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電子簽章和線上支付一樣,是支撐起整個網際網路業務,特別是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堅實技術基礎,但是作為一個工具,它就像一把菜刀,能用來做菜,也會有意無意地傷人。(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電子籤”高利貸陷阱,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人不在了也可以實名刷臉。
儘管很多電子籤從業者對此鳴冤,認為“技術無罪”,但還是將這個行業放在了聚光燈之下。
實際上,電子籤行業已經誕生了20餘年,目前最權威的法律依據還是2005年頒佈的《電子簽名法》。
2024年9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布《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CA機構准入規範、撤出機制等都做出規範。
其中,《徵求意見稿》對委託業務進行限制,規定CA機構不得將證書申請和查驗等關鍵業務外包給第三方。而在此之前,多由流量或助貸平臺完成客戶身份核驗,CA機構不一定能接觸到終端客戶。而這種行為,被認為極易“打擦邊球”。
從業者表示,該檔案可能預計會在今年出臺。一旦《徵求意見稿》正式頒發,將重塑現有的助貸流程和產品邏輯。
電子簽名、電子合同、電子印章,這些通常被統稱為“電子籤”。E籤寶、法大大、上上籤、騰訊電子籤、信步雲、安心籤、大家籤等,是這個市場上的主要玩家。
有從業者表示,3·15過後,監管正在逐步加強對於電子簽章機構的監管力度。
目前已經有大的簽章平臺收到訊息,要求有CA(即Certificate Authority,電子認證)資質的企業在頒發客戶簽章時自己做客戶的身份核實。
事實上,根據2024年9月2日正式釋出《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第二十二條:電子認證服務機構不得就證書申請的受理和查驗,證書的簽發和交付向外部機構或個人進行委託。
根據要求,電子籤的全流程不會允許將認證授權給第三方,必須由同一個企業完成。當下,要麼簽章服務機構自己申請牌照,要麼自己購買CA牌照,這早已成為大的趨勢。
和網路小貸牌照一樣,CA牌照早已是存量市場。截至2024年11月01日,工信部批准設立的可開展電子認證服務的CA企業共59家。
而上述電子籤平臺,大多隻是RA機構。通常,RA機構負責接受CA機構的委託,受理證書申請並承擔身份核驗義務。
近兩年,隨著監管趨嚴,頭部RA機構也在陸續佈局自己的CA牌照。
比如,2019年,法大大全資收購山東雲海安全認證服務有限公司(雲海CA,現名山東豸信認證服務有限公司),成為業內首家全資擁有CA牌照的網際網路電子簽名公司。
2024年9月,E籤寶(浙江天谷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拿下CA牌照,成為2021年以來唯一一家新獲得CA牌照的玩家。
上一次電子籤行業引發市場關注,還是在2024年下半年。
當時,被稱為電子簽名行業引航者e籤寶遭遇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大信任危機——捲入集資詐騙高達70億規模的浙江華僑系案件。
據公開報道,這70億理財產品主要透過線下銷售,但約有25%是透過“僑行天下”APP線上銷售的。投資者們手中的協議顯示,融資主體為中鑫國際,為平臺提供電子籤技術服務的則是e籤寶。
這表明,拿下了CA牌照,也不意味著在展業時就萬事大吉。
通常,電子籤的整個過程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需要審查使用者的身份;第二步CA機構發放數字證書;第三步用證書金鑰在合同文件上加簽,確保不可更改;第四步簽名資料存證。四個部分合在一起,才形成一個不可更改的電子籤。
這背後意味著一整條完整的證據鏈。在實際應用中,以上這四個步驟可以由不同的服務商提供服務。像上述案例中,有業內人士反饋,e籤寶彼時作為RA機構,只負責後兩個步驟。
具體至助貸業務中,到底該由哪一方負責實名認證、資訊核驗以及意願表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是CA機構授權和委託簽章服務機構進行身份核實,簽章服務機構委託申請發起的機構進行身份核實,簽章發起機構又委託客戶的進件渠道進行身份核實。
而這種層層委託的現象,極易發生打擦邊球的行為。因此有從業者對指出,“一旦這些電子籤的借款人去起訴,勝率應該在90%以上。”
此外,根據《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一)電子簽名製作資料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資料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四)簽署後對資料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可見,“電子籤”並非字面意義上的簽字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一組資料,要求全鏈條的完整。
電子籤行業,至今已誕生20餘年。
2003年前後,一大批電子簽名軟體企業應運而生。
2004年9月,中國的第一份“電子合同”成功簽訂,並已經進入了應用程式。
2005年,我國正式頒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制定了電子簽名標準,並明確了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014年後,隨著“網際網路+”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電子籤市場愈發被資本所看好,阿里投了e籤寶,騰訊投了法大大,頭條自己入場,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加入競爭行列。
但另一方面,電子籤的推廣並不順暢,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遭遇各種阻力。
以互金行業來說,早在2024、15年,電子籤主要賦能P2P行業。隨後,隨著P2P暴雷,小貸、消金等走向持牌化,對電子簽章的監管也愈發嚴格。
消金界瞭解到,此前金融機構合作電子籤機構,主要考慮的是費率和價格。如今更多從業者表示,電子籤機構服務的穩定性、合規性、經營持續性都是考量因素,“別等到幾年後要出證的時候,這家(電子籤)機構已經不在了。”
一位在某頭部電子籤行業的老兵認為,電子籤行業核心問題在於“不盈利,資本看不到盈利和ROI。”
之前業內屢傳“e籤寶要上市”,目前看遙遙無期,甚至在去年,還有頭部電子籤平臺傳出裁員的訊息。
而法大大和e籤寶的上一次融資,還停留在2021年。據“Tech星球”的訊息,2024年,字節跳動巨量引擎旗下的電子籤業務“電子牽”也停止服務,團隊成員將轉崗至巨量引擎的其他業務部門。
至於在網際網路貸款行業,市場普遍保持“技術中性論”——電子簽章和線上支付一樣,是支撐起整個網際網路業務,特別是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堅實技術基礎,但是作為一個工具,它就像一把菜刀,能用來做菜,也會有意無意地傷人。
“他是要去殺人,你卻沒有履行實名登記的義務,就把刀賣給他了,那這就是你的責任了。”消金界發現,騰訊電子籤、支付寶信任籤等電子籤平臺,目前都約定了最高年化利率為12%,而這,也將是電子籤平臺未來整改的方向。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