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開年,全球AI戰場硝煙瀰漫。
ChatGPT悄然迭代至GPT-6,在DeepSeek橫空出世、在多領域大展拳腳後,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緊隨其後重磅釋出了Grok 3系列模型。
中國也在更主動更開放的擁抱新技術。截止目前,遼寧省12345熱線、廣東省江門12345熱線相繼接入DeepSeek。深圳市龍崗、江蘇無錫、江西贛州等地也陸續宣佈完成政務環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
而就在Deepseek以黑馬之姿攪動全球AI江湖時,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場風暴的餘波早已悄然滲透到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的毛細血管。
在杭州濱江區一棟不起眼的寫字樓裡,一場更安靜卻更具產業革命性的變革正在發生——這裡孵化出了全球電子簽名領域的“中國標準”,最近也誕生了首個AI合同大模型。
當所有人以為AI革命只屬於科技巨頭時,e籤寶用23年完成了從“電子印章”到“AI合同大模型”的三級跳,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當別人追逐AI風口時,它早已在合同的縫隙裡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生猛的濱江,
科技企業的“黃金孵化器”
如果你瞭解杭州濱江,就不難推斷出e籤寶這家企業的氣質。
濱江區,這個被稱為“天堂矽谷”的地方,幾乎濃縮著中國科技崛起的密碼。
2002年6月,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濱江區合二為一,讓杭州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前沿陣地,走上了一條科技創新之路。
從海康威視到大華股份,從螞蟻金服到e籤寶,濱江區聚集了一批在細分領域“卡脖子”的隱形冠軍——而它們的共同點是對技術的堅守,以及對“解決真問題”的執念。
2002年的中國網際網路,淘寶尚未誕生,QQ使用者剛突破1億。在杭州城西一間民房裡,e籤寶創始人金宏洲面對堆積如山的紙質合同,寫下了改變行業命運的第一行程式碼。
他們或許沒想到,這個看似邊緣的領域,最終會演變成數字經濟時代的“信任基建”。
“那時候連電子簽名這個詞都不存在”,e籤寶創始人金宏洲曾回憶,當時企業辦理工商變更需要跑7個部門,蓋14個公章,整套流程平均耗時47天。某次為趕專案進度,團隊帶著公章坐綠皮火車狂奔800公里,卻在最後一刻因印泥顏色偏差被駁回。

這種如今看來極其低效的現實,催生了中國首個電子簽名系統雛形。2005年,e籤寶首推電子合同線上簽署平臺,讓企業告別紙質合同,只不過彼時的使用者體驗堪稱“災難級”——複雜安裝、卡頓介面,甚至需要手動插U盾驗證。
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4年:國務院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浙江省率先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4年,e籤寶透過SaaS模式革命,推出雲端電子簽名介面,實現“即開即用”,而這一突破不僅定義了行業雛形,更推動電子簽名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據36氪瞭解到,海康在e籤寶的電子籤投入使用後,其相應部門的人員投入從8個縮減為1個,合同的成本投入由300萬每年降到了幾十萬。
華夏銀行在上線e籤寶電子籤服務後,檔案簽署時效提升90%,人員投入減少60%,紙質成本、郵寄成本、檔案管理成本降低85%。
更難能可貴的是,濱江與e籤寶之間不僅是孕育,更是雙向奔赴。
錢塘江畔的區位優勢,讓濱江成為長三角數字經濟走廊的“黃金節點”;而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魄力,更讓這片土地成為政策創新的試驗田。
2015年,e籤寶簽約浙江省人民政府,積極響應“最多跑一次”政策,開發浙江省政府多個部門線上應用場景。比如桐廬市就與e籤寶達成合作,推出了全國首個線上工商登記平臺,創業者可以藉助人臉識別、電子簽名等技術用手機註冊一家公司。
2018年,杭州市人才服務局上線e籤寶電子簽章,讓應屆畢業生不到一分鐘就拿到蓋有電子章的杭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接收函。在這個過程中,e籤寶也成為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唯一電子簽章供應商。
這場改革背後的邏輯,是政府與企業的一場“雙向奔赴”——政府提供製度土壤,企業用技術反哺產業升級。

e籤寶的AI革命,早就悄然而至
對一家企業來說,AI並不是單一的戰術動作,而是一套數字化連線的體系。
2019年,e籤寶All in AI合同戰略讓團隊內部爭論激烈,有人質疑“電子簽名還沒普及,AI是不是太超前?”
事實證明了e籤寶的方向是正確的。在2023年9月,e籤寶釋出了電籤行業專屬的PaaS平臺——ePaaS,接入了國內多個主流通用大模型的能力。e籤寶的“籤管一體化電子合同雲平臺”,正是基於ePaaS底座,讓AI能力貫穿整個電子合同全生命週期。
如今e籤寶又釋出行業首個AI合同大模型,背後到底能對行業帶來何種顛覆?
1、技術破壁,解決行業困局。
合同大模型,是專門為了解決合同問題而生的,比AI在其他應用領域需要更嚴謹——理由不難理解,合同場景特別嚴格,不能出錯,所以e籤寶模型是由好幾個專門的小模型組成的,每個小模型都有自己的任務。
在自研過程中e籤寶也採取了三重保障機制,確保合同資料的安全性。
首先e籤寶的大模型為完全自主研發,沒有依賴任何第三方的技術或資料,這一步確保了e籤寶對大模型的絕對控制權,確保資料的安全;其次,模型的訓練過程也全部在本地進行,這意味著所有的資料處理都在e籤寶自己的伺服器上完成,不會被第三方接觸到。而且,只有e籤寶能接觸到客戶的核心資料,有效保障了資料的私密性。
從合同上傳到模型處理,再到最終結果輸出,整個過程實現了端到端的雙重加密。
根據最新一輪的評測資料,e籤寶完全自研的合同大模型在多項合同領域,已經超過一些通用大模型。比如合同版面分析、合同摘要、合同資訊提取和合同條款識別等四項基礎能力已經取得非常明顯的提升,效能上遠超過了GPT。
2、要讓企業在e籤寶上,真正成本革命。
AI+關鍵是使用場景,只有使用者用起來好,才是真正的革命。
e籤寶AI合同大模型並非單純的技術疊加,而是對合同處理邏輯的深刻重塑,以大模型為底座的合同智慧體,是“電子合同”到“智慧合同”的深刻變革。
舉個例子,e籤寶籤管一體化功能,透過AI技術將合同解析為結構化資料,實現合同的統一管理。只需上傳合同檔案,AI即可智慧提取合同資訊,並將其轉換為動態資料,便於後續智慧化管理。
自定義歸檔規則功能,使用者可根據合同型別、金額等條件設定歸檔規則,實現合同的自動歸檔和分類管理。
從版面分析的到內容解析,再到風險識別,AI合同大模型都能夠做到每一步精準把控,確保合同處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高效且無誤。
這樣一來企業對接合同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金錢成本都有了極大降低,同時還提高了安全性和準確性,實現中小企業“零門檻”用AI。
在這個過程中,e籤寶借AI大模型為企業真正實現了技術普惠。

隱形冠軍的使命:
數字化信任基建的“中國答案”
e籤寶創始人兼CEO金宏洲曾說,“要讓全球四分之一的人用e籤寶籤合同”。
如今,從最初無人關注的商業賽道到行業“隱形冠軍”e籤寶的社會價值正越來越被放大,這要歸功於一個重要關鍵點:
從工具創新到信任體系的升維。
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痛點非常明顯,合同欺詐、履約風險、法律爭議等等,而e籤寶構建了可信交易環境。
e籤寶在2024年得到了一個巨大的進展,即完成了從SaaS到TaaS的升級——獲得了工信部頒發的CA牌照。這是戰略升級中的關鍵一步,標誌著e籤寶正式向第三方商業信任公司轉型。

e籤寶相關負責人總結了三大戰略,也透露出這家公司未來方向:
“第一,我們要做中國最大的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繼續擴大我們的簽署網路,為中國營造一個信任至上的商業環境;第二,在AI這條路上,我們要繼續加大投入,真正實現智慧合同管理服務的普惠;第三,出海,我們要打造中國主導的電子簽名體系。”
可以說,基於AI能力的加持,e籤寶的產品越來越好用,在強化產品普惠化屬性的前提下,推動其真正實現第三方商業信任服務平臺的轉型,構建實現最大的全球簽署網路的引擎。
據瞭解,2024年一整年,e籤寶智慧合同完成5000萬次合同比對、欄位提取2億次、條款識別達1000萬次、智慧模板使用次數達5000萬次,為全社會節省了大約1000億張紙。
這說明AI不應只是巨頭的遊戲,e籤寶證明了“小企業也能用上頂配技術”。
同時,不同於“技術殖民”思維,e籤寶透過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共建電子簽名聯盟,輸出“技術+文化雙標準”。
回顧e籤寶的20年,恰是中國數字經濟進化的縮影:從模仿追隨到定義規則,從技術應用再到重構文明。這是杭州濱江的科技精神——國外巨頭用程式碼征服世界,中國科技企業用AI播種信任。
e籤寶不是在追趕時代,而是在定義下一個時代的信任規則。
這,才是中國科技企業的性感力量。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