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這座在AI浪潮中備受矚目的城市,不僅孕育了知名的“AI六小龍”,如今又迎來了一位嶄露頭角的科創“新星”——e籤寶。在電子合同領域深耕多年的e籤寶,正憑藉其在AI技術上的創新應用,以及全球化戰略佈局,正在悄然掀起一場行業變革的“風暴”。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電子合同峰會上,來自杭州的電子合同行業隱形王者——e籤寶釋出了一款AI合同大模型及多項戰略級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首個在電子合同垂直領域釋出的AI大模型。同時,這也標誌著電子合同領域正式邁入AI賦能的新階段。

釋出首個AI合同大模型
欲將掀起AI普惠風暴
據瞭解,2024年年底,e籤寶釋出了行業首個合同大模型,專注於合同相關任務的處理。為了讓大模型更好地理解合同,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e籤寶大模型整體訓練了39次。在這個過程中,e籤寶不斷地用“考試標準”來測試模型,經過努力,該模型在多項合同領域的能力上,超過了GPT等一些通用大模型。

e籤寶合同大模型 智慧體問答
例如,e籤寶AI合同大模型中的合同審查功能,利用AI技術快速讀取並識別合同內容,自動生成審查清單或規則,指出合同潛在風險點。目前,e籤寶系統已經預製了75種合同型別和1500多個審查點。
更令人稱道的是其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透過專用小模型組合,單份合同處理成本降至0.03元,較通用模型降低90%。資料顯示,過去一年,e籤寶智慧合同完成5000w次合同比對、欄位提取2億次、條款識別達1000w次、智慧模板使用次數達5000w次,節省了大約1000億張紙。

如今,e籤寶AI合同大模型的出現,可以將降本增效做到極致,或將在電子合同領域掀起一場普惠風暴。
這一系列的背後,是e籤寶以科技普惠為理念,致力於降低企業接入成本,推動“電子合同”行業向“智慧合同”時代發展的決心。2014年,e籤寶率先推動了電子合同行業技術改革,將電子簽名和電子合同,從本地化部署的重型軟體改成了saas服務,成為國內率先發布基於雲的電子簽名的公司,並且參與了起草相關技術規範。這一技術變革,讓電子簽名和電子合同使用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接入成本更低,實現了企業普惠。
e籤寶AI合同大模型能取得如此成績,並非一蹴而就,除了奉行長期主義,20多年長期深挖電子合同行業之外,還得益於其對AI戰略的提前佈局。

e籤寶合同大模型 AI合同摘要
早在2018年,e籤寶就意識到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合同領域將起到巨大的作用。2019年,透過與阿里達摩院合作,e籤寶首次提出智慧化概念,並推出智慧合同戰略,開始打造智慧電子簽約平臺,嘗試使用AI去改變合同的簽訂和管理方式。彼時尚未普及大模型這一概念,該領域使用的是NLP(自然語義分析)以及合同掃描OCR的技術。在2023年年底,e籤寶選派資深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訓練自己的大模型,並最終在2024年年底釋出了行業首個合同大模型。

拿下CA牌照
助推行業合規、良性發展
從2004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到今天,電子簽名行業已經走過了20多年。簡單來劃分,可以分為兩個十年。
第一個十年是2004年到2014年,國內電子簽名市場主要聚焦於行政審批等政務市場,但市場規模小。2004年8月,e籤寶和浙江省工商局簽約,成為浙江省工商網上年檢指定電子簽章服務商。透過電子簽章服務,浙江省的工商企業得以在網上提交資料,工商局線上稽核,大大簡化了年檢流程,這也是全國最早的網上年檢。這一事件也成為這一階段行業標誌性事件。
第二個十年是2014年到現在,是快速發展的十年。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電子簽名行業也狂奔了10年,年化複合增長率超過60%。e籤寶參與主導釋出了基於雲的電子簽名服務標準,主流產品形態是移動簽署。
不過,在電子簽名行業快速發展的第二個十年裡,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層層委託授權帶來的信任遞減,這是電子簽名行業的根本問題,因此工信部選擇壓實CA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職責,阻止其對外授權。
此前,工信部授權CA機構發放數字證書,相當於網路身份證,拿到CA牌照的公司才能發放網路身份證。這些CA機構由於要推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本身很難服務到全國市場,所以授權給下面的RA機構(Registration Authority),並讓RA機構再往下分,去覆蓋廣大的市場和企業需求。
e籤寶作為行業內頭部企業,率先作出表率,公司決定從過去的RA角色轉變,透過獲取CA牌照,正式成為一家CA機構。如此一來,e籤寶在提供服務時,直接為客戶提供沒有經過其他RA機構分發和授權的數字證書,中間不會出現信任遞減。

2024年10月,e籤寶經過嚴格的稽核與認證,獲工信部頒發CA牌照。在外界看來,這意味著電子簽名行業將朝著更合規、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從表面上看,e籤寶取得CA牌照,使得業務範圍擴大,從電子簽名擴充套件到電子認證、數字證書等領域,成為一家全鏈路的服務提供商,本質上是軟體服務升級到信任服務,即SaaS變為TaaS,e籤寶希望透過技術來承載和實現信任服務的普及,正式向第三方商業信任公司轉型。

釋出全新海外籤產品eSignGlobal
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IDC報告顯示,2024年e籤寶以33%的市佔率穩居行業榜首,總營收突破5億元大關,高於行業第二至第四名總和,並且來自訂閱的部分達到82%,業績增長31%。這一資料背後,是在國內市場滲透率僅為4%~5%的情況下,行業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另據Precedenceresearch最新調查顯示,2024年全球電子簽名市場規模為86.5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達到2384.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9.3%。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大展身手,許多中國企業加大了海外擴張的步伐。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超過3500家A股上市公司開展了海外業務,佔比超過66%。
不過這些企業出海面臨一個問題,它們在與國際合作夥伴簽署合同時,需要一個跨境簽署的解決方案。彼時,這些企業選擇的是DocuSign,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電子簽名解決方案領域的先驅,擁有來自全球的數百萬使用者,其電子簽名服務覆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DocuSign與國內企業的經營理念、產品服務和使用者習慣存在差異。
另一方面,則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電子簽名的法律體系和技術標準完全不同,一家電子簽名企業要融入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線上簽名市場,不僅僅是推出一個產品,還要在文化、法律法規等方面做碰撞。

e籤寶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機遇。2023年,e籤寶搭建了全球化的三地資料中心: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法蘭克福,並在中國香港設立了國際化業務總部,使用者覆蓋60餘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2月20日,在AI合同大模型的加持下,e籤寶又釋出了全新海外籤產品eSignGlobal。
e籤寶作為國內首家電子簽名技術服務商,面對出海的破局之道既保持了企業特色,又因地制宜相容國際標準。例如,在歐盟透過eIDAS最高等級認證;在東南亞創新“掃碼簽約”解決網路覆蓋難題。
這些場景背後,是e籤寶對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合規適配,是超100部法律體系的精準解讀,顯示出中國企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新優勢。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e籤寶的國際化佈局不僅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跨境簽署解決方案,還為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杆。
文/蔣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