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第一天,華語樂壇失去了那個最特別的人。
與疾病抗爭了五年的方大同,在這個早春離開了。
作為昔日最好的朋友、搭檔,薛凱琪至今一言未發。她唯一的告別,是默默更換了ins頭像和全平臺的封面。
而看懂的人,早已淚目。
心照不宣的,許多人都在等薛凱琪對方大同的「告別」。
但她只是默默更換了全平臺的封面背景。

點開細看,是一本翻開的卡通書內頁照。

有心人才會知道:這是方大同創作的繪本《艾美夢遊》裡的一幕。
也是他近幾年除了歌手之外,傾注最多心血的另一個身份——童書作者。
繪本以虛構的上海8歲小女孩「艾美」為主角,記錄她每晚睡夢中的冒險旅程。

不僅出繪本,方大同還創作了相關的動畫和主題曲。
可以說,「艾美」就像是方大同的賽博女兒。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方大內心最溫柔、純粹、童真的一面,以及他對哲學、自然和教育的思考。
是極致溫柔的「大同世界」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你看,故事到最後,薛凱琪依舊是那個最懂他的人。

3月1日,方大同的獨立音樂廠牌「賦音樂」突然釋出訃告,讓許多人震驚不已:

在公佈訊息的一週前,方大同平靜安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年僅41歲的華語樂壇驕子,走完了他的一生。
2月22日,薛凱琪在海口音樂節,現場唱到《半路》時,突然哽咽,一度跳過、重唱這首歌。
她試圖用明媚的笑容掩飾顫抖的聲線:
只要我們還在!
其實啊,我們人生的路永遠是一半,沒有盡頭。
然後我們要相信,有人永遠在等我們,永遠在愛我們。
只要我們還在!
其實啊,我們人生的路永遠是一半,沒有盡頭。
然後我們要相信,有人永遠在等我們,永遠在愛我們。

也許那時的她,就已經知道方大同離世的訊息。
24日,薛凱琪在ins更新動態,隨即又刪除。配文令人淚目:
昨晚在半空飛機上寫的你,會變成一首歌嗎?
還是隻是我的日記而已。
我嘗試著把你寫完吧。
昨晚在半空飛機上寫的你,會變成一首歌嗎?
還是隻是我的日記而已。
我嘗試著把你寫完吧。

他為她寫了那麼多首歌,她卻只能在往後餘生裡,用音樂和文字去回憶、重構關於他的一切。
薛凱琪和方大同,再也回不到2016年那間形影不離的錄音室了。



這對華語樂壇的金童玉女,曾是多少人的意難平。
儘管近幾年兩人的互動少了很多,上一次還停留在2022年——薛凱琪為方大同的新歌助陣,他則點讚了這條轉發。

兩人最後一次在舞臺上合體,是21年的蒙面唱將,唱的是張震嶽的《路口》。
連再見也不說,而眼淚沒停過。
連再見也不說,而眼淚沒停過。
冥冥中,似乎早有暗示。

2005年,剛簽約華納的方大同,瘦弱、內斂,幾乎沒什麼朋友。
是薛凱琪主動找他玩,為他的新歌宣傳,他則在幕後為她寫歌。
兩人在彼此事業的起步階段相互扶持,盡全力託舉彼此。

相識相伴20年,一起笑、一起鬧,一起做音樂。
他獲獎,她大聲說出他的名字,哭得比誰都激動:

這份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感情,何嘗不比愛情更純粹?
2014年的紅館演唱會上,薛凱琪哽咽地說「感謝方大同,他拯救我的生命。」
曾重度抑鬱、試圖輕生的薛凱琪,在最後一刻選擇撥通了方大同的電話。
正是那通電話,留下了她。

方大同的早年微博內容,幾乎都是:「吃飯、唱歌、薛凱琪」。
也只有和她在一起,他才會罕見地搞怪、放鬆、大笑。

網友線上催婚無數次,方大同上節目也免不了被追問「喜不喜歡薛凱琪?」
方大同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不說。

而在他寫給薛凱琪的《不要愛我》中,最後一句歌詞是:
我多愛你都不說。
我多愛你都不說。
這對未完成的CP,許多人還在暢想著後續。

沒想到,以如此迅疾、殘酷的方式寫下了完結章。
他們是彼此生命中最特別的人。
奮不顧身,難捨難分。
奮不顧身,難捨難分。
可惜,方大同與薛凱琪的故事,只能講到這裡了。

3.1日晚,陶喆在香港的演唱會,臨時加了一首歌,是方大同的《愛愛愛》。
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兩位華語樂壇R&B大佬的合作,卻以這種方式達成。
陶喆果然唱出了方大同的味道。可惜「雙廚狂喜」四個字終究說不出口,他身後的鼓手也早已哭成淚人。

無可爭議,方大同是個音樂鬼才。
1983年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的他,6歲隨父母移居上海,14歲時全家移居香港。
父親是專業鼓手,從小就浸染在音樂中。
東西融合的文化環境,雕刻了他獨一無二的曲風:黑人爵士、靈魂樂、國風,被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7歲那年,方大同成了華納唱片的幕後音樂人,為張惠妹、張學友這樣的大咖寫歌。
2005年,方大同正式以歌手身份出道。
一首《春風吹》響遍香港電臺,被譽為「小陶喆」。此後的他,陸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
獨特的節奏編排、不漂亮卻值得反覆咀嚼的歌詞,現在聽來也沒有年代感。

方大同的情歌,不苦、不鑽牛角尖、不沉湎於悲傷,多是輕快的。
樂壇裡已經有那麼多令人流淚的情歌,我就不想再去增加了,所以我的歌大多數是比較積極的。
樂壇裡已經有那麼多令人流淚的情歌,我就不想再去增加了,所以我的歌大多數是比較積極的。
雖然火的大多是情歌,愛情卻不是方大同唯一的母題。
友情、親情、反戰、種族平等、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這些都在他的覺察和創作範圍內。

方大同的歌,是包容「大同」的,從不拘泥於某個主題、某種形式。
音樂,就是他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都說方大同的離開,就像他的歌一樣,沒有前奏。
但其實,一切早有預兆。
去年,闊別樂壇八年以後的方大同,突然發新專輯《夢想家》。
10首歌,說是他耗盡心力的「病隙碎筆」,毫不誇張。
回看專輯封面,散落著被切割成兩半的心。在綠意盎然的、彩色明亮的背影中,主人公揮手告別。

專輯裡那首不明所以的《XZMHXDXH》,出自上海話「鞋子沒壞,鞋帶先壞」。
如今看來,是方大同內心最深的遺憾:
嗓子沒壞、才華還在,呼吸系統卻壞了,再也寫不動、唱不動了。
很難想像,他在呼吸都困難的情況下,每天仍抽出四五個小時寫歌。唱不上去的key就換,一首歌錄了五天不滿意,刪掉、重來。
因為他管不了了——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即使聲音虛弱嘶啞,這位才子也用盡他最後的能量,以一張完整的專輯,向歌迷和世界告別。
方大同的健康問題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2010年因爆肺(氣胸)數度住院,2020年起在樂壇銷聲匿跡,一度隱居大理。
音樂唱作人的日常有多操勞?
方大同曾從容自己的工作就像拍電影,但是導演、監製、演員都是同一個人。
一天工作時間能達到18到20個小時,睡4個小時又接著起來工作。
但也許,再來一次,方大同還是會為音樂燃盡所有能量。

正如他在悼念儀式手卡中,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話:
時間不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更能深入理解時間的現實與虛幻。
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轉折和挑戰,但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之一應該是以雅緻得體的態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祝你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懷抱夢想,持續努力,成長進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時間不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更能深入理解時間的現實與虛幻。
生活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轉折和挑戰,但我認為我們的目標之一應該是以雅緻得體的態度去走完生命之路……
祝你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懷抱夢想,持續努力,成長進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這個用溫柔聲線撫慰大家的音樂才子,連退場都如此溫和妥帖。
一個純粹的人,做著純粹的音樂,畫著純粹的繪本,過著至真寡慾的生活。
而看著青春裡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逝去,我們的生命記憶也彷彿在一點點消解。
有網友形容這種無力的悵然:
我們這代人正站在回憶的渡口,眼睜睜地看著載滿青春記憶的船隻一艘艘沉入永恆的黑夜。
我們這代人正站在回憶的渡口,眼睜睜地看著載滿青春記憶的船隻一艘艘沉入永恆的黑夜。

但,別忘了方大同在《才二十三》裡唱的:
成長是永遠,離別是空懸。在千尋之外,我依然存在。
成長是永遠,離別是空懸。在千尋之外,我依然存在。
待春風拂面時,再聽《春風吹》,你就會知道:
方大同,一直都在。
▫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