡迎回看 APPSO 之前文章

不卡頓免費使用 DeepSeek 的線上渠道,我給你整理好了 |  附體驗連結

⏰ Google 推出 Gemini 2.0 Flash 系列大模型
2 月 5 日,Google 宣佈推出 Gemini 2.0 系列大模型。Gemini 2.0 系列模型主要特點有:
Gemini 2.0 Flash:支援多模態輸入和文字輸出,具備 100 萬tokens 的上下文視窗,並支援結構化輸出、函式呼叫和程式碼執行等功能。
Gemini 2.0 Flash Thinking:已在 Gemini App 中開放使用,供使用者體驗。
Gemini 2.0 Pro Experimental:主打編碼效能和處理複雜提示能力,在知識理解和邏輯推理方面表現出色。
Gemini 2.0 Flash-Lite:可看做「Gemini 2.0 Flash 」的輕量版模型,暫不支援多模態即時 API、搜尋工具和程式碼執行,但它保留了 100 萬 tokens 的上下文視窗,以及多模態輸入、文字輸出和函式呼叫等核心功能。
🔗 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google-deepmind/gemini-model-updates-february-2025/
🔍 ChatGPT 搜尋人人可用,Deep Research 功能向 Pro 使用者全面開放
OpenAI 發文宣佈,

ChatGPT 的搜尋功能現已向所有使用者開放,無需註冊即可使用。

另外,Deep Research 功能同樣向所有 Pro 使用者全面開放,包括英國、歐盟、挪威、冰島、列支敦斯登和瑞士等地區。
Deep Research 號稱是下一代智慧 Agent,能夠獨立為使用者完成任務。使用者只需輸入想了解的問題,它就能查詢、分析並整合數百個線上來源,生成一份媲美研究分析師水平的綜合報告。
Deep Research 的底層模型是由尚未釋出的 OpenAI o3 模型的特定版本驅動,專為網頁瀏覽和資料分析最佳化,能夠運用推理能力搜尋、解讀並分析海量文字、圖片和 PDF 檔案,專為「在金融、科學、政策和工程等領域從事大量知識工作的專業人士」設計。
🔗 https://x.com/OpenAI/status/1887224584539414983
💗 位元組最新 OmniHuman 模型即將上線即夢 AI
位元組研究團隊近日展示了其最新多模態影片生成模型 OmniHuman-1。
據研究團隊介紹,OmniHuman-1 僅需一張參考圖片和音訊輸入,就能生成任意長度的影片內容。該系統支援靈活調整影片畫面比例和人物身體比例。
該模型經過 19000 小時影片內容的訓練,不僅能生成新的影片內容,還能編輯現有影片,甚至可以修改人物肢體動作。
不過,該系統仍存在一些限制。研究人員表示,低質量的參考圖片可能影響最終效果,且系統在處理某些如舉起酒杯等特定姿勢時仍有不足。
據悉,該模型即將上線即夢 AI,即夢 AI 負責人表示,即夢會對這一功能設定嚴格的安全稽核機制,並且對輸出的影片標註水印以作提醒,確保 AI 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
✅ Mistral AI 釋出新應用 Le Chat
「法國版 OpenAI」Mistral AI 推出了「Le Chat」聊天機器人應用。
Le Chat 支援多種語言的流暢對話,能夠即時搜尋網際網路資訊,分析和處理使用者上傳的文件,支援多語言以及影像生成功能。
使用者可以免費使用基礎版的 AI 功能,Pro 版訂閱使用者每月收費 14.99 美元,則能夠體驗更高階的功能。
🔗 https://x.com/MistralAI/status/1887517520040448510
Hunt for Fun|先行
😄 OpenAI 首次進行品牌重塑
OpenAI 近日宣佈了一次重大的品牌升級,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標識、專屬字型和配色方案。
據《Wallpaper》雜誌報道,儘管原始 logo 是由 OpenAI 聯合創始人 Greg Brockman 和 Ilya Sutskever 設計的,但這次品牌重塑由公司內部設計團隊主導,旨在打造「更有機、更人性化」的品牌形象。
傻傻分不清
品牌升級的核心包括對原有 logo 的微調和全新的 OpenAI sans 字型。新 logo 在保持原有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擴大了中心空間並優化了線條。
設計團隊負責人 Veit Moeller 表示,新字型的設計融合了幾何精確性與圓潤親和的特點。其中,字母「O」採用完美的外圓與不規則的內圓設計,意在增添人性化特徵。
🔗 https://www.theverge.com/news/606176/openai-new-logo-font-typeface-sans
Hunt for Insight|先知
🤯 李飛飛:AI 政策必須基於「科學而不是科幻小說」
在即將於巴黎舉行的 AI 行動峰會前夕,被譽為「AI 教母」的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李飛飛就 AI 政策制定發表了重要觀點。
李飛飛強調,AI 政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非科幻小說。她指出,決策者應當關注 AI 的現實發展狀況,避免陷入過於理想化或末日論的未來設想。
特別是在理解當前的聊天機器人和 AI 助手程式時,需要明確認識到它們並不具備主觀意圖、自由意志或意識,這樣才能使政策制定更加務實,聚焦於當前亟待解決的實際挑戰。
在政策取向方面,李飛飛主張採取務實而非意識形態化的方針,既要防範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又要為創新發展提供激勵。
同時,她特別強調了開放獲取的重要性,認為政策制定應當為包括開源社群和學術界在內的整個 AI 生態系統賦能。
她表示,如果限制對 AI 模型和計算工具的訪問,將會阻礙創新發展,尤其會對資源相對匱乏的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造成不利影響。
🔗 https://techcrunch.com/2025/02/08/ai-pioneer-fei-fei-li-says-ai-policy-must-be-based-on-science-not-science-fiction/
👓 郭明錤:DeepSeek 爆紅加速 AI 模型「裝置端化」趨勢
近日,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DeepSeek-R1 釋出後,加速了 AI 模型「裝置端化」的趨勢。
郭明錤提到,API/Token 價格顯著下滑,有利於 AI 軟體/服務與裝置端 AI,加速 AI 應用多元化。其中 DeepSeek-R1 採取了激進的定價策略,其 API/token 定價最低不到 OpenAI-o1 的 1/100。
郭明錤預測,此競爭壓力可能將推動 AI 使用成本下滑,並且因 AI 產業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將有其他中國廠商推出效能優異且定價更激進的 LLM。
郭明錤還表示,Scaling law 的邊際效益放緩時,AI 算力仍可透過最佳化訓練方式持續增長,並有利於挖掘新應用。
郭明錤分析,過去 1-2 年,投資人對 AI 伺服器供應鏈的投資邏輯主要基於 AI 伺服器出貨量在 Scaling law 成立下可持續增長。然而,Scaling law 的邊際效益正逐漸遞減,這也讓市場更加關注 DeepSeek 透過 Scaling law 以外的方式顯著提升模型效益。
日前,來自加州伯克利大學在讀博士 Jiayi Pan 的研究團隊,成功地以極低的成本復現了 DeepSeek R1-Zero 中的關鍵技術「頓悟時刻」。研究表明,即便規模較小的語言模型,透過強化學習(RL),模型也能自行發展出強大的自我驗證和搜尋能力。
🔗 https://mingchikuo.craft.me/g8mybRumSTYD3J
❌ Sam Altman:LLM?LRM!
Sam Altman 近日分享了對大語言模型(LLM)發展的最新見解。
他指出,單純透過增加模型規模和訓練資料的傳統預訓練方法已經遇到瓶頸,AI 行業需要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Altman 表示,目前 OpenAI 正在研究一種新型模型,即「大型推理模型」(LRM)。這類模型透過強化學習針對程式設計和數學等具有明確對錯答案的任務進行最佳化。
他認為這是過去一年 AI 領域最重要的突破。
在具體成效方面,OpenAI 的推理模型進步顯著。以程式設計能力為例,他們的首個推理模型 o1 達到了「全球百萬分之一」的競爭性程式設計水平,到 12 月份推出的 o3 模型已躍升至全球第 175 名。
根據內部測試,目前已接近全球第 50 名,Altman 預計今年年底有望問鼎榜首。
不過,Altman 也坦言,這種新方法存在侷限性,雖然現有模型在程式設計方面表現出色,但在發明全新演算法或開創物理、生物學新發現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 https://the-decoder.com/openai-ceo-says-merging-llm-scaling-and-reasoning-may-bring-new-scientific-knowledge/
🚦 圖靈獎得主發出警告:AI 發展速度過快或致災難性後果
圖靈獎得主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就當前 AI 發展態勢發出嚴重警告。
本吉奧指出,當前 AI 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愈發白熱化,然而,這種不計後果的競速發展模式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他觀察到一些開發者為了搶佔市場,不惜採取危險的捷徑,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帶來鉅額商業利益,但對整個社會而言代價可能過於沉重。
本吉奧特別強調,目前越來越多的 AI 系統已經具備自主決策能力,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資訊處理工具。這些系統已在金融交易、物流管理甚至軟體開發等領域發揮作用,且幾乎不需要人類監督。
他警告說,如果在缺乏嚴格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部署這類系統,可能導致從服務中斷到全面安全和經濟危機等一系列問題。不過,本吉奧並非主張完全叫停 AI 發展。
他表示,當 AI 被負責任地應用於醫療和環境研究等領域時,仍然充滿希望。他呼籲業界將重點轉向更加深思熟慮的技術開發,企業應該在安全研究方面投入與效能改進同等的資源。
🔗 https://www.techradar.com/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ai-godfather-sounds-the-alarm-on-autonomous-ai
彩蛋時間
作者:@anna_lewis208
工具:Midjourney
連結:https://www.midjourney.com/jobs/d04ec35b-383f-4d27-8e41-3a8c171b1750?index=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